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胡志明市:迈向绿色与高科技工业

在与平阳省和巴地头顿省合并后,新胡志明市将拥有广阔的跨区域工业发展空间,开启强有力的重组契机。此时被视为企业转型为绿色生产模式、应用高科技、把握新一轮投资浪潮的“黄金时刻”。

附图。图自越通社
附图。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胡志明市——在与平阳省和巴地头顿省合并后,新胡志明市将拥有广阔的跨区域工业发展空间,开启强有力的重组契机。此时被视为企业转型为绿色生产模式、应用高科技、把握新一轮投资浪潮的“黄金时刻”。

迎来拓展工业发展空间的机遇

作为率先应用绿色技术与推进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之一的平明塑料公司从这一战略中取得了诸多积极成果。自2019年起,该公司投资自动化生产线,全面数字化质量检测与仓储管理流程。特别是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可回收原材料,使每年原生塑料使用量减少近30%。

“我们不仅节省成本,还提升了超过20%的生产效率,并获得了ISO环境管理认证。符合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标准与透明治理要求,也帮助我们更容易融入全球供应链。虽然绿色科技与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投入,但这是提升运营效率、增强竞争力并拓展国际市场的长期战略。”平明塑料公司代表表示。

合并后工业发展空间的拓展,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过去在胡志明市开设工厂受限于土地紧缺和物流成本高昂,而如今与平阳省、巴地头顿省紧密连接,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平明塑料正在考察巴地头顿省的工业区,计划投资建设使用可回收、节能新材料的工厂,服务国内与出口市场。同时,企业还规划构建与盖梅 - 市布港口体系集成的供应链,并连接平阳的配套产业集群。

不仅是平明塑料公司,纺织、电子零部件、食品加工等多个行业的企业也正在调整其在新区域的投资战略。许多来自日本、韩国、欧洲的外资企业重新评估胡志明市场时,也更加重视区域优势,而非仅聚焦市中心。

政府总理经济顾问组成员、经济学博士陈游历表示,扩大行政区划后,胡志明市应将其视为重组工业发展空间的机会,而非简单的地理延伸。更关键的是,城市应明确各区域在产业链中的功能定位:哪些是研发-设计中心,哪些是制造-加工中心,哪些负责物流、港口等。

“胡志明市不能发展重工业,但在研发、科技与创业方面具有优势;平阳省则强于配套工业与物流;巴地头顿省是海港门户。如果明确功能分工与货物流通路径,该区域将成为国家战略性的生产 - 出口‘三角地带’。新胡志明市的建立也为企业扩大生产与经营带来诸多机会。”陈游历说。

需要重新规划区域联动链条

胡志明市工业区企业协会主席阮文贝也表示,新胡志明市应转变工业园区发展思维。不能盲目扩张,而要建立符合绿色标准、行业集群化、高度连接、融合技术与人力资源的产业园区。目前,大多数企业希望投资自动化工厂或符合ESG标准的生产体系,但仍面临清洁土地与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

根据胡志明市出口加工区与工业区管理委员会的报告,目前对清洁工业用地、现代基础设施与良好连通性的需求远超供给。而市内许多老旧工业区受制于规划限制,难以调整功能或升级。因此,向平阳省与巴地头顿省拓展空间已成为战略选择。

原胡志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副教授、经济学博士陈黄银表示,在全球竞争加剧背景下,胡志明市不能再依赖低工资或代工生产发展工业。新胡志明市应引领整个区域构建新的工业模式——绿色工业、数字工业、创意工业,朝着东南亚高科技制造中心迈进。

根据阮先生的观点,关键不仅在于吸引投资者,而在于打造一个涵盖研发、生产、培训、物流和消费的工业创新生态系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胡志明市需要与新合并的两个地方紧密联动,构建一个无缝衔接、非碎片化的工业网络,从而创造更高的附加值。

从企业角度看,美国TTI集团驻越南代表陈国勇先生表示,当前工业发展不仅仅是建设工厂和招聘劳工,更需要一个全面支持的生态系统。“我们优先扩大在拥有可再生能源、物流系统良好连接,特别是政府在研发方面积极配合发展的区域的供应链。胡志明市在构建智能制造区域方面正朝着正确方向迈进,但需要更快速、更务实地推进”,陈国勇指出。

陈国勇还强调,在全球加速向循环工业、减排和ESG标准转型的大背景下,胡志明市的区域扩张正是重塑发展模式的机遇。他认为,这不仅是地理空间的扩大,更是一次战略转型,有助于将胡志明市从传统制造中心升级为全球价值链中的高科技和可持续工业中心。

胡志明市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阮禄河先生表示,新胡志明市的设立是该市充分发挥优势的黄金机会。其中,发展现代、可持续和创新型工业被确定为关键动力,以确保胡志明市继续保持经济火车头的地位,并为全国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胡志明市将按照应用高科技、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方向推进工业发展;发展绿色工业、循环经济、减少碳排放;升级价值链,聚焦基础性、高附加值产业;建设创新生态系统,推动公私合作与区域联动。(完)

