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通社简讯2019.2.21

2月21日上午,阿根廷总统马克里(Mauricio Macri)一行圆满结束应越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阮富仲的邀请自2019年2月19日至21日对越南进行的国事访问。
越通社简讯2019.2.21 ảnh 1阿根廷总统马克里与越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阮富仲亲切握手。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河内——2月21日上午,阿根廷总统马克里(Mauricio Macri)一行圆满结束应越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阮富仲的邀请自2019年2月19日至21日对越南进行的国事访问。

·2月21日,在越南国会主席阮氏金银的主持下,第十四届国会常务委员会第31次会议在国会大厦召开。
[阮春福总理指示采取紧急措施控制非洲猪瘟疫情]

·21日上午,阿根廷总统毛里西奥·马克里(Mauricio Macri)已率领阿根廷贸易投资代表团出席在河内举行的越南阿根廷企业论坛。越南政府副总理武德儋、各中央部委和地方领导出席。论坛还吸引两国300多家企业代表出席。

·由越共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常委、国防部副部长阮志咏上将于2月19日至22日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

·2月21日下午,越共中央经济部部长阮文平会见由世界银行负责基础设施副行长马克塔·迪奥普率领的世行代表团。

·河内-日本投资旅游促进会预计将于2019年3月29日举行。

·2018年,河内市引进外资总额累计超过365.5亿美元。其中,吸引最多外资的领域包括:房地产、加工制造工业和信息传媒等,所占比例分别为31%、28%和8.7%。

·2018年,和发钢管产品的销量达近80万吨,同比增长15%,其中出口量达1.83万吨,同比增长近40%。2018年,和发钢管有限公司镀锌钢板对美国出口量达2050吨。和发钢管有限公司已提出2019年各种产品出口额将增长150至200%的目标。

·2018年,越阿两国双边贸易额达近29亿美元。阿根廷是越南在拉美地区的第二大出口市场,仅次于巴西。

·越德双方2018年双边贸易额达100亿美元(比2017年增加了10亿美元),德国继续是越南在欧盟的重要伙伴。

·日本继续是河内市最大投资来源国,投资总额达106亿美元;新加坡以69亿美元的投资总额位居第二;韩国以55亿美元的投资总额位居第三。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20个国家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报告发生了非洲猪瘟疫情,超过108万头猪被销毁。据OIE和世界粮农组织(FAO)的信息,自2018年8月3日至2019年2月17日,中国的25个省份先后发生了105起非洲猪瘟疫情,超过95万头猪被销毁。

·再现雄王下田教导农民插秧的籍田礼日前在富寿省越池市明农坊举行。

·越南岘港市岘港洲际阳光半岛度假酒店入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全球25家最浪漫酒店和度假村名单。

·2019年,海阳省将集中精力发挥各遗迹区的价值,升级改造各遗迹、历史和文化工程,发展传统庙会与发展旅游相结合,开展旅游促进工作,打造特殊旅游产品。 2019年,海阳省力争实现游客到访量达420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量达15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近2万亿越盾等的目标。

·从2019年3月起,印尼首都雅加达首条地铁部分区段将正式启用运营乘客。(越通社——VNA)
越通社

更多

范明政总理与南非总统西里尔·拉马福萨出席越南与南非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署仪式。图自越通社

越南坚定支持非洲提升国际地位和话语权

南非媒体认为,范明政总理此访以及与南非达成的协议延续了南非总统西里尔·拉马福萨近期对越南国事访问的结果,标志着双边关系进入新阶段,并在农业、可再生能源、数字化转型和科学技术等领域扩大合作。

河内市委常务副书记阮文锋代表首都党委、政府和人民,分别向得乐省、林同省和庆和三省各移交100亿越盾援助款项。图自laodongthudo.vn

河内市向得乐省、林同省与庆和省提供300亿越盾救灾援助

为响应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主席团的号召,践行“河内为全国、与全国同行”的精神,河内市于11月24日下午在国会大厦举行援助资金交接仪式,向近期遭受持续暴雨和洪灾严重影响的得乐省、林同省和庆和省提供总额300亿越盾的救灾资金。

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主席潘英山发表讲话。图自越通社

第十三届越中人民论坛开幕

11月24日上午,由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越中人民论坛在河内开幕。

弘扬多元文化 深化越美友谊

弘扬多元文化 深化越美友谊

11月23日,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美国驻越南外交使团及河内市人民委员会在河内联合举办“越南—美国友好交流”活动。此次活动是纪念两国建立外交关系30周年(1995—2025)系列重要活动之一。

得乐省公安力量为深度受淹地区群众运送食品。图自越通社

📝时评:越南两级地方政府抗灾实践 有力回击不实言论

2025年10月和11月,越南南部与中部地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暴雨和洪灾,这对当时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两级地方政府模式构成了巨大挑战。但通过这次灾害,许多省、市和基层都证明了“四个就地”方针在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