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省黑哈尼族独特的“蘑菇平房”

据《越南之声》,在前往越南北部老街省巴刹县伊子乡和嫩蓬乡的道路上,屋顶长满青苔的黑哈尼族质朴的土墙平房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当太阳升起,烟消云散,坐落在平缓山腰上的这些形似巨型蘑菇的平房就呈现在了人们眼前,让人觉得如同走进神话中的小村落。黑哈尼族建成这些蘑菇平房的方式相当独特。
老街省黑哈尼族独特的“蘑菇平房” ảnh 1老街省黑哈尼族独特的“蘑菇平房”。(图片来源:前锋报网)

越通社河——据《越南之声》,在前往越南北部老街省巴刹县伊子乡和嫩蓬乡的道路上,屋顶长满青苔的黑哈尼族质朴的土墙平房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当太阳升起,烟消云散,坐落在平缓山腰上的这些形似巨型蘑菇的平房就呈现在了人们眼前,让人觉得如同走进神话中的小村落。黑哈尼族建成这些蘑菇平房的方式相当独特。
黑哈尼族生活在海拔两千米的高山上,这里终年寒冷,雾天比晴天多。因此,黑哈尼族自建了墙壁厚达几拃的土墙平房,以抵御寒冷的冬天。
建房的所有工序都得到黑哈尼族精心准备。比如:木材要提前一个月备好。取木材要选好日子。
越南民间文艺协会副主席陈友山博士说:“选木材禁忌可多了。一般不会在雨季取木材,而是在旱季。取木材那天,如果见到了蛇或不吉利的预兆,他们也不会去。所选的木材必须是大型的木本植物,只有族长或家族里的名望人士才能把树砍下来并带回家。”
 
老街省黑哈尼族独特的“蘑菇平房” ảnh 2老街省黑哈尼族独特的“蘑菇平房”。(图片来源:世界遗产网)
建房是人生大事,因此哈尼族也和其他很多民族一样向来谨慎行事,禁忌很多。遭雷劈的树木,他们肯定不会要。
嫩蓬乡第二金朱频村的李莫社告诉记者:“他们要选好日子建房,一般是2月初二、初三,农历、阳历都行。他们说,这些日子是吉日。无论木材多好,但一旦遭过雷劈,他们都坚决不要。用这些木材盖房,以后会多灾多难。”
按黑哈尼族的观念,一个家庭是否增福添禄要看建房那块地的地势,因此哈尼族在选择建房的地基上也慎重再三。建房的地方要临近水源,在森林外围,背靠山体,面向稻田。至于方向,千万不能朝向墓地。
哈尼族小伙子都会夯墙盖房。由于房子是用泥土建成的,因此黑哈尼族只在农历8月至12月的旱季盖建。嫩蓬乡第一金朱频村村民李宜戈的住房是在十年前建的,看上去如同一个土色的地堡,在绿葱葱的森林里显得十分醒目。
李宜戈充满自豪地向我们介绍起了本民族的土墙平房。他说:“哈尼族土墙平房的墙壁可厚了,约四十公分。墙体里除了泥土还有石头,这样才会坚固,土干得快。挖土时,所用的泥土要挖得深深的,要在干枯的地方挖土,但土还得是黏黏的。只要不太稀就行。”
夯土要用一个长约两米,宽约50至70公分的木制模具。人们将泥土、石头倒进模具里,用木槌夯实,直至泥土被压实并粘结在一起,同时达到住房所需的高度为止。黑哈尼族住房的土墙一般高4至5米,保暖性极好。屋内外墙面要抹平。

老街省黑哈尼族独特的“蘑菇平房” ảnh 3老街省黑哈尼族同胞建设“蘑菇平房”。(图片来源:前锋报网)
 
第二金朱频村的李莫社说:“夯实泥土也是一门技术。夯的时候要使劲儿。不然的话,压不实,房子会塌下来的。劲儿要用得均匀,墙才结实。”
哈尼族住房的特点之一是有四面屋顶。他们用茅草铺顶,是整捆一层一层地往上铺。用长木将茅草固定住。茅草越厚越耐久。30公分厚的可用5至6年。
莱州省哈尼族的住房屋顶较矮,有屋檐,房内分为两个部分,里边的那一部分又分为多个小屋,用作家庭成员起居生活,外面部分用以待客。老街省黑哈尼族的土墙平房的结构则完全不同。墙壁较高,屋顶斜斜的、短短的,无屋檐,只有一扇门。房内还有第二堵墙,和外面的墙一样厚,起到防寒和防守的作用。
陈友山博士认为,夯墙是哈尼族对待大自然的理想方式。他说:“哈尼族的房子为方形,但看上去却好像是圆形,因为过去四面墙上都有枪眼,类似于地堡。夯墙的作用是防守,但更重要的是,这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对待方式,因为哈尼族居住地区空气湿度大,烟雾多,所以他们要这样砌墙,以防屋里潮湿,发霉,做到冬暖夏凉。”
历经数百年,自哈尼族在这片土地上定居下来后,在这个独特的“蘑菇住房”的屋檐下,许许多多的传统风俗、优良文化诞生并得到了维护。来到这里,大家将有机会观赏黑哈尼族紧紧相挨的住房形成的如诗如画的美景,并了解当地居民多彩的文化。(越通社—VNA)
越通社

