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江省萨熬牛交易市场

安江省静边镇静边坊萨熬牛交易市场是西南部地区最大的牛交易市场。在这个与柬埔寨接壤的地方,高棉族人民主要靠买卖肉牛、饲养奶牛、节日赛牛、拉车牛为生。

萨熬牛交易市场与柬埔寨之间只隔了一条永济运河。图自《越南之声》
萨熬牛交易市场与柬埔寨之间只隔了一条永济运河。图自《越南之声》

越通社河内——据《越南之声》, 安江省静边镇静边坊萨熬牛交易市场是西南部地区最大的牛交易市场。在这个与柬埔寨接壤的地方,高棉族人民主要靠买卖肉牛、饲养奶牛、节日赛牛、拉车牛为生。

萨熬牛交易市场与柬埔寨之间只隔了一条永济运河。此前,因为在七山地区养牛育肥、或用于拉车,每逢收获日或节日,高棉人都会到柬埔寨购买水牛和奶牛。牛交易市场每周开市一次,故称牛集市。渐渐地,水牛和黄牛交易改到静边县安富乡富心村的边贸区进行。从而,形成了全地区著名的牛交易市场——萨熬牛市。在萨熬牛市出售水牛和黄牛的小商贩周明凌表示:"我从小就养殖和买卖水牛、黄牛。我到这个萨熬牛市场买卖的时候,看到很多牛在这里。做牛交易比其他行当更容易过上好日子"。

除了买卖黄牛水牛外,萨熬牛市还提供其他服务,如:割草、放牛等,为数百当地工人创造了收入。尤其是庆祝丰收的赛牛节,当地人甚至远赴老挝和泰国寻找黄牛,买回来训练参赛。由于供应不足,人们就选育养殖公牛并出售。渐渐地,萨熬牛市声誉日隆,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成为越南和柬埔寨各地牛贸易商的"聚会场所"。萨熬牛市贸易商朔珂分享说:"这是西部地区最大的水牛和黄牛市场,每天至少有200头水牛和黄牛聚集在这里。这个市场从以前的堤坝路就存在了,现在有了宽阔的水泥路。人们养牛就像把钱存在储钱罐一样,所以很多人争着养很多头牛"。

2006年,该市场正式成立并由第九军区622一个成员有限责任公司控股。萨熬牛市占地约1公顷,包括许多摊位、牛棚和草料销售区。这里的经营方式是顺义交易,买卖双方协商一致,同意商定价格和牛的重量后就用越南盾或柬埔寨瑞尔币进行交易。已出售的牛会被标记,以区分尚未出售的牛。在萨熬牛市出售的牛种类很多,其中大部分原产于柬埔寨和泰国。商人胡英俊分享说:"我去过很多地方买牛,但在萨熬牛市,所有的牛都很好,很健康。一个上午,我就能选到三头牛买回来养。我们夫妻养牛,买牛再卖,在这里买到的牛是最好的"。

不仅安江省,永隆省和前江省的许多商人也租车到这里买牛。萨熬牛市的水牛和黄牛都经过严格检疫,没有疾病才可以出售。出售的牛年龄为6个月至2岁的牛。这里的牛价格各异,从800万越盾一头到3000万越盾一头(344-1300美元)不等。买家可以是想要牛来帮助自己耕种的农民,也可以是中间商。

从以前靠采摘水果、糖棕制糖谋生的贫困小村庄,萨熬如今已经变了样,买卖牛的人熙熙攘攘,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了。当地政府正计划扩建萨熬牛市,为人们交易创造条件,同时保护和发展西南部地区独特的牛交易市场。(完)

越通社

更多

附图。图自越通社

极端天气导致河内蔬菜价格大幅上涨 供应紧缺

在近年来极端天气频繁出现的背景下,农产品市场,尤其是蔬菜成为首当其冲、受影响最为明显的行业。近日,受10月底至11月初连续强降雨和暴风影响,河内市内各大集市的蔬菜价格一律上涨,涨幅因品类不同而在30%至100%以上不等。

得乐省公安机关准备物资运往灾区。图自越通社

紧急向洪涝受困地区群众运送物资发放粮食

得乐省公安厅11月20日上午表示,面对省内发生的严重洪涝灾害,该厅业务单位及系统内团体组织已紧急调动各方资源,组建队伍为灾区群众运送生活必需品和应急物资。

附图。图自越通社

越南颁布国家住房基金相关具体规定

越南政府于2025年11月19日颁布了第302/2025/NĐ-CP号议定,详细规定国家住房基金相关内容,并制定国会于2025年5月29日通过的涉及试开展发展保障性住房的若干特定机制和政策第201/2025/QH15号决议的实施办法。

暴雨洪水导致中部地区85间房屋受损,20454间房屋被淹。图自越通社

越南中部洪涝灾害导致超2万间房屋被淹

据越南农业与环境部堤防与防灾管理局和越通社记者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19日11时,暴雨洪水导致中部地区85间房屋受损,20454间房屋被淹,比18日早晨增加近 6700间。

调查两艘在海上作业时拆卸航行监控设备的渔船。图自越通社

调查两艘在海上作业时拆卸航行监控设备的渔船

11月18日,越南海警第三区司令部职能部门已将KG 94933 TS号和KG 95598 TS号两艘渔船押送至301海队港口,以便对上述两艘存在非法、不报告和不受管制(IUU)捕捞迹象的渔船依法继续调查处理。

洪水上涨迅速,并于11月17日下午达到峰值。图自越通社

庆和省以最高应对级别全力抗击暴雨洪灾

面对持续发展的复杂暴雨洪灾形势,庆和省已启动最高级别应对措施。17日晚,省委书记严春成亲赴重点危险区域实地检查,要求各级地方政府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以最高标准全面落实防洪防涝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