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总理范明政:建设一个传统、包容、互联互通和可持续发展的红河三角洲

5月9日,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主持召开红河三角洲协调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会议场景。图自越通社
会议场景。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河内 ——5月9日,越南政府总理、红河三角洲协调委员会(以下简称为“委员会”)主任范明政在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发表总结讲话时强调,要以新思维、新做法、新信念、新视野、创造新价值,认真实施红河三角洲规划,维护区域传统,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实现突破、包容、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会议公布了《2021~2030年红河三角洲区域规划及2050年愿景》,对中央政治局有关红河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保障的第30号决议(30-NQ/TW)和政府的第14号决议(14/NQ-CP)实施一年后的情况进行初步总结,核查区域特殊发展机制、区域协调计划、重点项目实施进展等问题。

会议还提出突破性解决方案,明确重点任务以有效动员和分配资源,分析这些决议和红河三角洲规划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及其解决方案。

会议指出,第30号决议和第14号决议实施一年来取得了积极成果。2023年红河三角洲生产总值(GRDP)增长率达到6.28%,在全国六大经济区中排名第三。按现价计算,经济规模达3100万亿越盾(折合人民币8857亿元)以上,占全国GDP的30.1%。吸引外资在全国排名第一,预计达17.38万亿美元。

基本而言,红河三角洲社会经济逐步朝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稳定发展,基础设施质量日益改善。区域规划和11个省份中的9个省份规划已经完成,为招商引资工作奠定基础和明确方向。区域政治、国防安全、社会治安秩序保持稳定。但在城市基础设施、环境、科技创新、区域互联互通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范明政在总结讲话中强调了规划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要求各地方抓紧完成规划和制定规划行动计划。


范明政明确指出实施规划的三个经验教训。他强调,必须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增强各地方自力更生能力,制定开放的机制,建设畅通的基础设施。特别是,狠抓落实党、国家主张政策,严格遵守规划,坚持以人为中心、为发展的主体、目标、动力和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的智慧、才能、品质,不能以牺牲社会进步、民生保障和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与此同时,实现党十三大提出的三大突破口,就是发展基础设施、培训人类资源和完善机制体制,动员和有效利用一切发展资源,促进公私合作,以公共投资引领投资,更新旧动能,创造新动能等。

对于委员会的工作,范明政提出了委员会今后的任务,凡是从简单的事情入手,优先解决迫切问题,统筹兼顾当前与长远,要稳扎稳打,不要太着急,也不要过度追求完美。

范明政对会议提出有关促进红河三角洲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增长模式朝着现代方向转型的意见表示赞同,并要求红河三角洲地区各部委和地方积极研究,提出破除障碍、促进发展的有力机制和政策。(完)


越通社

更多

2025年5月27日,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与东盟及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GCC)领导人出席第二次东盟—GCC峰会。海合会由包括科威特在内的6个成员国组成。图自越通社

为越南与科威特关系注入动力

应科威特首相谢赫·艾哈迈德·阿卜杜拉·艾哈迈德·萨巴赫的邀请,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将于2025年11月16日至24日率越南高级代表团对科威特与阿尔及利亚进行正式访问,并赴南非出席G20峰会及相关双边活动。

外交部副部长阮明姮。图自越通社

充分挖掘越南与中东—非洲地区的合作潜力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即将对科威特与阿尔及利亚进行正式访问,并赴南非出席G20峰会及相关双边活动前夕,外交部副部长阮明姮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分享了此次访问的意义及越南愿与三国加强合作的重点领域。

越南与联合国共同期望把人民置于发展进程的中心

越南与联合国共同期望把人民置于发展进程的中心

越南外交部常务副部长阮明宇11月14日在外交部总部会见了联合国常驻越南协调员宝琳·塔梅西斯(Pauline Tamesis),就越南未来在各领域上的重要发展决策交换了意见。这些决策正体现在越共十四大文件(草案)中并正广泛征询人民意见。

苏林总书记在会议上发表指导讲话时。图自越通社

苏林总书记:确保选举取得成功的各项重点任务

11月15日上午,国家选举委员会在国会在国会大厦延鸿大会堂召开“贯彻越共中央政治局关于部署第十六届国会代表选举以及2026—2031年任期各级人民议会代表选举工作的指示”的全国会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越南首席代表乔纳森·华莱士·贝克。图自越通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越代表:越南将继续为对话、和平与创造力发声

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第43届大会上,越南再次获得会员国信任,当选为本届大会副主席。这是越南连续第二次担任该职务。大会同时通过决议,建议联合国考虑根据越南倡议发起“文化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共有71个国家共同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