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努力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摇篮”

越南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已经制定了湿地保护并可持续利用项目草案,并递交给国家行动计划委员会,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摇篮”。
越南努力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摇篮” ảnh 1附图 

越南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已经制定了湿地保护并可持续利用项目草案,并递交给国家行动计划委员会,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摇篮”。

越南湿地生态区总面积约1200万公顷,遍布全国各种生态区域。湿地对生态系统平衡发挥重要作用,是数千种生物生存的“摇篮”,也是数百万人的生计。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湿地为越南国内市场和出口提供总值100亿美元以上的粮食、水产品。越南约2000万居民全部收入或部分收入来自湿地的水海产资源。湿地为他们提供经济价值高的300多种海产、50多种淡水水产。

近些年来,吉婆岛、昆岛、风牙—格邦、芹耶、三海湖等湿地成为了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的景点。

然而,湿地也正在遭到人类经济发展活动,以及气候变化造成的巨大影响。多处湿地完全消失或面积缩小,因为,湿地及其自然资源的使用、开发需求不断增加。

越南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已经制定了湿地保护并可持续利用项目草案,并递交给国家行动计划委员会,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摇篮”。

该计划的目标是通过促进全国各处湿地生态、文化、经济、社会价值发展,鼓励湿地社区、私营部门等有关各方参与可持续管理和使用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等措施保护越南各处湿地,从而履行越南在管理湿地及其生物学多样性方面所作出的国际承诺,致力于脱贫减贫、发展经济社会,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及自然资源。

据计划草案,到2025年,越南将健全关于保护并可持续使用湿地的政策、法律体系和管理机制,建立中央级和地方级跨部门配合机制,完成越南湿地统计和分类,将湿地相关数据纳入国家关于生物多样性国家数据库、土地统计国家数据库。

越南努力恢复至少10%有退化迹象的重要湿地,成立5处湿地保护区,成功申请3处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Ramsar),在重要湿地自然资源及生态系统管理和使用中采用公私合作模式等。

与此同时,提高社会对保护并可持续使用全国各处湿地的认识和参与度,扩大并有效运行重要湿地网络。

目前,越南共有9处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包括:春水国家公园、吉仙国家公园的宝守(Bàu Sấu)湿地、三海湖、鸟栖(Tràm Chim)国家公园、金瓯角国家公园、昆仑岛国家公园、郎森(Láng Sen)湿地、幽明上国家公园、云龙湿地自然保护区等。

到2030年,越南确保全国各处重要湿地都有效管理和保护,恢复重要湿地的25%面积,成立至少10处湿地保护区,至少有5处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完)

越通社

更多

自然灾害造成越南409人死亡和失踪 经济损失近85.1万亿越盾。图自越通社

自然灾害造成越南409人死亡和失踪 经济损失近85.1万亿越盾

自2025年初至今,自然灾害在越南广泛范围内频繁、严峻、出现多种异常因素,造成严重损失:409人死亡和失踪;727人受伤;337297间房屋倒塌、漂流、损坏、屋顶被掀;553417公顷稻谷、农作物和376792公顷其他作物被淹没受损。经济损失总计约近85.1万亿越盾(折合人民币近300亿元)。

100万公顷水稻项目已使生产方式顺应国际趋势——绿色发展,所有产出的水稻产品都确定为环境友好型。图自越通社

白万公顷水稻项目:改变稻米生产者的思维方式

实施“至2030年发展100万公顷优质低碳的水稻种植区,促进九龙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项目(简称百万公顷水稻项目)至今取得的成果,不仅体现在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面积、参与家庭户数)上,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九龙江三角洲稻米生产者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游客乘船游览会安古镇一些仍被洪水淹没的地区。图自越通社

保护世界遗产免受极端气候变化影响

自2025年10月底以来,顺化和岘港两座城市持续遭受历史性洪灾的侵袭。其中,顺化古都遗迹群和会安古镇两处世界文化遗产长期被洪水淹没,对许多建筑工程的结构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破坏和长期影响,亟需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长期适应的保护措施。

从以拾荒为生的妇女,如今她们已成为运用科技的“绿色战士”。图自越通社

顺化市塑造垃圾循环经济

顺化市的“科技拾荒合作组”模式正在为城市垃圾管理带来积极变化。从以拾荒为生的妇女,如今她们已成为运用科技的“绿色战士”,通过mGreen应用与再生供应链实现连接。不仅改善了成员的生计、提升社会地位,还助力构建可持续的垃圾循环体系,彰显顺化在建设绿色、清洁、循环城市中的先锋作用。

论坛现场。图自越通社

绿色能源基础设施赋能智慧城市发展

11月7日上午,越南农业与环境部在河内举行了“绿色能源—洁净城市”论坛。该活动吸引了国家管理机构、专家、科学家、企业及国际组织的代表,共同探讨发展绿色能源与建设可持续城市的解决方案。

河内市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阮孟权会见法国研究发展中心(IRD)驻越南代表处首席代表西尔万·乌伊永。图自《新河内报》

河内与法国研发中心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合作

河内市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阮孟权于11月6日上午会见了法国研究发展中心(IRD)驻越南代表处首席代表西尔万·乌伊永(Sylvain Ouillon),商讨双方在首都河内空气监测与污染减缓领域中开展合作的可能性。

凌晨4点,低压区中心位置约为北纬14.6度,东经106.8度。国家水文气象预报中心供图

第13号台风已减弱为低压区

据国家水文气象预报中心消息,11月7日清晨,由第13号台风“海鸥”(国际名称“KALMAEGI”)减弱而来的热带低压已在老挝下寮地区减弱为低压区。

研讨会现场。(组委会供图)

越南推动国际合作实现可持续能源转型

11月5日下午,在由胡志明市工贸局、工贸部电力局能源信息与电力市场发展中心、亚太城市能源协会联合举办的越南能源转型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聚焦能效解决方案与电力市场机制展开探讨。

扩展“无香烟绿色区域”模式宣传牌。图自越通社

扩展“无香烟绿色区域”模式

越南约有1500万吸烟者,每年产生的香烟垃圾量达数千吨,加剧塑料垃圾危机。为种植烟草,每年约有450万公顷森林被毁,排放达8.54亿吨二氧化碳。

渔船到港口避风。图自越通社

广义省主动应对第13号台风 减少台风造成损失

第13号台风(国际名称为“KALMAEGI”-台风海鸥)将从11月6日至7日进入东海并直接影响中部各省份,最大风力可达17级。第13号台风登陆后可能对广义省沿海地区造成严重损失。当前,当地政府和职能力量正积极采取早期防范措施,努力将损失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