更多

越南音乐版权保护中心主任丁忠谨(右二)出席于2025年10月在中国北京举行的国际作者和作曲协会联合会会议。图自《人民报》

越南跻身全球音乐版权收入50强

据越南音乐版权保护中心(VCPMC)11月25日发布的消息,越南音乐版权收入跻身全球前50强,同时位列亚太地区数字收入前十强。

 越南文化体育与旅游部副部长谢光东和越共中央宣教与民运部常务副部长赖春门向获奖作品代表颁发金莲花奖。图自越通社

《红雨》荣获2025年第24届越南电影节金莲花奖

今年获得金莲花奖的电影作品包括:故事片《红雨》、纪录片《觉醒与化解》、《守护遗产灵魂之人》、动画片《小琼状:金牛传说》、《蟋蟀:沼泽地冒险之旅》以及科教片《隐形杀手——悬浮的微尘》。

位于河内市怀德县的 “蕉园”考古遗址于1969年被发现。图自越通社

首都河内近四千年历史的古老村落

位于河内市怀德县的 “蕉园”考古遗址于1969年被发现。这里生动反映了古代居民在升龙—河内地区近四千年间持续居住与发展的过程,贯穿冯元—铜逗—丘门—前东山—后东山等多个文化阶段。

与会演讲者和专家在研讨会上重点分享了在构建电影制作环境方面的国际经验、各地方对摄制组的支持政策、电影产业的国际合作趋势等。图自越通社

让越南成为国际摄制组的理想目的地

11月23日,在2025年第24届越南电影节框架内,越南文化体育旅游部电影局与胡志明市文化体育局、胡志明市发展研究院在胡志明市联合举行主题为“吸引摄制组前往各地方拍摄的现状与措施”的研讨会。

各式花样诱人的螺类美食,吸引食客品尝。图自越通社

跻身米其林“美食版图”的魅力目的地

为落实《至2030年胡志明市旅游业发展方案》中关于发展美食旅游的目标,胡志明市旅游局持续携手企业,推动旅游产品与美食文化深度融合。胡志明市正逐步成为米其林“美食地图”上的亮眼坐标,朝着建设国际美食旅游中心的目标不断迈进。

法国钢琴家达娜·乔卡利。图自因特网

法国钢琴家达娜·乔卡利在越南巡演

11月29日至12月7日,法国著名钢琴家达娜·乔卡利(Dana Ciocarlie)将在越南展开特别巡演,携演出项目“跨越两条河流、两种文化与两种感知的音乐对话”。

新闻发布会现场。图自人民报

2025年第四届亚欧新音乐节即将举行

由越南音乐家协会同中央各部委、行业与河内市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亚欧新音乐节将于2025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在河内市与富寿省举行,吸引国内外近300名代表和艺术家参加。

法国专业航空网站air-journal.fr屏幕截图。图自越通社

越南旅游业实现突破性增长 法国客源市场表现强劲

法国专业航空网站air-journal.fr最新报道显示,2025年成为越南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十年前,越南每年仅接待国际游客约800万人次;如今,这个“S形国度”已跃升为亚洲增长最快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广宁省下龙湾。图自越同社

传承与弘扬文化遗产 共建可持续的未来

四千多年的历史为越南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不仅是民族的无价之宝,还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全球化、城市化加速的背景下,保护和弘扬文化遗产成为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

2025 年河内木偶舞节吸引众多民众和游客关注。图自越通社

越南优先发展10个支柱文化产业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签署第2486/QĐ-TTg号决定,批准《至2030年越南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及2045年愿景》(以下简称《战略》)。战略中确定优先发展电影,美术、摄影与展览,表演艺术,软件与娱乐游戏,广告,手工艺品,文化旅游,创意设计,电视与广播,出版等10个支柱文化产业。

嘉来省民族乐器演奏。图自越通社

保护文化特色 打造可持续未来

80年前的1945年11月23日,胡志明主席签发第65/SL号法令——越南关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第一部法令,成为越南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坚实基础和指南针。基于第65/SL号法令的历史意义,2005年2月24日,政府总理颁布了第36/2005/QĐ-TTg号决定,将11月23日定为“越南文化遗产日”。

代表们参加专题展“国家宝物——岘港心中的遗产”剪彩仪式。图自越通社

岘港向公众展示16件国家宝物

值此越南文化遗产日(11月23日)20周年之际,19日下午,岘港占婆雕刻博物馆举行专题展“国家宝物——岘港心中的遗产”开幕式,同时向公众介绍该馆经过一段时间升级和陈列空间改造后的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