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当族民歌与乐器——西原地区山林独特的音色

据《越南之声》,色当族拥有一个文化宝库,其中包括各种艺术门类,从音乐、舞蹈到锣钲演奏。其中,带着山林韵律的民歌和乐器最具特色。
色当族民歌与乐器——西原地区山林独特的音色 ảnh 1锣钲表演。(图片来源:因特网)​


越通社河内​——据《越南之声》,色当族拥有一个文化宝库,其中包括各种艺术门类,从音乐、舞蹈到锣钲演奏。其中,带着山林韵律的民歌和乐器最具特色。

歌唱是包括色当族在内的西原地区各个民族精神生活中较为普遍的艺术活动。人们在种地,参加节日、婚礼,哄孩子入睡或约会时都唱着歌。

昆嵩省色当族人伊曼说:“偶尔我也唱。村里的姐妹们也常常举行唱民歌活动。”

色当族民歌曲调尤为丰富,但最普遍的是男女对唱。据昆嵩省玉回县的阿犒艺人介绍,色当族人通常在劳动或参加节日盛会时对歌。这是男女青年表达感情和爱意的一种方式。

色当族民歌与乐器——西原地区山林独特的音色 ảnh 2  克隆布琴(K’rong put)。(图片来源:因特网)

阿峰艺人告诉我们:“每个村寨都有歌颂家乡、祖国、男女爱情的歌曲。以前,相爱的男女青年总是创作关于对方的歌曲。月色撩人的夜晚,约会的两人就会唱歌颂爱情的歌曲给对方听。”

色当族也有很多旋律悠扬、轻柔的摇篮曲,歌词与日常生活和劳动生产息息相关。歌曲时而欢快,时而抒情,且都是即兴创作的。不仅内容深刻,这些歌词还是他们的心声,是他们就自己和村里的生活向周边人们的倾诉。

和西原地区其他少数民族一样,色当族使用多种乐器,服务歌舞需求。由于生活与山林密不可分,因此,其乐器除了锣钲外都是用森林里的竹子和树木制成的。

色当族的乐器包括:特龙琴(T’rung)、笛子、克隆布琴(K’rong put)、鼓、锣钲、号角、靠水力发声的乐器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锣钲。色当族将锣钲视为生活的象征。只要听听声音,他们就知道所举行的是什么仪式或文化活动。

据西原地区民族文化研究专家玲娥涅克丹介绍,色当族的一套铜钲尺寸大小各有不同,还配有节奏鼓。按传统,色当族人先敲鼓,与钲声相和,在各种节日上奏出欢乐、热闹的声音。

玲娥说:“色当族的一套铜钲由10至11面组成,并进行动态表演,也就是说人们绕着竹竿边走边敲,还有一群跳舞的女性跟着。”

色当族乐器中最具特色的是克隆布琴。这种琴用薄竹或巨竹(又称巴苦竹)的竹管制作,靠表演者在竹管口前拍掌而发出声音。表演时,竹管放在一棵树身上,在色当族妇女双手的轻柔拍击下,发出嘹亮幽远的声音,响彻西原地区山林。

艺人阿犒表示:“以前,在举行新炊节时,村民会去砍新鲜的薄竹、巨竹,放干一年后割成一段一段的做琴。竹子要老才能放的久,每根竹管的音阶要随锣钲的音阶而定。只有女性才奏克隆布琴,她们拍掌让竹管发出声音。要练好了才能奏。”

每逢春天或节日踏访色当族村寨,从远处,人们就可听到幽远雄浑的锣钲声,与其相伴的是悠扬清脆的特龙琴、克隆布琴声。在竹竿酒旁,色当族男女手拉着手,共同跳起舞或唱起歌颂家乡、村寨、男女爱情的歌曲,共同憧憬富足、幸福的生活。(越通社—VNA)

越通社

更多

顺化暴雨致逾5.46万栋房屋受淹。图自越通社

顺化获拨逾3290亿越盾用于灾后恢复重建

据顺化市民防指挥委员会4日晚通报,该市目前已累计接收来自中央预算、越南祖国阵线系统及其他地方援助资金逾3290亿越盾,将全部用于近期持续暴雨洪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

受2025年11月2日晚至11月3日早持续强降雨的影响,岘港市许多地区出现严重内涝,造成当地交通拥堵,使人们出行困难。图自越通社

越南各地紧急应对第13号台风“海鸥” 全力保障民众安全

据国家水文气象预报中心消息,受第13号台风“金瓯” 影响,11月6日至7日期间,岘港至得乐一带将出现特大暴雨,普遍降雨量达200-400毫米,部分地区超过600毫米/次。广治省南部至庆和省和林同省各省也将出现大雨,局部地区降雨量超过450毫米/次。

游客参观金瓯省展位。图自越通社

2025年秋季博览会:西部水乡美食“留住”游客的脚步

走进河内东英国家会展中心2025年首届秋季博览会时,人们将会沉浸在一片广阔而生动的空间中,重现越南美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尤其是,西南地区各省市为博览会带来了众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淳朴而独特,却令人印象深刻的各种土特产。

渔船到港口避风。图自越通社

广义省主动应对第13号台风 减少台风造成损失

第13号台风(国际名称为“KALMAEGI”-台风海鸥)将从11月6日至7日进入东海并直接影响中部各省份,最大风力可达17级。第13号台风登陆后可能对广义省沿海地区造成严重损失。当前,当地政府和职能力量正积极采取早期防范措施,努力将损失降至最低。

参观顺化大内的首批游客。图自越通社

洪水过后顺化古都遗迹群恢复开放迎客

据顺化古都遗迹保护中心的消息,11月4日上午,顺化古都遗迹群各参观景点已恢复开放,迎接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同时继续开展从11月2日至3日发生的洪水灾后恢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