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工业成为宁顺省的一大亮点

据宁顺省人民委员会的报告,为了有效落实新时期经济发展任务,该省已实施增长模式革新主张、推进经济结构重组并取得积极成果。
能源工业成为宁顺省的一大亮点 ảnh 1能源工业成为宁顺省的一大亮点。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宁顺省——据宁顺省人民委员会的报告,为了有效落实新时期经济发展任务,该省已实施增长模式革新主张、推进经济结构重组并取得积极成果。部分支柱产业,特别是能源工业继续成为一大亮点,发挥巨大经济效益。
截至2020年6月,29个能源项目已竣工并与国家电网并网,其中太阳能发电项目25个,风力发电项目4个。目前一些水电项目、液化天然气发电、太阳能发电等项目正在投资展开当中。
宁顺省人民委员会主席刘春永表示,为了大力促进工业生产,该省正集中开展投资促进和各工业区招商引资工作。此外,该省还主动把握各家工业生产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从而采取措施疏解他们面临的困难,为他们在新冠肺炎疫情过后恢复生产及时提供帮助。该省已则称有关挺举和各地方政府尽快开展有关个项目,尤其是重点和紧迫性项目的手续,从而加快施工进度,尽早完工并投入运营,助力地方发展。
尽管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干旱的长期影响,但在省人民委员会的大力指导和关注下,该省已实施各向具体、针对性的措施和任务,因此部分领域,尤其是能源领域稳步发展,为该省制造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今年上半年,宁顺省地区生产总值(GRDP)增长8.46%,与全国和地区平均水平相比是相当高的。这是该省在下个阶段实现突破性发展打下基础。
尽管疫情对宁顺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其中农业、贸易和服务等部分领域负增长,但该省工业生产却出现积极变化,上半年工业生产总值强劲增长,达两位数增长,同比增长26.1%。
宁顺省工贸厅领导表示,尽管疫情和旱情带来许多困难,但上半年工业生产活动仍出现突破口,为该省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该省工业生产总值达4.380万亿越盾,同比增长26.1%;工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2.57%。其中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现等可再生能源领域对该省农业产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截至目前,宁顺省各可再生能源项目已投入商业运营,因此电力产业生产价值增高。上半年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达14亿多千瓦时,同比增长4.8倍。风能和太阳能项目建设总额达约3.560万亿越盾。(完)
越通社

更多

备忘录签署仪式。图自越通社

胡志明市与美国AMD公司签署高科技发展合作谅解备忘录

胡志明市人民委员会6月12日与美国领先半导体产品设计和制造公司——AMD公司(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签署了谅解备忘录(MoU)。根据备忘录,AMD将参与由胡志明市政府主导的多个项目,包括政策测试、促进创新以及评估该市高科技园区的投资环境。

越南总理范明政出席论坛。图自越通社

越法企业论坛开辟新合作机遇

越通社驻法国记者报道,值此范明政总理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之际,6月11日,越南与法国企业论坛在巴黎法国雇主协会(MEDEF)总部举行,越南总理范明政及50余家越南和法国企业代表出席论坛。

大米包装环节。图自越通社

越南是粮食自给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在全球贸易中断风险成为一大担忧的背景下,《自然-食品》杂志(Nature Food)发布的一项新研究报告表明,越南是粮食自给率较高的少数国家之一,具备应对全球粮食进出口活动突然停滞情况的能力。

越南企业实现出口市场多样化。图自越通社

越南企业实现出口市场多样化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的影响迫使许多企业改变其商业战略和计划,特别是市场多样化战略。目前,出口企业界正在努力制定战略,及时应对世界市场的持续变化,积极实施各种解决方案,以利用美国暂停实施对等关税政策90天的机会。

资料图。图自越通社

积极信号频现 为越南经济注入动力

越南财政部统计局日前公布的2025年5月份和前五月全国经济社会运行情况显示,经济运行呈现强劲复苏和稳定增长态势,特别是工业生产、贸易投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出口额等领域增长令人鼓舞。

 岘港——全球金融倡议的开放空间。图自越通社

岘港——全球金融倡议的开放空间

多位国内外专家认为,越南正朝着建立国际金融中心(IFC)的正确方向前进,其战略并不集中于单一地点,而是聚焦于胡志明市(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与岘港(中部创意之城)之间的协调联动。

附图。图自越通社

越南提升大米出口在加拿大市场地位

据越通社驻渥太华记者报道,拥有约700万亚裔人口的加拿大正成为极具潜力的大米消费市场。随着该国寻求供应来源多元化并减少对美国等单一伙伴的依赖,这成为越南企业扩大大米出口份额的黄金机遇。

越南驻英大使杜明雄在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图自越通社

越英贸易与技术合作潜力巨大

越南与英国在数字贸易、服务、绿色技术、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半导体、量子等诸多领域上仍有巨大合作潜力。这是越南驻英国大使馆和英国驻越南大使馆于6月9日在伦敦举办的越英贸易技术合作座谈会上所强调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