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具时代意义和价值的1954年奠边府大捷

以法军数量多、火力猛、工事坚固且有完善的障碍物系统,奠边府集团据点群真正是“印度支那有史以来最强的据点”,其被称为“不可攻克的巨型炮台”。法军当时宣称,若越军发动奠边府之战是走“自杀”之路。
颇具时代意义和价值的1954年奠边府大捷 ảnh 1 越南人民军在奠边府法军指挥所挥舞着旗帜。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河内——在奠边府战役胜利66周年纪念日(1954.5.7-2020.5.7)之际,越通社谨向读者介绍越南军事历史研究院抗美历史学科教研组副组长陈进活大校撰写的题为《颇具时代意义和价值的1954年奠边府大捷》的文章。

具有战略性的决战

1953年,法国在重返印度支那地区整整8年后,仍未达到当初的目的,就是要摧毁革命政府和抗战力量,恢复对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统治。反之,法国殖民者遭受了巨大损失,人员伤亡39万人,占领区也在不断缩小。

1953年5月,法国政府派遣被称为“文武双全”的将军纳瓦尔(Nava)赴印度支那任远征军总司令,目的是“尽快体面地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1953年7月,纳瓦尔提出了印度支那新军事计划(纳瓦尔计划)。

法国殖民者和美帝国均认为“纳瓦尔计划”是“完美且切合实际”的计划并相信战争将在18个月之内取得胜利。

该计划按照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骤是1953年秋冬季和1954年春季,在北纬18度线以北采取防御战略,进攻平定印度支那南部和中部,消灭第五联区的自由区。第二个步骤是在实现第一个步骤后,在北部战场上发动进攻,迫使越军按照对法国有利的条件进行谈判。
颇具时代意义和价值的1954年奠边府大捷 ảnh 2 越军攻击芒青机场,切断奠边府据点的空中增援。图自越通社


1953年9月,越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1953-1954年冬春战略。越共中央政治局确定作战主张是使用一部分主力部队发动针对敌军力量比较薄弱且具有战略性的重要方向的进攻,同时迫使敌军在不可放弃的重要地区被动分散兵力。战略性方针是:积极、主动、灵活、稳扎稳打。

为了落实上述计划,越南主力部队开始进军西北地区,还有一部分进军老挝中部并与老挝革命武装力量协同作战。

越南军民与老挝和柬埔寨军民在大范围内猛烈进行攻击,将敌人力量分散且将敌军陷入被动状态,“纳瓦尔计划”梦想破碎。

1953年11月,印度支那法国指挥部决定建立奠边府集团据点群。出动多个兵力、火力、新武器,部署了17 个步兵营、3个炮兵营及工兵、空军、运输等单位赴奠边府参战。大部分力量均是法国驻印度支那的远征军最精锐的单位。在奠边府集团据点群,法军数量最高达1.6万人,分布在49个据点。

以法军数量多、火力猛、工事坚固且有完善的障碍物系统,奠边府集团据点群真正是“印度支那有史以来最强的据点”,其被称为“不可攻克的巨型炮台”。法军当时宣称,若越军发动奠边府之战是走“自杀”之路,将无法避免失败。

当时,在越共中央政治局的领导下,总军委、总参谋部本着“稳打稳扎”方针制定了作战计划。武元甲大将任命为奠边府战役司令兼党委书记。参战力量包括5.5万名步兵、工兵和炮兵,另外还有26万名民兵和2.74万吨大米支援前线。

数万青年与工兵部队日日夜夜在敌人枪林弹雨之下开通道路。在短短一段时间内,数千公里道路被修建而成,各方面的军事斗争准备工作超出敌军的预料。

1954年3月13日,越军对法军奠边府集团据点群发动猛烈的进攻。经过56个日夜的战斗和三次进攻,5月7日,越南人民军的“决战决胜”军旗插在奠边府法军指挥所的顶上,胜利结束奠边府战役。由德·卡斯特里斯(De Castries)将军为最高指挥官的指挥部及1.62万名法军被歼灭和俘虏。

重大历史意义

1954年奠边府大捷摧毁了法国殖民军事干涉行动和美帝国的干涉阴谋,迫使法国政府签署《日内瓦协定》(1954年7月),承认印度支那三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结束了越南军民的九年抗法战争和法殖民在印度支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为越老柬三国的革命发展开辟了新篇章。

