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与瑞典推动行政政策研究和公共治理领域的合作

2月19日下午,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院长阮春胜会见了瑞典驻越南大使约翰·恩迪西(Johan Ndisi)。

双方代表合影。图自越通社
双方代表合影。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河内——2月19日下午,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院长阮春胜会见了瑞典驻越南大使约翰·恩迪西(Johan Ndisi)。

会见中,阮春胜高度评价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与瑞典驻越南大使馆近年来的合作,认为这一合作有助于推动双边关系发展。自2018年以来,该学院已与包括瑞典在内的北欧各国驻越大使馆合作,每年举办3月23日“北欧日”座谈会。此外,瑞典大使馆还积极支持学院开展专家交流与赴瑞考察活动。

阮春胜指出,瑞典在数字化转型、创新、可持续发展和性别平等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而这些领域正是越南高度关注的重点。他希望瑞典大使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推动双方在政策研究、政策咨询以及领导干部培训等方面的合作。

1.jpg
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院长阮春胜和瑞典驻越南大使约翰·恩迪西。图自越通社

在介绍越南的发展方向时,阮春胜表示,越共中央政治局近期颁布了关于突破性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的第57号决议。同时,越南正致力于行政体制改革、精简政治体系机构并加快战略基础设施建设。这些举措将为越南未来的强劲发展奠定基础。

在改革进程中,越南高度重视国际经验的研究与借鉴,其中包括瑞典的经验。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期待与瑞方在公共行政与国家治理领域加强合作,尤其是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治理模式创新。随着国家行政学院并入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双方在公共行政研究和培训方面的合作空间进一步拓宽。

借此机会,阮春胜邀请约翰·恩迪西大使及瑞典专家赴学院授课,并与学院教职员工进行研讨交流。他还提议在2025年北欧日座谈会上,以“推动公共治理中的领导力:创新、数字化与高效治理——北欧经验与对越南的政策启示”为主题展开讨论,同时开设关于公共治理、行政改革及数字化转型的培训课程。

约翰·恩迪西大使表示,越南与瑞典56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他承诺将继续推动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与瑞典各方合作,包括共同举办2025年北欧日座谈会,确保活动于明年3月顺利举行。(完)

越通社

更多

越南驻新西兰大使阮文中。图自越通社

越南与新西兰关系:开启新征程 共享新机遇

目前越新关系正在处于良好发展阶段,双方代表团互访频繁、在具体领域上的合作协议有效展开。新西兰总理克里斯托弗·卢克森此次访越是双方共同评估友好合作情况,制定未来合作方向的良好机会。

会议场景(图片来源:mod.gov.vn)

越南全军加大行政改革力度

越共中央委员、国防部副部长、国防部行政改革和数字化转型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黎辉咏上将日前主持召开2025年行政改革工作落实会议。

两国外交部司长级政治磋商场景。图自越通社

越瑞政治磋商在河内举行

2025年2月20日,越南外交部欧洲司司长裴河南与瑞士外交部亚太司司长海因里希·谢伦伯格(Heinrich Schellenberg)在河内共同主持两国外交部司长级政治磋商,就双边合作现状及推进越瑞全面伙伴关系发展的方向进行讨论。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和新西兰总理克里斯托弗·卢克森。图自越通社

新西兰总理将对越南进行正式访问

据越南外交部的消息,应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理范明政的邀请,新西兰总理克里斯托弗·卢克森(Christopher Luxon)将于2025年2月25日至28日对越南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第二届东盟未来论坛。

阮文得当选胡志明市人民委员会主席。图自越通社

阮文得当选胡志明市人民委员会主席

阮文得承诺,将与市人民委员会常委会集体一道,集中精力实现根本目标,即发展文明、现代、幸福、有情有义、创新进取的城市,坚定维护胡志明市作为南部动力区经济火车头、增长极和先锋发展模式的地位。

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院长、中央理论委员会主席阮春胜会见新加坡驻越南大使贾亚·拉特南。图自越通社

越新加强领导干部培养合作

2月20日下午,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院长、中央理论委员会主席阮春胜在河内会见了新加坡驻越南大使贾亚·拉特南(Jaya Ratnam)。

15兵团建设强大、广泛的自卫力量是基层全民国防阵势建设的核心力量(图片来源:人民军队报)

边境地区的“靠山”

15兵团主要在嘉莱省和昆嵩省边境地区驻扎和执行任务。这地区与老挝和柬埔寨接壤,边境线长达251公里。

座谈会场景。图自越通社

各国承诺支持越南成功举办《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

2月19日,越南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与澳大利亚驻联合国代代表团及联合国毒品控制和犯罪预防办公室(UNODC)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共同举办了题为“迈向河内:联合国网络犯罪公约签署仪式”的座谈会。该活动吸引了来自联合国会员国及相关国际组织的100多名代表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