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弹唱—南部的烙印

越南南部才子弹唱久已深深扎根于南部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之中。

越南南部才子弹唱久已深深扎根于南部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之中。 2013 年 12 月 5日,才子弹唱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南部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类型首次被承认为世界遗产。

了解南部民间曲艺

提到才子弹唱,人们就会想到南部人独一无二的民间艺术类型。南部人不分贫富、男女老少都可以随时随地演唱,可以说才子弹唱无处不在:婚礼、丧事、祭祀、茶余酒后,风清月明的果园,渠道绿水上轻轻荡漾的扁舟 ……

据研究工作者资料,才子弹唱 19 世纪末出现,源于顺化宫庭雅乐,早就成为带有浓郁南部水乡平民音乐色彩的传统音乐类型。

才子弹唱的 “ 才子 ” 是指精于古乐、擅长弹唱的艺人。这就是说, “ 才子 ”们不以表演为生,而是即兴表演,有钱也买不到。才子们要付出很多精力练习,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才子弹唱没有表演服装,在寺庙或者舞台上表演时艺术家才挑选适合表演空间的服饰。

一生向国际朋友推荐包括南部才子弹唱在内的越南传统音乐的陈文溪教授介绍说, 20世纪初才子弹唱达到鼎盛,很快在南部各省流行。特别是,凭借各才子弹唱小组之间的交流和竞赛活动,所以不仅弹唱技术得到提高,记录和系统化古乐曲也越来越完善。南部才子弹唱界有很多著名艺术家,如隆安省的阮光大、永隆省的陈光贵、芹苴省的阮仲权、薄辽省的黎才气和月照和尚等。他们是促进南部才子弹唱20 世纪上半叶辉煌发展的功臣。

才子弹唱以月琴、二胡、筝琴、独弦琴(合称 “ 四绝 ” )伴奏。 1930年加上凹槽吉他、小提琴、夏威夷吉他以及用来点拍子的 “ 双兰 ” 也称 “ 双鸾 ” 。一般演奏是月琴和筝琴即 “ 土 ” 声与 “ 金 ”声二重奏,或者月琴和筝琴、二胡三重奏,有时辅以笛或箫。表演时最精彩的是琴手的序曲和唱手的开场白,激发演唱班的情绪。

才子弹唱一般共有 20 首祖曲,又叫 “ 二十玄祖曲 ” ,包括 6 首北调(快乐、大方), 7 首下调(用于祭礼和庄严场合), 3首南调(安闲、优雅)和 4 首怨调(愁闷、悲伤、分离)。后来,再有 8 首御调和 10 首连曲调以及很多其他新调。

一个多世纪以来,才子弹唱一直兴盛不衰,成为了南部人的日常精神食粮,也是南部人招待光临水乡游客的 “ 特产 ” 。

才子弹唱的强烈生命力

与许多民歌类型不同,才子弹唱有着强烈的生命力。其撩人心怀的旋律、柔情似水的唱词、平易朴素的大众性赢得了国人乃至外国游客的厚爱。

陈文溪教授说, 1963 年他曾托请音乐家阮友波收录一张才子弹唱唱盘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 1972年他又寄去由他和乐师永宝联合演奏的第二张唱盘。法国媒体 Cocora Radio France 于 1972 和 1994年分别邀请陈文溪教授和永宝乐师、筝琴艺术家海凤收录另两张才子弹唱,成为年内法国最抢手唱盘之一,获得发行年音乐奖。

越南南部薄辽省是才子弹唱蓬勃发展的地方,是该省才子弹唱标志性遗产《夜古怀郎》名曲作者高文楼的故乡。每条村,每个坊以至城市都有才子弹唱俱乐部。全省共有 227 个俱乐部, 2143 名成员含 475 名琴手, 1668 名唱手。其中 55个俱乐部获得国家赞助,提供物质条件。每年举行全省性才子弹唱汇演,各俱乐部有机会互相交流,提高艺术水平。

10 多年来,薄辽、朔庄、金瓯三省和西南部一些省也经常举行汇演,推动才子弹唱的发展。

薄辽省文化中心主任阮国明介绍说,中心开办的 “ 夜古怀郎和望古调 ” 演唱教导班吸引众多学员,小至 14 岁大至 80 岁。 14岁的黎氏秋草表示: “ 我很喜欢才子弹唱,因为从小在家里或者宴会上就听到了。参加演唱班我可以学到基本唱功,唱起来更加自信。 ”

