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河内市常信县橘洞刺绣村

沿着1A号国道,往南走约25公里就看到路边玻璃柜里摆着刺绣艺术品的商店。橘洞村位于常信县橘洞乡。这是越南传统手工刺绣之乡。经历多个世纪,橘洞村依然保留着越南北部平原村庄的古老风情。
走进河内市常信县橘洞刺绣村 ảnh 1河内市常信县橘洞刺绣村艺人。(图片来源:越南之声)


越通社河内——沿着1A号国道,往南走约25公里就看到路边玻璃柜里摆着刺绣艺术品的商店。橘洞村位于常信县橘洞乡。这是越南传统手工刺绣之乡。经历多个世纪,橘洞村依然保留着越南北部平原村庄的古老风情。

村头榕树下是村城隍庙,旁边是被称为越南传统刺绣业“师祖”的黎功行的祭祠。祠里的碑上写着:黎功行博士本名裴功行,橘洞村人,生于陈末黎初。他曾出外工作,学习刺绣技术并回村传授。

据《越南之声》,17世纪,刺绣业在全国广泛发展起来,因此,橘洞村刺绣业的“师祖”也是全国刺绣业的鼻祖。

橘洞村老人冯文兴表示:“我村刺绣业师祖的祠堂已有200年历史了。祠里仍保留多件珍贵实物,其中包括石碑和古香炉。每年农历6月12是黎功行的祭日,各地方和河内市刺绣村的居民都来这里上香缅怀。”

走进河内市常信县橘洞刺绣村 ảnh 2刺绣作品。(图片来源:越南之声)

在橘洞村老年人的记忆中,刺绣业繁荣时期,得益于艺人的创新和精湛技术,该村产品闻名全国。村刺绣业代代相传,至今依然得到继承与发展。

橘洞村刺绣老艺人裴氏幸说:“我8岁就学刺绣。村里的小孩7、8岁就开始学,就这样继承祖业。当时,手太笨,只能做金线绣或凸绣。现在的年轻人做平绣比我们好多了。”

上世纪90年代,橘洞村有许多刺绣厂。大的厂要雇佣200至500名员工。按照生活规律,市场经济兴起后,一些传统行业失传了,但橘洞村民仍坚守祖业。如今,几乎每个家庭都有2至3人做这一行。

阮氏红艺人的房间仅有约30平方米,但墙上挂满了刺绣画。坐在绣架前的她告诉记者:“以前,我专做床垫、枕头、鞋面,出口到东欧。后来出口不行了就转向刺绣画、‘奥黛’和时装。越到后来技术要求越高,如双面绣、滑缝线刺绣,每一条绣线和花纹都要光滑。现在,村里有不少绣工,但技术才最重要。有的产品并不是谁都能做的。”

橘洞村最出名的是风景画,如:榕树、水井、小船,以及独柱寺、鸿泰亭、顺化古都等。绣出这些画,绣工要花几个月的时间,选择适合的线,每针每线都要非常灵巧,以表现出画的细节,如:波浪、光线,或投在水面上的光影、屋顶等。

肖像画要用数百针,才能表现脸部表情,如:眼角、笑容、皱纹等,并且要突出表现画中人物的姿态和个性。

橘洞的一些艺人闻名全国,如:曾为保大皇帝和南芳皇后绣衣的裴黎敬艺人,以及唯一荣获人民艺人称号的蔡文盆艺人。

蔡文盆艺人以其创作的国家元首肖像而闻名国内外。他创作的泰国国王像广受国际业内专家好价。

目前,国内许多地方投资购买多种先进刺绣机,但机器做的没有手工精致细腻。因此,橘洞村的传统刺绣业正一天天发展壮大。(越通社—VNA)

越通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