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推动传统市场、便利店告别塑料袋

 在最近举行的第25次河内市人民议会会议上,一项关于减少塑料排放的决议正式获得通过,彰显了首都在环保方面的坚定决心。其中值得关注的是,自2028年1月1日起,河内市的各大市场和便利店将停止流通和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塑料袋和泡沫塑料盒等难以降解的塑料产品。

一块肉、几块小点心、一把香菜……每样物品都被装进一个独立的塑料袋中。结果是,一次买菜下来,人们总是拎着一大堆塑料袋回家。这种便利固然存在,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河内市民:“大家确实觉得塑料袋用起来方便,出门买菜不太会特意带篮子,有时下班顺道买点东西,有塑料袋也就省事儿了。”

在摊位另一侧的商贩同样有自己的理由继续使用这种廉价的塑料袋。以每公斤三万五到四万越盾的价格计算,塑料袋几乎已成为经营中的“默认成本”——便宜、方便,而且人人都需要。

摊主:“不是因为塑料袋便宜大家才要,而是大家都觉得方便,却不愿自己掏钱去买袋子。哪怕只买几千越盾的蔬菜,也希望能免费得到一个袋子,不然谁愿意自掏腰包买袋子用呢?”

尽管过去几年有关塑料垃圾,特别是难以降解塑料袋危害的宣传活动屡见不鲜,但大多数活动都停留在运动层面,尚不足以真正改变公众行为。

环境专家阮金线:“我们尚未采取足够果断的措施来改变公众的环保意识,也未能从生产单位、相关经营机构等多方面同步推进塑料减量。”

鉴于现实情况,许多专家认为,河内市从“鼓励”走向“强制”,从“宣传”迈向“禁令”,是一个必然且必要的转变。根据计划,从2027年起,各大市场与便利店将不得免费提供难以降解的塑料袋,并将于2028年全面禁止该类产品。

环境专家黄阳松:“我认为实行禁令并非难事,但必须循序渐进。同时,要加强宣传引导,与生产企业配合,降低环保型塑料袋的价格,并设立相应机制,让公众主动拒绝使用难降解塑料袋。”

不便在所难免,但显然,为了换来一个更清洁、少塑的生活环境,许多市民也愿意支持并配合这项政策。

河内市民:“说实话是有点不方便,但无论如何,只要是为了建设绿色清洁的环境,我们都会遵守。”

数据显示,河内每天产生超过1,400吨塑料垃圾,其中超过60%为一次性塑料制品和塑料袋。如今,随着河内市出台具体时间表的减塑决议,这被视为首都迈向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的坚决举措。(完)

越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