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保护赫蒙族同胞的传统竹编

与传统竹编工艺打交道40多年的奠边省奠边府市芒峰乡隆琅村赫蒙族人季阿沃老先生,如今依然热衷于这一行业,特别是编织背篓这种奠边省乃至整个越南西北地区赫蒙族同胞特有的工具。
着力保护赫蒙族同胞的传统竹编 ảnh 1编织背篓是季阿沃老先生每天干的活。图自互联网

越通社河内——与传统竹编工艺打交道40多年的奠边省奠边府市芒峰乡隆琅村赫蒙族人季阿沃老先生,如今依然热衷于这一行业,特别是编织背篓这种奠边省乃至整个越南西北地区赫蒙族同胞特有的工具。

坚守这一职业,对季阿沃老先生来说,不仅是为了改善家庭生活,更是为了向子孙后代传授祖业,帮助村民们保留老祖宗留下的这门传统工艺。

炎炎夏日,季老还在与竹丝、藤条忙碌着。看着到处都是老茧的双手不停地穿插、锁口,我能或多或少理解从业者们的艰辛。

与我们交谈时,季老透露,15岁的时候,父亲开始传授这门技艺给他,从到山上挑选竹子、藤条,再到烘干、蔑丝、抽匀等工序,最后才是手工编织。每道工序都有一套流程,如果不够坚持,就只能半途而废。在当地同胞的竹编产品中,背篓是赫蒙族人日常生活中极其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运送东西的器具。

每个赫蒙族家庭至少有一个背篓,放在家里用来储存衣物和财产。背篓也是他们干农活或赶集时装东西的工具,使用十分方便。因此,背篓是赫蒙族人代代传承的财产,甚至还被作为子女结婚时的嫁妆。

季老说,一个用竹藤做成的背篓价格不菲,一般是35万到40万越南盾,因为背篓编织难度大、耗时长。不把取材制材时间算进去,像他这样娴熟的人也需要近十天时间才能编织出一个完整的背篓来,新的从业者则需要两三个月时间。

近年来,现代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传统编织技艺日渐埋没。许多赫蒙族人开始用起了以塑料、不锈钢或吕为材料的类似产品,而不是背篓;前者在市场上容易买到,而且价格与传统竹编背篓的相比便宜得多。因此,会编织背篓的人越来越少。整个隆琅村如今只有季阿沃老先生会编。

向我们介绍自家厨房左侧整齐存放的各种尺寸的背篓,季阿沃老先生分享说:“这是我开始学的时候做的产品,没有现在好看,我留做纪念,也是提醒自己铭记老祖宗的教导:赫蒙族人必须懂得制作赫蒙族人的传统器具,让子孙后代对本民族这门技艺引以为豪”。

理解季老的这颗心,他的子女们都抽出时间帮他蔑丝,并学习这门技艺。一开始,他们心想学习是为了博得老人欢心,但渐渐的,越作出各种精致物品,他们越对这个职业有着浓厚的兴趣。

寨子里的年轻人看见季老坐着编织,也问起各种物品的用途,季老都耐心地解释并指导他们怎么做。

很多人从季老学到了制作各种服务日常生活的必要器具,所以现在寨子里,家家户户都使用竹藤器具,而且每家都有背篓。(来源:《人民报》)
越通社

更多

附图 图自越通社

数字化促销重塑电商竞争格局

岁末历来是零售市场的旺季,但今年的不同之处并非销售数据的周期性增长,而是整个行业正加速向技术平台、数据分析和智能促销系统为核心的运营模式转型。

越南工贸部部长阮鸿延出席CPTPP协定第九次理事会会议。图自越通社

越南工贸部部长阮鸿延出席CPTPP协定第九次理事会会议

据越南工贸部消息,《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理事会第九次会议及相关系列活动于2025年11月20日至21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市举行,会议取得多项显著成果,包括通过联合声明并明确未来优先事项的实施方向。

附图。图自前锋报

北宁多措并举推动优势产品扩大直接出口

北宁省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吴新凤表示,接下来该省将同步实施多项解决方案,旨在提升进出口增长质量。目标是维持各行业组间稳定合理的增速,同时大力促进北宁省优势产品、具有竞争优势产品的直接出口。

捷克共和国参议院议长米洛什‧维斯特奇尔发表讲话。图自越通社

捷克参议院议长会见两国企业代表

11月20日上午,在对越南进行正式访问期间,捷克共和国参议院议长米洛什‧维斯特奇尔(Milos Vystrcil)出席由捷克驻越大使馆同捷克商会和捷克贸易促进局在河内联合举行的捷越企业见面会并发表讲话。

游客购买富国鱼露。图自越通社

守护海之魂 提升富国鱼露品牌价值

富国岛鱼露产业拥有逾200年历史,于2021年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怀着对家乡传统产业的深厚情感,当地鱼露生产企业始终致力于传承与发展这一特色产业,推动富国鱼露品牌稳步走向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