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弹唱—南部的烙印

越南南部才子弹唱久已深深扎根于南部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之中。

越南南部才子弹唱久已深深扎根于南部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之中。 2013 年 12 月 5日,才子弹唱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南部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类型首次被承认为世界遗产。

了解南部民间曲艺

提到才子弹唱,人们就会想到南部人独一无二的民间艺术类型。南部人不分贫富、男女老少都可以随时随地演唱,可以说才子弹唱无处不在:婚礼、丧事、祭祀、茶余酒后,风清月明的果园,渠道绿水上轻轻荡漾的扁舟 ……

据研究工作者资料,才子弹唱 19 世纪末出现,源于顺化宫庭雅乐,早就成为带有浓郁南部水乡平民音乐色彩的传统音乐类型。

才子弹唱的 “ 才子 ” 是指精于古乐、擅长弹唱的艺人。这就是说, “ 才子 ”们不以表演为生,而是即兴表演,有钱也买不到。才子们要付出很多精力练习,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才子弹唱没有表演服装,在寺庙或者舞台上表演时艺术家才挑选适合表演空间的服饰。

一生向国际朋友推荐包括南部才子弹唱在内的越南传统音乐的陈文溪教授介绍说, 20世纪初才子弹唱达到鼎盛,很快在南部各省流行。特别是,凭借各才子弹唱小组之间的交流和竞赛活动,所以不仅弹唱技术得到提高,记录和系统化古乐曲也越来越完善。南部才子弹唱界有很多著名艺术家,如隆安省的阮光大、永隆省的陈光贵、芹苴省的阮仲权、薄辽省的黎才气和月照和尚等。他们是促进南部才子弹唱20 世纪上半叶辉煌发展的功臣。

才子弹唱以月琴、二胡、筝琴、独弦琴(合称 “ 四绝 ” )伴奏。 1930年加上凹槽吉他、小提琴、夏威夷吉他以及用来点拍子的 “ 双兰 ” 也称 “ 双鸾 ” 。一般演奏是月琴和筝琴即 “ 土 ” 声与 “ 金 ”声二重奏,或者月琴和筝琴、二胡三重奏,有时辅以笛或箫。表演时最精彩的是琴手的序曲和唱手的开场白,激发演唱班的情绪。

才子弹唱一般共有 20 首祖曲,又叫 “ 二十玄祖曲 ” ,包括 6 首北调(快乐、大方), 7 首下调(用于祭礼和庄严场合), 3首南调(安闲、优雅)和 4 首怨调(愁闷、悲伤、分离)。后来,再有 8 首御调和 10 首连曲调以及很多其他新调。

一个多世纪以来,才子弹唱一直兴盛不衰,成为了南部人的日常精神食粮,也是南部人招待光临水乡游客的 “ 特产 ” 。

才子弹唱的强烈生命力

与许多民歌类型不同,才子弹唱有着强烈的生命力。其撩人心怀的旋律、柔情似水的唱词、平易朴素的大众性赢得了国人乃至外国游客的厚爱。

陈文溪教授说, 1963 年他曾托请音乐家阮友波收录一张才子弹唱唱盘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 1972年他又寄去由他和乐师永宝联合演奏的第二张唱盘。法国媒体 Cocora Radio France 于 1972 和 1994年分别邀请陈文溪教授和永宝乐师、筝琴艺术家海凤收录另两张才子弹唱,成为年内法国最抢手唱盘之一,获得发行年音乐奖。

越南南部薄辽省是才子弹唱蓬勃发展的地方,是该省才子弹唱标志性遗产《夜古怀郎》名曲作者高文楼的故乡。每条村,每个坊以至城市都有才子弹唱俱乐部。全省共有 227 个俱乐部, 2143 名成员含 475 名琴手, 1668 名唱手。其中 55个俱乐部获得国家赞助,提供物质条件。每年举行全省性才子弹唱汇演,各俱乐部有机会互相交流,提高艺术水平。

10 多年来,薄辽、朔庄、金瓯三省和西南部一些省也经常举行汇演,推动才子弹唱的发展。

薄辽省文化中心主任阮国明介绍说,中心开办的 “ 夜古怀郎和望古调 ” 演唱教导班吸引众多学员,小至 14 岁大至 80 岁。 14岁的黎氏秋草表示: “ 我很喜欢才子弹唱,因为从小在家里或者宴会上就听到了。参加演唱班我可以学到基本唱功,唱起来更加自信。 ”