由于传统才子弹唱艺术的成就,越南政府选定薄辽为首届才子弹唱节主办省,于 2014 年 4 月举行,主题为 “ 才子弹唱 — 南方人的心声 ” 。

为了迎接这一事件,薄辽省新建和修缮了26个重点工程,如南部才子弹唱艺术和高文楼音乐家纪念馆、高文楼剧院、文化艺术展览中心、雄王广场等。

根据最新统计,才子弹唱已经覆盖全国21省市,共有2258个俱乐部,成员13800人,小至6岁大至99岁。

与此同时,才子弹唱的教研工作也受到高度关注和大力投资。在这方面,胡志明市堪称全国领军。该市音乐学院民族乐系和舞台电影大学曲艺系担负才子弹唱研究和培养人才的任务。市、郡、县文化宫和艺术家也开办培训班,教给这门艺术的爱好者。

可以说才子弹唱艺术是南部文化遗产的“灵魂” ,充分体现南部人的文化底蕴及其平易近人、豪爽大方的性格和丰富感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而生命无限,永葆青春,与民族文化永垂不朽!(来源:越南画报)

更多

本次文化节的一大亮点在于当地社区的全民参与。图自actu.fr

为期十天的活动为法国公众展现越南文化气息

越通社驻巴黎记者报道,以"越南——文化、艺术、美食、音乐与生活"为主题的第三十四届“Changé d’Air”文化节于11月6日在法国西部卢瓦尔河地区萨尔特省尚热市勒拉布莱文化中心正式开幕。

美食成为胡志明市的“旅游语言”

美食成为胡志明市的“旅游语言”

发挥越南最大经济、文化、社会中心的潜力与优势,胡志明市旅游业不断创新,打造多样化、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定期举办各类活动,以提升游客体验。尤其是,胡志明市正大力挖掘地方美食资源,将其融入核心旅游产品,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

文艺表演节目。图自越通社

永隆省高棉族拜月节隆重举行

11月5日晚,在永隆省月化坊的国家级遗迹与名胜区——欧婆池(Ao Bà Om)名胜遗迹隆重举行拜月节。这是高棉族同胞的传统节日,被越南文化、体育与旅游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延续:越南》摄影展再现越南三十余年的变迁

《延续:越南》摄影展再现越南三十余年的变迁

11月4日上午,英国摄影记者安迪·所罗门(Andy Soloman)的摄影展《延续:越南》在河内正式开幕,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该展览是“Photo Hanoi 25”国际摄影展框架内的的亮点之一,呈现越南三十多年来深刻变革历程的独特视角。

中部遗产在可持续发展之路上焕发新生光彩

中部遗产在可持续发展之路上焕发新生光彩

中部这片细长的土地,蕴藏着越南民族灿烂而独特的文化积淀。顺化古都遗迹群、会安古城与美山圣地——三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瑰宝,正以崭新的姿态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焕发勃勃生机。

越南木偶艺术展区。图自越通社

越南木偶艺术展区——秋季博览会的文化亮点

在2025年秋季博览会上,越南木偶戏剧院以“缩小版水亭”为创意设计,推出别具一格的木偶艺术展区。展区位于河内东英国家会展中心,成为数百个商业展位中最具文化魅力的亮点之一,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欣赏。

电影——2025年秋季博览会上的文化创意亮点。图自越通社

电影——2025年秋季博览会上的文化创意亮点

经过一周的开放迎客,正在河内东英国家会展中心举行的国家级经贸与文化促进盛会“2025年秋季博览会”依然人潮涌动,观众前来参观、购物、体验文化与美食等活动络绎不绝。

在第一届河内秋季博览会上,数百个展位色彩斑斓,其中印有“一乡一品”(OCOP)标签的产品依然以独特方式脱颖而出。图自越通社

2025年秋季博览会:当文化成为经济价值

在第一届河内秋季博览会上,数百个展位色彩斑斓,其中印有“一乡一品”(OCOP)标签的产品依然以独特方式脱颖而出。其不仅拥有优良的品质和精美的设计,而且每件产品都蕴含着一段文化故事。每一件商品的背后都是人的智慧、地方的特色与文化的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