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河内市富川县的面塑业

面塑是越南传承至今的一门民间艺术。
面塑是越南传承至今的一门民间艺术。做面塑的地方很多,但最有名的还是河内市富川县旺翌乡春萝村。该乡艺人不仅传承这门民间艺术,而且为向世界推介越南形象做出了贡献。

过去,春萝地势低洼,一年只种一季稻。农闲时,一些村民捏白鹭、鸟、鸡等动物并插上一个喇叭卖给小朋友做玩具。后来,生活好了,他们就用米粉代替泥土捏面人。

据该村的传统做法,面塑的主原料是大米粉,拌上糯米粉,比例是10份大米粉配1份糯米粉。若天气干燥就得多加点糯米粉以保持粘度。米泡在水中,磨成粉,煮熟,然后快速地揉。接着,将粉分成一把一把的,调成不同颜色。

4种基本色是黄、红、黑、蓝。以前,颜料来自天然,如黄是槐树或姜黄做的,红是木鳖果或栀子,黑是稻秸灰或百草霜,蓝是槐蓝或高良姜。用这四种基本色可以调出其他颜色。现在,出于方便,人们也用工业颜料调色。

面塑艺人黎春松表示:“调色要注意含量,过多的话,颜色就有点深;过少的话,就不够鲜艳。”

面塑的造型通常为乡村常见的牛、猪、鸡、鱼,或极具虔灵意义的凤、龙等,因此面塑又被称为“鸟类玩具”。此外,还可以是一把香蕉、一串槟榔、一碟糯米饭、一块糯米饼等人们上香拜佛时常用的食品。

今天,面塑艺人不仅制作动物、水果等简单形象,还捏12生肖或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宇宙英雄、机器猫、孙悟空、哪吒等人物。制作前,艺人们要想清楚哪种颜色、神态才符合人物个性。例如,捏孙悟空,基本造型是一样的,但在其眼睛、金箍棒、帽子等细节上,不同的艺人会有不同的处理;捏猛将也要突出展现人物的精气神。这一点,有时候也许只有内行才能分辨出来。

在河内市中心的梳行街摆摊的面塑艺人邓文厚说:“在12生肖中,老虎最难捏。龙是幻想出来的,因此细节虽多,做起来却比较容易。而老虎呢,首先要捏得象,然后要捏得美。老虎就要象、凶、美。平均每个动物捏3、4分钟,容易的就两分多钟,难一点的稍微久一点。价格约一万五千盾一个,也合越南人的钱包。”

除了作为一种玩具,面塑还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审美观。儿童学做面塑可以提高动手动脑能力。面塑的造型和颜色极富感情色彩和韵律感。正因此,哪里有面塑摊,哪里就有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声音。他们被这种玩具鲜艳的色彩和有趣的造型所迷醉。

现代社会中,面塑艺人还是个表演者。他们骑自行车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成于瞬间,深受群众喜爱。他们手里还有一本手册记下全国各地节日的举办日子。春萝村艺人黎春松入行已有10多年了,他把北方这门民间艺术的魅力带到了遥远的南方,甚至更远的地方。

他说:“除了莲花潭文化公园外,我还与旅行社、酒店联系,应他们的邀请为游客表演捏面人。哪里的人喜爱并想欣赏这门艺术,我就到哪里去。”

2008年,春萝面塑艺人代表越南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越南文化日”活动。当时,他们受到了许多国际友人的关注。由于保质期只有10至30天,因此面塑艺术还难登大雅之堂。尽管如此,观看捏面人时,游客都为艺人娴熟的手法,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造型所倾倒,交口称赞。

面塑就象老百姓的语言一样淳朴,是多年流传下来的民间智慧精髓,是越南人的精神食粮并维系着生活的真、善、美。(来源:越南之声广播电台)

更多

文艺表演节目。图自越通社

永隆省高棉族拜月节隆重举行

11月5日晚,在永隆省月化坊的国家级遗迹与名胜区——欧婆池(Ao Bà Om)名胜遗迹隆重举行拜月节。这是高棉族同胞的传统节日,被越南文化、体育与旅游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延续:越南》摄影展再现越南三十余年的变迁

《延续:越南》摄影展再现越南三十余年的变迁

11月4日上午,英国摄影记者安迪·所罗门(Andy Soloman)的摄影展《延续:越南》在河内正式开幕,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该展览是“Photo Hanoi 25”国际摄影展框架内的的亮点之一,呈现越南三十多年来深刻变革历程的独特视角。

中部遗产在可持续发展之路上焕发新生光彩

中部遗产在可持续发展之路上焕发新生光彩

中部这片细长的土地,蕴藏着越南民族灿烂而独特的文化积淀。顺化古都遗迹群、会安古城与美山圣地——三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瑰宝,正以崭新的姿态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焕发勃勃生机。

越南木偶艺术展区。图自越通社

越南木偶艺术展区——秋季博览会的文化亮点

在2025年秋季博览会上,越南木偶戏剧院以“缩小版水亭”为创意设计,推出别具一格的木偶艺术展区。展区位于河内东英国家会展中心,成为数百个商业展位中最具文化魅力的亮点之一,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欣赏。

电影——2025年秋季博览会上的文化创意亮点。图自越通社

电影——2025年秋季博览会上的文化创意亮点

经过一周的开放迎客,正在河内东英国家会展中心举行的国家级经贸与文化促进盛会“2025年秋季博览会”依然人潮涌动,观众前来参观、购物、体验文化与美食等活动络绎不绝。

在第一届河内秋季博览会上,数百个展位色彩斑斓,其中印有“一乡一品”(OCOP)标签的产品依然以独特方式脱颖而出。图自越通社

2025年秋季博览会:当文化成为经济价值

在第一届河内秋季博览会上,数百个展位色彩斑斓,其中印有“一乡一品”(OCOP)标签的产品依然以独特方式脱颖而出。其不仅拥有优良的品质和精美的设计,而且每件产品都蕴含着一段文化故事。每一件商品的背后都是人的智慧、地方的特色与文化的积淀。

本届展会汇聚了来自越南各地的数十个扁米品牌,通过产品展示、制作体验等环节,向国际游客展现越南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图自越通社

越南秋季博览会:扁米承载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饮食文化

在2025年首届越南秋季博览会上,越南乡村的传统美食——扁米(cốm)成为吸引众多消费者的焦点。这种以未成熟糯稻精制而成的时令美食,不仅展现越南独特的饮食智慧,更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金秋时节的民族符号。

“保留嘲剧”是由一群Z世代发起的传播项目,旨在保留嘲剧艺术的精髓,并在现代生活中传播传统舞台艺术的价值。图自nhandan.vn

Z世代为传统嘲剧注入新活力

当Z世代的年轻人热情投入、不断探索与革新传统嘲剧艺术时,这不仅是可喜的信号,而且是民族传统艺术生命力持久不衰的生动证明。

山罗省展位。图自越通社

西北风采闪耀2025年首届秋季博览会

在越南国家展览中心举行的2025年首届秋季博览会现场,山罗省展区以泰族柔美婉约的群舞舞姿、苗族悠扬委婉的芦笙声和西北地区同胞的绚丽服饰而变得格外热闹亲切、引人入胜。

游客参观美术展览。图自越通社

“遗产的心跳”国际艺术展开幕

10月27日下午,越南美术协会、岘港美术协会与亚洲艺术联络组织(Asia Art Link)联合在岘港美术博物馆举办了“遗产的心跳”(Heartbeat of Heritage)作品展览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