高平省岱依族的丁琴制作技术

丁琴是岱依族、侬族和泰族的典型传统乐器。它在精神生活、节日、歌唱,恋爱,交友等活动中普遍使用。不过,每个地方每个民族都传承了不同的丁琴制作技巧。
高平省岱依族的丁琴制作技术 ảnh 1高平省岱依族表演丁琴。(图片来源:越南之声)

越通社河内——丁琴是岱依族、侬族和泰族的典型传统乐器。它在精神生活、节日、歌唱,恋爱,交友等活动中普遍使用。不过,每个地方每个民族都传承了不同的丁琴制作技巧。

丁琴在岱依族同胞的音乐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丁琴声的衬托下,歌唱艺人的声音更加响亮动人,在滩伦表演中它就像第二个声音似的 。丁琴属于弹拨类乐器。弹琴时,艺人用右手食指弹奏。

很少人知道制作一把丁琴要经过很多复杂的工序。丁琴的主要构成部分中:琴筒是用半个干葫芦做成,琴杆通常用桑椹木制成,琴弦由纤维制成。丁琴制作较为复杂,其中最难的是找到合适的葫芦。 葫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葫芦口必须是圆形的,直径60至70厘米,所选的葫芦必须是老的,外观漂亮,外壳厚实,用手敲打发出响亮的声音。这样的葫芦才达到丁琴制作标准。

[造访管簿的山与双山传说]
高平省岱依族人、丁琴制作艺人谭春和先生说:“将选好的老葫芦切去上部,取出瓤浸泡一周,然后冲洗干净。为防白蚁咬,晒干后,要在石灰水中浸泡2-3天。若不浸泡,过一段时间,葫芦就会变软,其音色也会变化 ”。

晒干后,为了让葫芦发声,制作艺人就在葫芦身上打孔,孔的大小取决于葫芦尺寸。谭先生说:“以前,我们的前辈在琴的底部打孔,抱琴弹奏时,声音无法散发。琴身上共有6个打孔的地方,每个地方有9个孔,因此总共有约54个孔。弹琴时,发出的声音柔和就可以了,否则必须多打孔。”

下一步是琴盖的制作。盖子通常是用乳花木制成,这种约3毫米厚软而轻的木头能发出响亮的声音 。以前,没有胶水,岱依族人不得不到森林里去寻找红树乳胶。红树乳胶一年产一季,因此给丁琴制作造成一定的困难。

谭先生还透露,在丁琴制作阶段,琴杆制作要费很大的功夫。琴杆用黄杨、麻栗或枇杷等15年生木料制成。根据弹奏艺人的手臂长度,琴杆约80厘米至1米长 。丁琴制作的民间经验后来就成为了制作公式,即琴筒对琴杆的比例为三个拳头对九个拳头。

琴杆上端雕刻花纹,图案丰富多样。琴杆做成后,将其与琴筒粘在一起,然后抛光、晒干。 传统的丁琴弦是用天然纤维做成的,共三根弦。如今,可以用其他材料代替。

丁琴制作艺人不仅要有灵巧的双手,还需要特别耐心 。一把质量高音质好的丁琴要满足以下条件:琴筒大小适当,钻孔和调音达标。根据谭先生的说法,丁琴的音质标准与否取决于制作艺人的经验及其“审音观”。因此,为了拥有一把音质标准的好丁琴,制作艺人还要会唱滩伦,弹丁琴以及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就谭先生而言,因为会 唱滩伦,弹丁琴,因此调弦时他花费的时间不多。每当做好一把丁琴,他就弹一小段,以检查乐器的音质。

自古以来,丁琴在高平省的滩伦表演节目中,乃至各种节日、文化传统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乐器 。丁琴、滩伦有助于维护文化传统,是岱依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今天,高平省的岱依族同胞们仍继续维护丁琴制作技术并把这一技术传教给年轻一代 。 (来源:越南之声)
越通社

更多

芹苴市正面临多年来最严重的历史性内涝。图自越通社

JICA向芹苴市提升城市排水能力提供逾90亿越盾援助资金

芹苴市人民委员会主席刚签署决定,批准由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提供的总额91.46亿越盾(约合384683美元)的无偿援助款项。该笔援助资金将用于开展"通过排水领域技术合作提升芹苴市气候变化适应能力"项目,实施期限为3年(2025-2028年)。

渔船进出归仁渔港。图自越通社

解除IUU"黄牌"警告:金瓯省彻底杜绝渔船VMS失联现象

据金瓯省人民委员会近日消息,为落实政府总理2025年10月17日签发的第198号通知和第2310号决定,金瓯省人民委员会主席刚颁布计划,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打击非法、不报告、不受管制(IUU)捕捞及推动越南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行动月。

《披荆斩棘的哥哥》(越南语名:Anh trai vượt ngàn chông gai)的节目表演。图自tuoitre.vn

为越共十四大文件草案建言:发挥“软实力”推动越南文化发展

在提交给越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各项文件草案中,值得关注的是《越南40年来社会主义定向革新事业总结报告(草案)》。该报告吸引了众多专家、干部和党员的关注、研究与意见反馈,尤其是关于在理论认识与实践中建设和发展越南文化与人的问题。

展会首个开放日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现场热闹非凡。图自越通社

2025年首届秋季博览会:首日现场热闹非凡

2025年首届秋季博览会于10月25日晚正式开幕,并于10月26日至11月4日在河内东英国家会展中心对游客开放。据报道,展会首个开放日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现场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