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儒族同胞致力维护背篓编织艺术

对包括朱儒族在内的西原地区各族人民来说,背篓是再熟悉不过的用品了,在日常生活中与其密不可分。对他们来说,背篓蕴含各种文化因素,寄托他们的感情及根据其独特的看法和想法对大自然和生活的感受。
朱儒族同胞致力维护背篓编织艺术 ảnh 1林同省夷灵县宝顺乡卡拉村居民在削竹篾,为编织背篓做准备。(图片来源:越南之声)

越通社河内——据《越南之声》, 对包括朱儒族在内的西原地区各族人民来说,背篓是再熟悉不过的用品了,在日常生活中与其密不可分。对他们来说,背篓蕴含各种文化因素,寄托他们的感情及根据其独特的看法和想法对大自然和生活的感受。

踏足西原地区,我们经常看到老人、男人、女人和小孩儿背着背篓到田里干活儿或赶集。凭借两条肩带,背篓让各族同胞在日常行走和背运东西时觉得尤为方便。对朱儒族来说,背篓不仅是日常用品,更是艺术作品,被称为“花背篓”,因为它是用各种由同胞们极富才华的双手巧妙编织而成的花纹和细节来装饰的。

为编织一个背篓特别是花背篓,朱儒族从选材到编织花纹和完成等所有环节都要下很大的功夫。背篓的材料通常为巴苦竹、薄竹、藤条、桃金娘及多种树木的树皮。编到篓身时,人们开始用篾条编成各种花纹和细节。朱儒族常用竹子的颜色作为花纹的颜色。编好后,朱儒族将背篓搁在灶塘架子上烘干一段时间,这样背篓上的深浅色将突出分明。

朱儒族同胞致力维护背篓编织艺术 ảnh 2富汇乡普乐·蒂永村艺人亚西鞥。(图片来源:越南之声)


河内游客阮文德边挑选花背篓边说:“其他民族,比如北方山区民族的背篓是素的,几乎没有装饰花纹,但西原地区朱儒族的则非常美观。从编织、穿篾技术,到装饰花纹都很精致。V字形、椭圆形花纹巧妙编织,色彩斑斓,使背篓很悦目但也十分耐用。”

林同省德仲县富汇乡普乐村的麻频告诉我们,以前,只有老年人才会编花背篓,但现在,朱儒族小伙子和姑娘们都得到了编织方法和技巧传授。开办这些培训班有助于保护和弘扬这些独特的文化。

她说:“以前,会编的人可少了。后来,县和乡举办培训班,向年轻人传授编织背篓技术。许多朱儒族年轻人参加了这些培训班。此外,长老们也自己开办学习班,让更多青少年前来学习。”

富汇乡普乐·蒂永村艺人亚西鞥在向朱儒族青年传授传统技艺方面走在前列。八岁就会编织的他,近60年来一直每天到林里砍竹藤做背篓。他认为,向年轻一代传授技艺,不仅是为了增加他们的收入,更重要的是维护朱儒族传统行业。这些年,除了向家里的8个孩子传授技艺外,他还教村民,让他们也能自己编织家庭用品。

他说:“维护朱儒族的编织业是我一直在想的一件事儿,因为生怕它埋没了。现在,国家已经为村民开办了学习班。开班就是因为怕它没了,无论老人还是年轻人都要学,要守着它。”

不仅在上田、赶集时用花背篓,朱儒族还在节日、参加婚礼、游玩时用它,就连给小孩儿起名的仪式也用小背篓。花背篓的讲究和价值反映了正致力于维护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朱儒族同胞的手巧和才华。(越通社—VNA)
越通社

更多

2025年河内国际摄影双年展从2025年11月1日至31日在河内市举行。组委会供图

Photo Hanoi’25 ——连接创意与国际文化交流的桥梁

2025年河内国际摄影双年展从2025年11月1日至31日在河内市举行,吸引来自21个国家的170多位艺术家、摄影师、策展人和专家参加。在双年展框架内,组委会将举行22场个人和集体摄影展以及29场相关活动,包括电影放映、研讨会、专题座谈会、艺术之旅和新书发布会等。

胡志明市推出丰富多样的美食推广计划

胡志明市推出丰富多样的美食推广计划

为了丰富专为"美食爱好者"打造的新旅游线路系列,10月22日,胡志明市旅游局正式推出胡志明市美食旅游活动。这是将该市定位为全国及地区领先"美食天堂"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用楮纸制作的产品的销售空间。图自《越南画报》

安泰村:重现河内楮纸记忆

安泰村被誉为升龙地区楮纸制造业的“摇篮”。昔日,捣碎构树皮的槌声,以及纸张滤槽中潺潺的水声,曾是耳熟能详的声响,与昔日河内几代人的生活紧密相连。

“遗产豪气——点亮未来”的2025下龙演唱会的海报。图自互联网

下龙演唱会将融合实景表演、艺术演出、纪录片与交流互动

在10月21日举行的主题为“遗产豪气——点亮未来”的2025下龙演唱会新闻发布会上,广宁省文化、体育与旅游厅副厅长阮氏清水表示,该活动将作为广宁省2025年第四季度旅游刺激活动系列的开端,旨在落实越共广宁省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决议精神中的重点突破,即发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事业,推动文化产业、遗产经济、夜间经济与城市经济建设。

卡特节于10月20日下午在庆和省福友乡友德村体育场正式开幕。图自越通社

2025年卡特节展现占族绚丽色彩与团结精神

2025年占婆族婆罗门教同胞的卡特节于10月20日下午在庆和省福友乡友德村体育场正式开幕。成千上万的占族同胞、当地民众和游客齐聚一堂,共同沉浸在充满民族文化特色的热闹节日氛围中。

艺人氏梅传授贡普拉克演奏技艺。图自《越南之声》

贡普拉克——莫侬族的宝藏

与西原地区其他原住民一样,莫侬族也有多种类型的铜锣,用于村庄和氏族的节日和活动。在莫侬族的锣钲中,贡普拉克(Gong Prak)是一种非常独特且罕见的锣。他们只在重要场合或社区的大型节日才会使用这种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演进,目前在林同省乃至整个西原地区,贡普拉克锣已所剩无几。

培养新时代越南妇女 使其真正成为发展的动力

培养新时代越南妇女 使其真正成为发展的动力

1930年10月20日,越南妇女联合会正式成立。2010年10月15日,越共中央书记处签发第382/TB-TW号通知,正式承认10月20日为“越南妇女节”,体现党对妇女作用及妇女组织在国家革命事业中所作贡献的重视。

亚太地区UNESCO协会联合会秘书长铃木裕司发言。图自越通社

越南与日本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合作

越通社驻日本记者报道,10月17日,越南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协会联合会在东京举行主题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动力》的国际研讨会。

越南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团长阮氏云英大使在会上发表讲话。图自越通社

UNESCO通过越南关于“文化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倡议

越南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团长阮氏云英大使在会上介绍了该倡议。她强调,该倡议的总体目标是发挥文化在促进各国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极为重要作用,同时为应对时代复杂挑战作出贡献,确保所有人拥有安全繁荣的未来。

春曲的曲调多样,皆带有清新明快、充满民间气息的旋律,极易打动人心。图自越通社

春曲——源自祖地的非遗瑰宝

在越南民间艺术的宝库中,富寿省的春曲(Hát Xoan)是一种与雄王祭祀信仰——民族建国的根源紧密相连的独特艺术形式。以质朴的旋律、朴实而富含文化意蕴的歌词,春曲不仅反映了祖地居民的精神生活,还为越南在世界遗产版图上确立文化身份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