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传承,越南伯阳内村笛祠风筝飞向世界

离河内市中心不远,有一个依然保留着放笛祠风筝传统习俗的小村庄。那就是丹凤县红河乡的伯杨内村。

丹凤县红河乡的伯杨内村放笛祠风筝比赛。图自互联网
丹凤县红河乡的伯杨内村放笛祠风筝比赛。图自互联网

越通社河内——离河内市中心不远,有一个依然保留着放笛祠风筝传统习俗的小村庄。那就是丹凤县红河乡的伯杨内村。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伯阳内村的年长者们都会在 州陈庙,又称风筝庙举行祭祀仪式。 经过长时间的中断,具有千年历史的伯阳内村风筝节现已得到恢复,成为越南笛祠风筝的摇篮。

河内市丹凤县红河乡伯洋内村村民 阮友谦艺人:风筝节意义深远,承载着水稻文化的象征。巴地头顿省曾经5次举办国际风筝节,2010年国际风筝节在升龙皇城得以举行,将越南笛祠风筝的传统习俗推介给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台湾以及西方国家。

近几年来,随着北方各省份风筝俱乐部数量的增加,风筝大赛规模不断扩大。 参赛的风筝和笛子尺寸必须满足规定标准。

河内市丹凤县红河乡伯阳内村村民 阮廷线:传统笛祠风筝没有尾巴,至少带有三个笛子以上,直径为2.5厘米以上。

有着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伯阳内村的笛祠风筝正实现“飞得更高更远”,参加在泰国、中国、法国、马来西亚等国举行的各国际风筝大赛。因其独特而富有越南文化特色而受到国际的高度评价。

越南遗产之友协会副主席Stella Ciorra:我觉得笛祠风筝大赛很有趣,很吸引人的。

放风筝在世界多国屡见不鲜,但一谈到笛祠风筝,大家就马上想起越南的风筝。 虽然伯阳内村的农田面积逐渐缩小,但笛祠风筝节仍被传承并得以弘扬,寄托着农民们对生活美满的厚望。(完)

越通社

更多

游客在领江祠体验使用智能信息牌。图自人民报

同“深爱越南”项目探索河南省文化历史胜地

联合技术合作伙伴在河南省三个历史、文化、旅游胜地安装了“深爱越南”项目的配备 NFC 芯片(无线连接技术)的智能信息牌,为游客和当地居民前往这些景点打卡和探索其的传统文化历史提供便利。

“堆历”是一套12张竹卡,上面刻有象征日期、月份和自然现象的符号。图自VOV

芒族同胞独特的竹历

竹历(亦称堆历)民间知识遗产在和平芒族人民的生活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芒族人以竹历计算为基础,将其运用到芒族人的生产活动、日常生活、风俗习惯、礼仪、节庆活动等各个方面。

河东万福丝绸。图自越通社

凝聚资源 促进投资 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为顺利实现2025年和2021~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越南政府于2025年1月8日颁布了第1号决议(01/NQ-CP),提出了许多突破性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娱乐业,吸引投资,为文化产业更具活力、创意、富有民族文化特色并朝着专业化、现代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营造有利环境。

越南驻委内瑞拉大使向何塞·哈维尔·迪亚斯·马卡丹教授赠送纪念品。图自越通社

委内瑞拉教授传播越南文化价值的使命

越南文化在委内瑞拉的传播不仅源于天然的情感纽带,更根植于委内瑞拉人民对越南民族解放和建国事业的深切敬佩,其中胡志明主席的形象始终发挥着核心引领作用。

参加2025越南青年摄影节的作品。图自越通社

2025越南青年摄影节:鼓励和培育青年创作队伍

18岁至35岁的越南公民(包括海外越南人)可以提交作品。参加摄影节的作品分为两类:现实作品和概念作品。其中现实摄影流派的主题为“民族奋发图强纪元”,概念作品流派主题是自由的,内容针对年轻人关注的问题,对社会生活的感悟。

咸宜帝并没有描绘皇室的记忆,而是通过辽阔大自然中找到安慰。每幅画作仿佛都揭示了咸宜帝心灵世界的一片拼图。图自越通社

咸宜帝画展《天、山、水——Allusive Panorama》在顺化举行

3月24日,由顺化古都遗迹保护中心与越南Art Republik杂志社、越南法国院联合举办题为“天、山、水——寓意全景(Allusive Panorama)”的咸宜(Hàm Nghi)帝画展在顺化市建中殿开幕,吸引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绘画、历史、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

越南文化在俄罗斯联邦秋明市绽放光彩。图自越通社

越南文化在俄罗斯联邦秋明市绽放光彩

越南驻叶卡捷琳堡总领事馆于3月24日与俄罗斯秋明州政府联合在秋明市举办了越南文化日活动。期间,俄罗斯友人参观了“越南风土人情”图片展,欣赏由秋明越南学生会与俄罗斯学生联合表演的文艺交流节目,观看电影《石草》。

越南参加2025年中国澳门国际幻彩大巡游活动。图自越通社

越南参加2025年中国澳门国际幻彩大巡游活动

庆祝澳门回归中国26周年的国际幻彩大巡游于3月23日隆重举行,吸引了来自中国、葡萄牙、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印度和越南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98支艺术团队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