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棉族精神生活中的寺庙

高棉族信奉佛教,因此他们生活在哪里,哪里就有寺庙。寺庙不仅是心灵的归宿,也是教学、传授生产经验的场所,还是信仰、文化和教育中心。
高棉族精神生活中的寺庙 ảnh 1越南南部高棉族寺(图片来源:因特网)

越通社河内——据《越南之声》报道,高棉族信奉佛教,因此他们生活在哪里,哪里就有寺庙。寺庙不仅是心灵的归宿,也是教学、传授生产经验的场所,还是信仰、文化和教育中心。寺庙对高棉族人格的形成和维护高棉族特色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高棉族寺庙是一种社区活动场所,类似于越族人的村亭,以及西原地区和中部沿海地区各族人民的公房。寺庙与高棉族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

对每个高棉族男人来说,从幼年到入学年龄,寺庙就是他们的第一所学校。成年后,要想被族人认可,他们必须在寺里修行。高棉族的婚礼和葬礼也都会有僧人参与。高棉族还在寺里祭祀祖先。

高棉族精神生活中的寺庙 ảnh 2越南南部高棉族寺(图片来源:因特网)

不仅是一项宗教工程,展现高棉族宗教的思想和生活,寺庙还是收藏佛教经书,接待客人的地方。高棉族非常崇敬寺庙和僧人,并将其视如家人。

民间文化研究专家阮雄伟表示:“在高棉族看来,寺庙既神圣,又亲切,既具有信仰意义,又具有当今俗世生活的意义,因为在这个地方,他们可以询问日常生活的任何问题,并对其引以为豪。社区的所有能量都倾注于寺庙,而不是每个人的家。”

高棉族寺庙向来壮观庄严、雕刻精细、飞檐翘角、高塔耸立,建起来很费功夫。高棉族把塔寺建得高高的,因为在其信仰中,尖尖的塔顶就是圣山顶,神灵栖身其上,并沿着每一层、每一个屋顶传播着其灵气。

高棉族精神生活中的寺庙 ảnh 3越南南部高棉族寺(图片来源:因特网)

河内国家大学所属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副教授林伯南告诉记者:“高棉族寺庙的建筑非常独特,是高耸型建筑,与北部平原寺庙截然不同。在高棉族村寨里,寺庙一定会在地基较高的地方建设,并在社区中耸立。高棉族寺庙的壮观与众不同,因为它是培育高棉族文化的地方,全面反映南宗佛教寺庙的建筑风格。”

在高棉族寺庙建筑和雕刻艺术中,除了高耸的尖顶外,最醒目的是屋顶雕刻很多娜迦蛇神形象,而按高棉族的观念,这位神灵在佛教中功德高深。娜迦蛇神形象较为多样,3头蛇神象征着天地人,5头象征着金木水火土,6头象征着女性、地球、身躯和死亡,7头象征着修行得道,9头是通往天堂的道路。

高棉族精神生活中的寺庙 ảnh 4越南南部高棉族寺(图片来源:因特网)

薄寮省暹干寺杨军大德就娜迦蛇神形象解释说:“根据古代传说,当风雨交加时,大水泛滥。蛇和龙盘曲身子,变成佛祖的基座。当佛祖坐下时,为了展现自己的威力,蛇龙仰起多只头,保护佛祖免遭风雨。由此,人们常将蛇龙的头部嵌在寺庙顶部,旨在表达永远铭记娜迦蛇神的功德。”

据民间文化研究专家阮雄伟介绍,相比全国其他寺庙建筑,高棉族寺庙一向被评为最具特色,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刺绣画,反映高棉族别具一格的信仰。

他说:“高棉族寺庙看起来色彩鲜艳、建筑奇特,很有造型感。通过它们,我们看到了高棉族尤为精致丰富的审美感。他们的审美能力比沙漠地区、冰冻地区的居民,或一年四季埋头苦干的京族更强。”

高棉族精神生活中的寺庙 ảnh 5越南南部高棉族寺(图片来源:因特网)

高棉族寺庙遍布九龙江平原地区,大小寺庙数量多达450座。尽管建于不同的历史阶段,但在建筑上,每座寺庙都是一项艺术工程,其中不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并被列入国家级文化历史遗迹名录,也是国内游客不可错过的旅游景点。

每个高棉族人,其一生都会与寺庙息息相关。这既是放置祖先灵位的地方,也是向居民传授学问和日常生活待人处事之道的场所。如今,在革新、融入地区和国际过程中,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日益扩大,高棉族寺庙仍继续在形成每个高棉族人的人格和思想上起到重要的作用。(越通社-VNA)

越通社

更多

用楮纸制作的产品的销售空间。图自《越南画报》

安泰村:重现河内楮纸记忆

安泰村被誉为升龙地区楮纸制造业的“摇篮”。昔日,捣碎构树皮的槌声,以及纸张滤槽中潺潺的水声,曾是耳熟能详的声响,与昔日河内几代人的生活紧密相连。

培养新时代越南妇女 使其真正成为发展的动力

培养新时代越南妇女 使其真正成为发展的动力

1930年10月20日,越南妇女联合会正式成立。2010年10月15日,越共中央书记处签发第382/TB-TW号通知,正式承认10月20日为“越南妇女节”,体现党对妇女作用及妇女组织在国家革命事业中所作贡献的重视。

亚太地区UNESCO协会联合会秘书长铃木裕司发言。图自越通社

越南与日本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合作

越通社驻日本记者报道,10月17日,越南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协会联合会在东京举行主题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动力》的国际研讨会。

越南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团长阮氏云英大使在会上发表讲话。图自越通社

UNESCO通过越南关于“文化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倡议

越南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团长阮氏云英大使在会上介绍了该倡议。她强调,该倡议的总体目标是发挥文化在促进各国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极为重要作用,同时为应对时代复杂挑战作出贡献,确保所有人拥有安全繁荣的未来。

春曲的曲调多样,皆带有清新明快、充满民间气息的旋律,极易打动人心。图自越通社

春曲——源自祖地的非遗瑰宝

在越南民间艺术的宝库中,富寿省的春曲(Hát Xoan)是一种与雄王祭祀信仰——民族建国的根源紧密相连的独特艺术形式。以质朴的旋律、朴实而富含文化意蕴的歌词,春曲不仅反映了祖地居民的精神生活,还为越南在世界遗产版图上确立文化身份作出了贡献。

首都河内解放71周年:河内不断融入与发展

首都河内解放71周年:河内不断融入与发展

1954年10月10日,河内正式解放,这一天成为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里程碑。历经九年艰苦的抗法战争后,首都河内张灯结彩、旗帜飘扬,热烈欢迎凯旋归来的解放军。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是越南民族争取独立征程上的辉煌篇章,更开启了河内建设、革新、融入与发展的新时期。

河内首届世界文化节将于10月10日晚在河内升龙皇城正式开幕。图自越通社

河内首届世界文化节即将举行

首届河内世界文化节开幕式预计将于10月10日晚在河内升龙皇城举行。这是由越南文化体育与旅游部同外交部及河内市人民委员会联合举行的一项具有全球规模的对外文化盛事,旨在弘扬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并加强各国民间交流。

参加“探索遗产-传播精华”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图自广宁报

2025年安子秋季庙会——禅意与遗产交融的旅程

2025年安子秋季庙会近日在安子名胜遗迹区竹林宫热闹开庙,主题为“禅定秋色”,向游客呈现一场融合佛教精神与文化遗产的盛会。该活动不仅帮助人们了解竹林安子禅宗的核心价值,更是弘扬被誉为“交州第四福地”的历史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