1954年奠边府战役的胜利成为了打破了旧殖民主义体系的重要环节,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
颇具时代意义和价值的1954年奠边府大捷 ảnh 3 越南人民军对法军希蓝据点进行第一次大规模炮击,标志着奠边府战役拉开序幕。图自越通社

法国历史学家朱尔斯·罗伊(Jules Roy)后来承认,“在国际范围内,奠边府据点的倒下造成了可怕的恐慌。这是西方重大的失败,预示着殖民帝国的崩溃,奠边府的雷声至今仍在回响。”

“奠边府的雷声”强烈鼓舞着为争取独立而奋斗的殖民地人民,特别是非洲、拉丁美洲国家人民。同时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一个被压迫的民族若坚持争取自由、独立和拥有正确的政治和军事方向,懂得凝聚民族力量、时代力量,完全可以打败更强大的侵略者。

奠边府战役胜利的原因有许多,但主要仍是党的正确、创新的政治和军事路线;越南民族爱国主义、传统军事艺术在胡志明时代被继承与发展到新高度;印度支那地区战斗联盟的团结协作精神等;中国、苏联和国际社会以及法国进步人士的支持等原因。但最深层的根源在于越南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独立自由的强烈渴望。

奠边府战役给越南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即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抓住机遇,凝聚全国力量,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和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等。

与此同时,充分发挥人民战争作用,不断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力量,为各项任务特别是紧迫任务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断巩固全民大团结阵营,以工农阶级联盟为基础,坚定不移地向民族解放、阶级解放、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等目标挺进。在平等、相互尊重,独立、主权、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建立无私的国际团结精神。这些经验与教训在当今国家建国卫国事业中的意义和价值依然不变且得到越南党和国家加倍珍惜及不断完善和运用。(完)
越通社

更多

会谈现场。图自越通社

越南国防部长潘文江大将与俄罗斯联邦总统助理、国家海事委员会主席举行会谈

潘文江强调,尼古拉·帕特鲁舍夫此次访问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落实2025年5月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达成的关于越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阶段合作方向。他重申,越南人民铭记并感激前苏联和今天俄罗斯在越南争取民族独立、统一以及建设和保卫国家事业中给予的宝贵帮助。

越南外交部副部长黎英俊。图自越通社

提升越南国会与东南亚各国议会合作水平

值此越南国会主席陈青敏于2025年9月16日至20日赴马来西亚出席第46届东盟议会联盟大会(AIPA-46)并对马来西亚进行正式访问之际,越南外交部副部长黎英俊就陈青敏此行的意义及相关内容接受了媒体记者的采访。

越通社致谢函

越通社致谢函

9月14日上午,越南通讯社在河内李常杰街5号国家新闻中心举行隆重的第三次胡志明勋章授勋仪式暨越通社建社80周年(1945年9月15日—2025年9月15日)庆典。

泰国记者、学者卡威·钟吉达旺。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成立80年:“桥梁”把越南带向世界

“越通社曾帮助我们在陈兴道街设立常驻办事处。我仍然记得,因为附近有一家非常好吃的烤肉米线店,我常在那里吃午饭。”这是泰国记者、学者卡威·钟吉达旺(Kavi Chongkittavorn)接受越通社驻曼谷记者采访时回忆起近40年前担任《民族报》(The Nation)驻河内记者的经历。

国会代表陈文识。图自互联网

越南有关部门同意对国会代表陈文识启动强制措施

根据法律规定,国会常务委员会2025年9月13日颁布第1825/NQ-UBTVQH15号决议,同意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依照法律相关规定,对第十五届国会代表陈文识启动起诉、临时羁押及搜查程序;同时,自犯罪嫌疑人起诉决定生效之日起,暂停陈文识作为第十五届国会代表的职务与权限。

古巴国家通讯社(ACN)社长、记者诺兰·罗森多·冈萨雷斯。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建社80周年:国际传媒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声音

越南通讯社(越通社)是越南主流媒体之一,其影响力已超越国界,成为传递越南现实的重要战略信息来源。在当前国际社会面临大量错误或歪曲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内容情况下,这一点尤为突出。

太平洋研究中心高级专家吴逸顺。图自越通社

马来西亚高级专家:越南在地区中的地位与作用得到充分认可

在越南国会主席陈青敏赴马来西亚出席第46届东盟议会联盟大会(AIPA-46),并对马来西亚进行正式访问前夕,接受越通社驻马来西亚记者采访时,太平洋研究中心高级专家吴逸顺(Ei Sun OH)表示,越南正日益彰显其在东盟地区的地位与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