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省扩大出口荔枝的生产规模

海阳省人民委员会刚决定斥资12亿越盾(约合6万美元),扩大按照出口美国、澳大利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标准的荔枝生产规模。
海阳省扩大出口荔枝的生产规模 ảnh 1海阳省扩大出口荔枝的生产规模(图片来源:越通社)

越通社海阳省——海阳省人民委员会刚决定斥资12亿越盾(约合6万美元),扩大按照出口美国、澳大利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标准的荔枝生产规模。

海阳省投资扩大出口荔枝生产区规模是为了建立一个供应稳定和生产安全的荔枝产地,为2016年和后继几年加大荔枝出口力度提供前提,有助于提高荔枝产值以及提升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2015年,海阳省建立了2个按照出口美国市场标准的荔枝生产模式,总面积约为19公顷。该省新鲜荔枝已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新加坡,并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在此基础上,2016年,海阳省决定建设总面积100公顷的10个荔枝生产模式。这些模式均在应用越南良好农业操作规范(Viet GAP)标准的荔枝集中产区展开的。

与此同时,海阳省人民委员会展开了多项贸易促进活动,并积极参加在河内、胡志明市、老街、谅山等地举行的贸易促进活动,提升该省荔枝和其他主力农产品销售量。

目前,海阳省荔枝种植面积1.1万公顷。其中,按照越南良好农业操作规范(Viet GAP)和世界良好农业规范(Global Gap)标准种植面积约为250公顷。该省年均荔枝生产量约为5万吨。(越通社—VNA)

越通社

更多

越南驻保加利亚大使阮氏明月参加座谈会。图自越通社

越南与保加利亚探讨促进经贸投资合作的途径

7月3日,越南驻保加利亚大使馆与保加利亚商工会(BCCI)联合举行越南—保加利亚经济合作论坛。越南驻保加利亚大使阮氏明月,保加利亚商工会主席茨维坦·西美昂诺夫(Tsvetan Simeonov),保加利亚外交部副部长尼克莱.帕夫罗夫(Nikolay Pavlov)等领导代表一同出席。

资料图。图自越通社

对美市场贸易促进研讨会即将举行

越南工贸部贸易促进局近日表示,将于7月16日以线上形式举办“对美国市场贸易促进促进会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将聚焦企业最关心的核心问题,包括美国消费趋势、技术标准、原产地规则、进口税、物流体系,尤其是跨境电商渠道。

越南许多地方都拥有巨大的碳信用额利用潜力。图自互联网

地方经济与碳信用额

越南许多地方都拥有巨大的碳信用额利用潜力。如果得到充分重视,这将为当地经济做出重要贡献。

2025年上半年越南冷冻榴莲出口同比增长两倍。图自越通社

2025年上半年越南冷冻榴莲出口同比增长两倍

2025年上半年,越南新鲜榴莲出口总量近13万吨。其中,冷冻榴莲出口量为14282吨,是2024年同期的三倍。冷冻榴莲出口前景持续向好,因其具备更强的稳定性和较长的保鲜周期。 ​

和发集团最大吨位货船The Momentum号已投入运营。图自越通社

和发集团最大吨位货船已投入运营

越南和发集团近日接收载重达11万吨的干散货船The Momentum号,这是目前该集团船队中吨位最大的船舶,标志着和发为扩大海运运输能力、准备在和发榕桔钢铁综合体加速生产阶段的重要一步。

越南橡胶行业力争2025年出口额达33亿美元。图自越通社

越南橡胶行业力争2025年出口额达33亿美元

越南农业与环境部既定2024年橡胶出口额约达33亿美元的目标,较去年同期下降4.6%。若今年上半年橡胶出口额达到12亿美元,那么下半年需完成21亿美元出口任务。

2025年6月越南水产品出口额8.76亿美元。图自越通社

越南水产品出口面临不可预测挑战

据越南水产加工与出口协会(VASEP)的数据显示,2025年6月越南水产品出口额8.76亿美元,仅同比增长4%,为上半年最低增速,远低于5月超20%的增长水平。

附图 图自越通社

越美贸易谈判取得积极成果

越南与美国近日就建立公平互惠的贸易协定框架发表联合声明,标志着两国经贸合作迈入新阶段。分析人士指出,这一重要成果得益于越南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战略布局和充分准备。

《PassportNews》杂志对越南驻以色列大使黎德忠的专访,发表于7月1日。(屏幕截图)

《PassportNews》杂志:越南与以色列携手共踏新征程

在越南与以色列在贸易、旅游、投资以及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潜力日益显现的背景下,越南驻以色列大使黎德忠近日接受了《PassportNews》杂志的专访,就两国合作前景、未来愿景以及当前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分享。

财政部税费政策管理与监督局副局长张伯俊回答记者的提问。图自越通社

修改《个人所得税法》提交2025年10月国会会议

7月2日下午,在财政部举行的2025年第二季度例行记者会上,财政部税费政策管理与监督局副局长张伯俊表示,财政部已会同各部委、行业和地方政府起草《个人所得税法》替代法案,并将其上报政府,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将该法案纳入2025年法律法令制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