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代表出席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第61届会议 承诺推动性别平等

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CSW)第61届会议从3月13日至24日在美国纽约召开。越南劳动荣军社会部部长陶玉蓉出席会议开幕式并代表东盟十国发表重要讲话。
越南代表出席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第61届会议 承诺推动性别平等 ảnh 1附图(图片来源:越通社)


越通社河内——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CSW)第61届会议从3月13日至24日在美国纽约召开。越南劳动荣军社会部部长陶玉蓉出席会议开幕式并代表东盟十国发表重要讲话。
陶玉蓉表示,东盟成员国在促进妇女进步方面取得诸多进展,但在实现性别平等目标过程中仍遇到不少障碍。陶玉蓉强调,东盟将继续在社会性别主流化;提高妇女在经济、社会、政治领域的参与率;确保妇女能够参加各类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享受人权和基本自由权等作出不懈努力。
陶玉蓉在讲话中强调,提高妇女经济参与率是越南首要优先之一。越南在这一领域取得巨大成就。越南正在健全及实施的系列法律体系均合乎《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CEDAW),国家劳工组织(ILO)公约和有关妇女的《北京行动纲领》。
越南女性劳动者占总劳动力比重的73%,女企业家比例为24.9%。据世界经济论坛2016年全球性别差距指数报告,越南在144个国家中位居第65位,女性和男性劳动比例为0.92%,接近平等标准。越南政府还出台系列扶持政策计划,为女性获得优惠贷款、发展生产经营等创造便利,从而提高越南妇女的地位与作用。
在取得诸多成就的同时,越南还面临不少挑战,如女性劳动力主要从事非正式工作,在工作质量、岗位、收入等方面均与男性存在差距。此外,低估妇女能力素质的传统观念仍较普遍。
越南政府已提出诸多解决措施以实现“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目标,包括支持妇女接受科技、数学领域等新兴领域技能培训;优先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协助妇女减轻家庭负担,有更多机会享受社会福利;致力提升农村妇女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等。
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第61届会议以“妇女在不断变化的劳动世界中的经济赋权”为主题。会议围绕如何更好地提供一系列确切、实际、以行动为导向的建议,克服实现性别平等、消除性别歧视以及女性职场暴力的结构性障碍等议题展开讨论。(越通社-VNA)
越通社

更多

胡志明市一角。图自越通社

📝时评 重绘山河 凝聚合力:党心民意的深度契合

从2025年7月1日起,全国34个新的省级行政单位将正式投入运作,比之前减少了29个单位。这场意义重大的“山河重绘”得到了各阶层人民的广泛支持。这是迈向新时代的重要前提。正如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在2025年6月29日发表的文章《团结的力量》中所强调的:"官府千般易,无民事难成;百姓万种难,齐心皆可平”。 

越南参加挪威第八次贸易政策审议会议。图自越通社

越南参加挪威第八次贸易政策审议会议

越南常驻日内瓦代表团于6月30日出席了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日内瓦总部举行的挪威第八次贸易政策审议(TPR)会议。越南常驻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及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团长梅潘勇大使出席会议。

越南国家副主席武氏映春礼节性拜会了教皇良十四世。图自越通社

越南与梵蒂冈合作潜力巨大

越通社驻意大利记者报道,越南国家副主席武氏映春对意大利进行工作访问期间,6月30日在梵蒂冈圣座礼节性拜会了教皇良十四世。

附图。图自人民报

河内全力保障两级地方政府模式高效运行

6月27日,在第十六届河内市人民议会(2021-2026年任期)第24次会议上,代表们表决通过了一系列关于两级地方政府模式投运行时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调整、收入来源和支出任务划分、预算调整与公共投资计划,以及公共资产管理和使用权限调整等的决议。

越南国家副主席武氏映春与意大利众议院议长洛伦佐·丰塔纳。图自越通社

越南国家副主席武氏映春对意大利进行工作访问

越通社驻罗马记者报道,在从6月29日至7月1日对意大利进行工作访问期间,越南国家副主席武氏映春于6月30日在意大利众议院与意大利众议院议长洛伦佐·丰塔纳(Lorenzo Fontana)举行了会谈。

四大决议——体制质量的核心动力

四大决议——体制质量的核心动力

仅在半年时间内(从2024年12月至2025年5月),越共中央政治局连续出台了四项具有战略性、突破性的决议,这被视为新时代国家发展进程中的“四大支柱”。

祈愿国泰民安盛典现场。图自越通社

祈愿国泰民安盛典是国家神圣的历史时刻

今日(7月1日),两级地方政权体制正式运行,全国共有34个省市和3321个乡、坊单位。为标志这一神圣的历史时刻,7月1日零时,越南佛教学院(河内)的近千名僧尼和佛教信徒参加了在该院举行的国泰民安祈愿大典。

越南驻加拿大大使范荣光在越南国庆79周年纪念典礼上发表讲话。图自越通社

凝聚侨智助力国家发展

越南驻加拿大使馆科技处近日举行"加拿大越南专家与科学家网络"(CVSE)启动仪式,旨在加强侨胞科技人才资源对接,有效服务国家发展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