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越南埃德族土锦图案

虽然不再像以前那样完全由手工制作,但越南多乐省埃德族同胞的土锦布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图案。每一种图案都有自己的象征意义,并得到埃德族同胞以边学边做的方式传给后代,此外还融入了织布者自己的 创意。
探究越南埃德族土锦图案 ảnh 1附图。图自越南之声

越通社河内——虽然不再像以前那样完全由手工制作,但越南多乐省埃德族同胞的土锦布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图案。每一种图案都有自己的象征意义,并得到埃德族同胞以边学边做的方式传给后代,此外还融入了织布者自己的 创意。

多乐省邦美蜀市亚高乡格挨布村近70岁的居民赫奴布亚大娘与织布机结缘 60 多年。赫奴布亚说,从小就亲眼观看母亲和奶奶亲手编织日常使用的东西、结婚的嫁妆、特别场合的礼物、甚至是为死者送葬的被子、吊带、裙子和上衣等等。有着独特图案的土锦布是埃德族妇女亲手编织的熟悉物品。
          
赫奴大娘说,埃德族服饰的图案通常以黑、红、黄、白为主色。 自古以来,埃德族人经常以棉纱为织布原料。收获后的棉花打浆后纺成纱,然后用泥、树叶、块茎、树根或树皮染色。染成所需的色线后,就可以编织图案了。
         
赫奴说:“以前,埃德族人用棉花来纺纱和染色。花白色、黑色和红色的图案是最受欢迎的。图案种类很多,有的用15、17线纺织,有的用27线,甚至有的用35线,但最难纺织的是压花图案。而传统方式纺的就是压花图案。”
          
多乐省克容阿纳县德莱萨乡科塔拉村的土锦纺织艺人赫亚克布说,埃德族人拥有被认为是服饰装饰艺术巅峰的KTEH技术。过去,只有富裕的家庭才能使用以这种技术纺花的服装和礼服。据说,KTEH技术是一种手工技术,将彩线与珠子结合在一起,做出紧密条带图案。
         
赫亚说: “以前,埃德族人经常在纺织节日专用的礼服、祭祀典礼和贵族使用的服装时采用这种Kteh技术。 Kteh 技术难度较高,所以不是谁都会的,今天也没有多少人懂这种技术,因为它比通常的编织技术和图案更难。”
          
多乐省邦美蜀市亚高乡腾居村童邦土锦纺织合作社主任赫亚麻布克隆说,自古以来,埃德族人就以亲近自然的东西作为服装图案,如:鸟类、乌龟、蜥蜴等动物,蕨类、香菜、橄榄等蔬菜瓜果或石臼、高脚屋等日用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织锦用线多为工业产品,但花纹和色彩仍以传统方式制作。与此同时,许多埃德族妇女在编织的过程中还灵活加入纱线、图案和配色,创造出许多独特的图案,使土锦布更显五彩缤纷,别具特色。
         
赫亚麻说:“埃德式图案各有区别,如男女衬衫有龙的图案,裙子上有橄榄,竹枝、龟等图案。埃德式图案在书中找不到,主要取决于织布者的想法和创造力。所以今天我们想要创作更大更新的图案,也要基于传统图案进行。”
        
在现代日常生活中,多乐省埃德族同胞的土锦服装几乎消失了。但在节日和重要礼仪期间,埃德族人仍穿着有图案的改良或传统土锦服装。其中图案是服饰的亮点,形成了埃德族传统服装的独特性,也是识别埃德族与多乐省其他民族服装的特征。(来源:越南之声广播电台)
越通社

更多

越南音乐版权保护中心主任丁忠谨(右二)出席于2025年10月在中国北京举行的国际作者和作曲协会联合会会议。图自《人民报》

越南跻身全球音乐版权收入50强

据越南音乐版权保护中心(VCPMC)11月25日发布的消息,越南音乐版权收入跻身全球前50强,同时位列亚太地区数字收入前十强。

 越南文化体育与旅游部副部长谢光东和越共中央宣教与民运部常务副部长赖春门向获奖作品代表颁发金莲花奖。图自越通社

《红雨》荣获2025年第24届越南电影节金莲花奖

今年获得金莲花奖的电影作品包括:故事片《红雨》、纪录片《觉醒与化解》、《守护遗产灵魂之人》、动画片《小琼状:金牛传说》、《蟋蟀:沼泽地冒险之旅》以及科教片《隐形杀手——悬浮的微尘》。