由于传统才子弹唱艺术的成就,越南政府选定薄辽为首届才子弹唱节主办省,于 2014 年 4 月举行,主题为 “ 才子弹唱 — 南方人的心声 ” 。

为了迎接这一事件,薄辽省新建和修缮了26个重点工程,如南部才子弹唱艺术和高文楼音乐家纪念馆、高文楼剧院、文化艺术展览中心、雄王广场等。

根据最新统计,才子弹唱已经覆盖全国21省市,共有2258个俱乐部,成员13800人,小至6岁大至99岁。

与此同时,才子弹唱的教研工作也受到高度关注和大力投资。在这方面,胡志明市堪称全国领军。该市音乐学院民族乐系和舞台电影大学曲艺系担负才子弹唱研究和培养人才的任务。市、郡、县文化宫和艺术家也开办培训班,教给这门艺术的爱好者。

可以说才子弹唱艺术是南部文化遗产的“灵魂” ,充分体现南部人的文化底蕴及其平易近人、豪爽大方的性格和丰富感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而生命无限,永葆青春,与民族文化永垂不朽!(来源:越南画报)

更多

2025 年河内木偶舞节吸引众多民众和游客关注。图自越通社

越南优先发展10个支柱文化产业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签署第2486/QĐ-TTg号决定,批准《至2030年越南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及2045年愿景》(以下简称《战略》)。战略中确定优先发展电影,美术、摄影与展览,表演艺术,软件与娱乐游戏,广告,手工艺品,文化旅游,创意设计,电视与广播,出版等10个支柱文化产业。

嘉来省民族乐器演奏。图自越通社

保护文化特色 打造可持续未来

80年前的1945年11月23日,胡志明主席签发第65/SL号法令——越南关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第一部法令,成为越南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坚实基础和指南针。基于第65/SL号法令的历史意义,2005年2月24日,政府总理颁布了第36/2005/QĐ-TTg号决定,将11月23日定为“越南文化遗产日”。

代表们参加专题展“国家宝物——岘港心中的遗产”剪彩仪式。图自越通社

岘港向公众展示16件国家宝物

值此越南文化遗产日(11月23日)20周年之际,19日下午,岘港占婆雕刻博物馆举行专题展“国家宝物——岘港心中的遗产”开幕式,同时向公众介绍该馆经过一段时间升级和陈列空间改造后的新面貌。

活动上的文艺节目。图自越通社

越南传统文化亮相中国香港亚洲文化艺术节

由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与各国领事团联合举办的亚洲文化节吸引了来自本地区及世界各地的30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参加。今年越南的参与还因人民艺术家邓泰山与香港越南人协会的精彩表演而给当地民众和国际友人留下深刻印象,打造出一个多元而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舞台。

越武道在法国蓬勃发展,逐渐成为法国乃至欧洲广受欢迎的体育文化项目。。图自越通社

越武道成为欧洲的越南“文化使者”

2025 年陈辉方锦标赛暨国际武师考试近日在法国举行,再次肯定了越武道作为连接越南与国际社会的重要文化桥梁的地位。该活动吸引了来自法国、比利时、荷兰及多个欧洲国家的 320 名学员和 31 位武师参加。

越南驻法国大使丁全胜、AVSE Global主席阮德姜教授、越南电影发展促进协会主席吴芳兰共同主持新闻发布会。图自越通社

“越南电影周——光影之旅”:法越文化的桥梁

“越南电影周——光影之旅”将于2025年12月5日至12日在欧洲最大的电影院Le Grand Rex举办。活动将展映17部影片,包括长篇故事片、纪录片及短片,这些作品均为1975年后制作,其中部分作品将在欧洲首次公映。

本次文化节的一大亮点在于当地社区的全民参与。图自actu.fr

为期十天的活动为法国公众展现越南文化气息

越通社驻巴黎记者报道,以"越南——文化、艺术、美食、音乐与生活"为主题的第三十四届“Changé d’Air”文化节于11月6日在法国西部卢瓦尔河地区萨尔特省尚热市勒拉布莱文化中心正式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