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通社河内——据《人民报》,清水口岸经济区自成立以来,就因在清水乡中心区投资建设占地超过100公顷的基础设施而备受瞩目。截至目前,经济区已投资约6000亿越南盾用于场地清理、道路建设、电力系统、功能性房屋和庭院建设。
目前,两个重点项目正在实施,总投资数千亿越南盾,包括建设跨部门检查站和建设连接2号国道至那拉边境贸易区的公路。这些战略性项目有助于提高通关能力,改善服务于进出口活动的交通基础设施。
经过多年的投资,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基本满足了进出口活动的需求,尤其受到企业的关注。经济区已吸引40多个投资项目,总注册资本超过1.22万亿越南盾,主要集中在进出口服务和仓储服务领域。
宣光省河江经济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黄亚政表示:“目前,经济区的运力每天可满足100至200辆集装箱卡车通过清水国际口岸的进出口货物。这是近年来系统性基础设施投资的成果。”
此外,清水国际口岸职能部门还积极改进流程,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整个单证处理流程。目前,所有进出口手续均已在线上完成。从而为进出口企业节省了时间、精力和成本。
得益于同步解决方案,清水国际口岸的进出口活动日益活跃。2025年前6个月,进出口总额超过3.12亿美元,比2024年同期增长132%;超过1.1万人次和近7000辆车辆通过该口岸出入境。上缴预算的税收总额超过1450亿越南盾,与2024年同期相比增长了约25%。
尽管取得了积极成果,但清水国际口岸经济区的运营并未达到预期。主要原因之一是基础设施投资资源仍然有限,无法满足同步发展的需求。经济区规划中的许多区域由于缺乏资金,仍然缺乏详细规划或尚未完成审批,导致清洁土地资金几乎枯竭,尤其是用于吸引大型项目的土地。
地理位置也是口岸经济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黄亚政先生认为,与该地区其他主要口岸相比,清水国际口岸缺乏比较优势。目前,河内至口岸的交通连接仅靠2号国道,路途狭窄且路途遥远,难以吸引企业参与进出口活动。目前已投资的项目以小型仓储服务为主,缺乏具有较大溢出效应的重点项目。此外,缺乏具体的土地、金融和税收激励机制,导致招商引资举步维艰。
针对这一现状,地方政府也在努力化解困难,为口岸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其中,改善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被列为关键解决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宣光-河江高速公路项目(连接宣光-富寿高速公路)已于2023年5月开工,预计将于2025年竣工。建成后,该高速公路将有助于减轻2号国道的交通负荷,缩短口岸至主要经济中心的通行时间,并促进货物流通。
该省还在修建一座连接2号国道和芦河东岸的桥,同时实施分区规划,以扩大经济区的土地储备。这些措施将为吸引高附加值的大型投资项目创造条件,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为财政收入做出贡献。
在政策方面,各部门和分支机构已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招商引资政策,营造了透明开放的投资环境。与此同时,正在加紧宣传推介经济区的潜力和优势,以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的关注。
清水国际口岸海关副关长阮氏琼表示,前些年,宣光省成立了进出口协会。然而,目前该协会的运作效率不高。因此,今后一段时间,我省需重视维护进出口协会的各项活动,使其成为与中国进出口企业进行信息交流的桥梁,帮助国内企业及时掌握信息,积极开展进出口活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