越通社

更多

出席“2025年越南蔬果节”的代表合影。图自越通社

越南水果在新加坡颇受欢迎

越南继续通过富有创意的有效方式促进与新加坡的农产品贸易,例如“2025年越南蔬果节”贸易对接模式。该活动由越南驻新加坡大使馆商务处与新加坡果菜出入口公会(SFVIEA)在越南驻新加坡大使馆驻地联合举行。

清水国际口岸的货物进出口活动。图自互联网

促进清水国际口岸经济发展

宣光省清水口岸经济区成立于2009年,旨在成为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经过多年的投资,经济区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基础设施、投资政策和土地利用规划方面的困难和限制仍然是阻碍经济区充分发挥其潜力的障碍。

VILOG 2025 将聚焦于数字化解决方案。图自越通社

第三届越南国际物流展(VILOG 2025)即将举行

第三届越南国际物流展(VILOG 2025)将于2025年7月31日至8月2日在胡志明市新美坊西贡会展中心(SECC)举行。该展会由越南工贸部指导,越南物流服务企业协会(VLA)与越南广告博览股份公司(Vinexad)联合主办。

美国向越南消费者推销农产品。图自越通社

美国向越南消费者推销农产品

日前,由美国农业部和美国驻胡志明市总领事馆联合举办的“探索美国农业”活动在胡志明市青年文化屋举行,吸引美国15个协会和越南15个企业参加,介绍美国农产品、谷物、水果、肉类、蛋类及加工制品。

越南展位展出了多种特色咖啡产品。图自越通社

越南首次参加智利咖啡博览会

当地时间7月19日至20日,越南驻智利大使馆参加了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Espacio Riesco展览中心举行的2025年智利咖啡博览会(ExpoCafé 2025)。这是越南咖啡首次亮相智利乃至南美地区最大咖啡展会。

虾类加工链。图自互联网

支持越南企业征服美国市场

7月16日,越南工贸部贸易促进局与进出口局、国外市场发展司及越南驻美商务处联合以线上方式举行了越南与美国贸易对接促进研讨会。

数字化转型——拓展越南市场之门。图自越通社

数字化转型——拓展越南市场之门

在数字时代,数字化转型已经并将继续是所有经济领域的必然趋势;其中,贸易促进中的数字化转型正成为消除地理距离、直接连接企业与越南国内外消费者的“钥匙”。

资料图。图自越通社

中国成为越南水产品最大进口国

越南水产加工与出口协会表示,今年前6个月,越南对中国的水产出口额超过11亿美元,同比增长近45%,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越南水产品最大进口国。

国家助农中心主任黎国青在论坛上发言。图自越通社

越南北部山区发展水果种植示范区 扩大出口贸易

据国家助农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水果种植面积超130万公顷,其中北部山区和丘陵地区占21%,仅次于九龙江三角洲。目前该地区形成了多个水果集中化产区,如陆岸荔枝(北江-今为北宁);柑橘(河江-宣光-和平-富寿)等。部分种植区按照VietGAP、GlobalGAP等标准生产,品牌地位逐步确立。

在统一股份公司生产自行车。图自越通社

河内市朝向“火车头”地位

自2021年至2024年,河内吸引了数百家企业参与主力工业产品计划。2024年,河内市已认定了289个主力工业产品,远超2021-2025年的目标。这些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出口到要求高标准的国际市场。

2025年上半年越南吸引FDI总额达215.1亿美元,同比增长32.6%。图自越通社

越南透明的营商环境吸引外资涌入

据越南财政部外国投资局数据显示,在全球经济波动的背景下,流入越南的外商直接投资(FDI)持续保持积极增长态势。无论是新批项目和增资项目数量还是出资购买股份交易次数均呈上升趋势,这表明外国投资者对越南投资环境的信心持续增强,他们不仅开展新投资,还不断扩大现有业务规模。

两国贸易部领导和各位代表参观越南商品展区。图自越通社

推动越老经贸合作 实现共同繁荣

越通社驻老挝记者报道,7月17日,越南工贸部与老挝工贸部在万象举行2025年第十五届越老贸易博览会开幕式。两国工贸部领导、越南驻老大使阮明心、越老企业代表以及众多老挝民众和在老越侨出席开幕式。

越南驻香港总领事黎德幸(左二)和与会代表合影。图自越通社

“越南——东盟下一个增长引擎”研讨会在中国香港举行

“40多年来,越南实现了强劲转型。2024年,越南已成为东南亚第三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4000亿美元,位列全球第32位。2025年上半年,越南经济同比增长7.52%,为2011年以来同期最高增速,并在东盟中居于首位。全年增长目标为8%。越南目前位列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和国际贸易目的地前20名。”

座谈会场景。图自越通社

瑞士-越南经济论坛代表团在永隆省探讨合作机遇

瑞士-越南经济论坛(SVEF)秘书长雷切尔·阮·伊森施密德7月17日率领论坛代表团与永隆省人民委员会举行了工作座谈,探讨与永隆的合作潜力和对接需求,从而确定该省与瑞士及国际伙伴之间的主要合作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