位于河内市怀德县的 “蕉园”考古遗址于1969年被发现。图自越通社

首都河内近四千年历史的古老村落

位于河内市怀德县的 “蕉园”考古遗址于1969年被发现。这里生动反映了古代居民在升龙—河内地区近四千年间持续居住与发展的过程,贯穿冯元—铜逗—丘门—前东山—后东山等多个文化阶段。

与会演讲者和专家在研讨会上重点分享了在构建电影制作环境方面的国际经验、各地方对摄制组的支持政策、电影产业的国际合作趋势等。图自越通社

让越南成为国际摄制组的理想目的地

11月23日,在2025年第24届越南电影节框架内,越南文化体育旅游部电影局与胡志明市文化体育局、胡志明市发展研究院在胡志明市联合举行主题为“吸引摄制组前往各地方拍摄的现状与措施”的研讨会。

各式花样诱人的螺类美食,吸引食客品尝。图自越通社

跻身米其林“美食版图”的魅力目的地

为落实《至2030年胡志明市旅游业发展方案》中关于发展美食旅游的目标,胡志明市旅游局持续携手企业,推动旅游产品与美食文化深度融合。胡志明市正逐步成为米其林“美食地图”上的亮眼坐标,朝着建设国际美食旅游中心的目标不断迈进。

法国钢琴家达娜·乔卡利。图自因特网

法国钢琴家达娜·乔卡利在越南巡演

11月29日至12月7日,法国著名钢琴家达娜·乔卡利(Dana Ciocarlie)将在越南展开特别巡演,携演出项目“跨越两条河流、两种文化与两种感知的音乐对话”。

新闻发布会现场。图自人民报

2025年第四届亚欧新音乐节即将举行

由越南音乐家协会同中央各部委、行业与河内市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亚欧新音乐节将于2025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在河内市与富寿省举行,吸引国内外近300名代表和艺术家参加。

法国专业航空网站air-journal.fr屏幕截图。图自越通社

越南旅游业实现突破性增长 法国客源市场表现强劲

法国专业航空网站air-journal.fr最新报道显示,2025年成为越南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十年前,越南每年仅接待国际游客约800万人次;如今,这个“S形国度”已跃升为亚洲增长最快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广宁省下龙湾。图自越同社

传承与弘扬文化遗产 共建可持续的未来

四千多年的历史为越南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不仅是民族的无价之宝,还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全球化、城市化加速的背景下,保护和弘扬文化遗产成为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

2025 年河内木偶舞节吸引众多民众和游客关注。图自越通社

越南优先发展10个支柱文化产业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签署第2486/QĐ-TTg号决定,批准《至2030年越南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及2045年愿景》(以下简称《战略》)。战略中确定优先发展电影,美术、摄影与展览,表演艺术,软件与娱乐游戏,广告,手工艺品,文化旅游,创意设计,电视与广播,出版等10个支柱文化产业。

嘉来省民族乐器演奏。图自越通社

保护文化特色 打造可持续未来

80年前的1945年11月23日,胡志明主席签发第65/SL号法令——越南关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第一部法令,成为越南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坚实基础和指南针。基于第65/SL号法令的历史意义,2005年2月24日,政府总理颁布了第36/2005/QĐ-TTg号决定,将11月23日定为“越南文化遗产日”。

代表们参加专题展“国家宝物——岘港心中的遗产”剪彩仪式。图自越通社

岘港向公众展示16件国家宝物

值此越南文化遗产日(11月23日)20周年之际,19日下午,岘港占婆雕刻博物馆举行专题展“国家宝物——岘港心中的遗产”开幕式,同时向公众介绍该馆经过一段时间升级和陈列空间改造后的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