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媒体纷纷报道中国船只撞沉越南渔船事件

德国各大媒体5月27日纷纷刊登指控中国船只在东海海域撞沉越南渔船的相关新闻和图片。

德国各大媒体5月27日纷纷刊登指控中国船只在东海海域撞沉越南渔船的相关新闻和图片。

德国《时代周报》(Zeit)报道,一艘中国船只在东海海域撞沉一艘越南渔船。这篇文章援引越南救援力量代表确认关于越南渔船被撞沉及船上全部10名渔民已被越南船安全救起的消息。这篇文章称,中国船只在中国非法安放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附近海域撞沉越南渔船。这篇文章也报道,事发之时,越南一组船只被大约40艘中国渔船团团围住。

《德国经济新闻》(DWN)报援引越南外交部发言人黎海平的发言称,中国船只撞沉越南一艘渔船,这是2007年以来越南与中国之间所发生的最严重的摩擦事件。这篇文章强调,中国将海洋石油钻井平台非法安放在越南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域之后,越中两国紧张局势开始加剧。

另一方面,德国《明镜》周刊(Der Spiegel)也刊登了越南渔船在东海海域被中国船只撞沉的新闻图片。《明镜》周刊援引越南高级官员的话报道,“这是一个恐怖行为”,同时重申,越南将通过外交途径反对中国上述行为。德国之声(DW)也报道了披露中国横行霸道行为的相关新闻和图片。这篇文章表示,中国对东海三分之二的海域提出主权诉求已遭到包括越南和菲律宾在内的沿海国家的强烈反对。

德国多家媒体机构也纷纷报道指责中国在东海的横行霸道和非法行为的相关新闻。

5月26日下午16点中国11209号舰船已撞沉越南岘港市渔民DNa 90152号渔船。中国11209号舰船在越南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越南渔民传统渔场(距离中国安放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以南17海里处)撞沉越南岘港市渔民渔船。岘港市渔船上全部10名渔民已被越南其他船只搜救,保障生命安全。在发生上述事故时,中方大约40艘渔船已悍然包围越南多艘渔船。

从2014年5月初,中国公然将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搬到越南海域并出动数十艘武装船、军舰和飞机为其护航,并在完全属于越南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域里深处安放上述石油钻井平台。中国舰船以咄咄逼人的态度,使用高压水龙头喷水攻击或主动直接撞击越南公务船和民事船,造成越南多艘船只受损和多人受伤。

中国上述行为无疑严重违犯了国际法和中国作为缔约国的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东海各方行为宣言》(DOC)。中国这一极为危险的举动已经和正在直接威胁东海的和平、稳定、安全与航行安全。

历史实际表明,中国1956年开始侵占越南黄沙群岛东部诸岛,到1974年中国动用武力侵占当时由越南西贡政权管辖的越南黄沙群岛剩下西部诸岛。1988年3月14日,中国继续动用武力侵占越南长沙群岛的部分岛礁。

越南有充分历史证据和法律依据,证明越南对黄沙和长沙两个群岛拥有主权。早在17世纪,越南历代封建王朝已持续地、和平地对黄沙和长沙两个群岛行使实际主权。(越通社-VNA)

更多

会见场景。图自越通社

越南欢迎企业投资发展智慧城市

7月16日下午,越南政府副总理阮志勇在会见中国CCC基础设施公司总裁Fung Wai Ka Thomas和深圳市恒荣集团董事长赖荣火时,对企业关注并计划在越南,特别是在智慧城市发展领域投资兴业表示欢迎。

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主席潘英山(左)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外事办公室主任、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魏然合影。图自越通社

在新形势下加强越中友好交流与合作

7月16日上午,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主席潘英山在河内会见了由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自治区外事办公室主任、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魏然率领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对外交流代表团。

范明政主持召开2025年经济增长情景全国视频会议。图自越通社

范明政主持召开2025年经济增长情景全国视频会议

16日上午,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在政府总部主持召开政府-地方政府全国视频会议,深入探讨2025年经济增长情景及配套任务措施。会议采用"主会场+34个省市分会场"模式,并延伸覆盖至全国3321个乡级行政单位。

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政府总理范明政发表讲话。图自越通社

推进政治体系机构精简优化工作

7月15日下午,越共中央政治局第2090号和第2091号工作组在河内分别与国会党组和政府党组举行工作会议,重点围绕落实越共十三届中央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决议,推动文件起草和干部人事相关工作。

河内金融银行大学(FBU)代表团与老挝国立大学代表团举行合作会谈。图自越通社

越老两国深化高等教育领域合作

河内金融银行大学(FBU)代表团于7月15日至18日访问老挝期间,与老挝教育与体育部及老挝国立大学举行系列合作会谈,共商高等教育合作事宜。

培训班现场。图自越通社

越南与新加坡加强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合作

7月14日,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与淡马锡基金会、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联合举行第三期“潜在领导计划(越南)”开幕式。此次培训班从7月14日至18日举行,旨在分享新加坡先进知识与实践经验,增进相互理解以及深化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