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恩敬孝祖先的瑶族清明节

每年农历三月,瑶族同胞都要过清明节。清明节与春节和盂兰节是瑶族同胞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尽管各个瑶族支系风俗不同,但都是表达子孙后代对祖先和已故父母的感恩和孝心。
报恩敬孝祖先的瑶族清明节 ảnh 1每家还要准备各种供品,如酒、猪肉、鸡肉、糍粑,来供奉祖先。图自互联网
越通社河内 ——每年农历三月,瑶族同胞都要过清明节。清明节与春节和盂兰节是瑶族同胞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尽管各个瑶族支系风俗不同,但都是表达子孙后代对祖先和已故父母的感恩和孝心。每逢清明节,他们都修坟祭祖,希望祖先保佑子孙享有温饱的生活,保佑五谷丰登。

为清明节做准备,紧裤瑶(主要居住在宣光、和平、永福等省)同胞聚集在祖先祠堂。清明节前,要选好祭祖的吉日。然后,必须请两名祭司来主持祭祀仪式。

每家还要准备各种供品,如酒、猪肉、鸡肉、糍粑,来供奉祖先。祭台上,少不了两种纸钱,一种是代表钱财的白纸钱,一种是代表黄金的黄纸钱。按照紧裤瑶习俗,清明节祭品中鱼虾越多越有意义。富寿省安立县俄黄乡山俄村的郑进春说:“清明祭祀是每个家族的子孙向祖先表达感恩感谢的机会,因此供品中必须有许多虾和鱼,人们选择池塘、湖泊、河流、溪流中的鱼和虾,清洗干净、简单烹饪,摆放齐整,用以祭祀。”

对于莱州省辛胡(Sìn Hồ)县的缝瑶族(DaoKhâu)又称兼勉族(Kìm Miền)来说,从农历三月初一开始,各家就忙着为已去世的亲人建造和修整坟墓。男人忙着做祭祀纸,买五彩纸剪成幡,在扫墓当日,系在树枝上,贴在坟墓上。妇女则负责酿酒、做糯米饭和糍粑。

定下扫墓日期后,一般是从农历三月初一到廿二,大家就带着锄头、铁锹、镰刀去除草,清理祖坟。然后,家主将供品放在祖先的墓前。扫完墓后,他们就直接回家,不能去别人家拜访,希望祖先保佑全家一年吉祥如意,兴旺幸福。按照缝瑶族习俗,女儿可以祭祀父母,但只是女儿这一代(女儿死后,其儿女就不用祭祀外公外婆了);而儿子是要一代接一代祭祖的。所以每年清明节,不管人在哪里,每到农历三月,他们都尽量赶回家与家人一起扫墓。

莱州省辛胡县丰苏林乡的照辽包说:“农历三月是缝瑶族的清明节。这几天家家户户欢声笑语,温馨团圆,一家人相聚一块,一起缅怀先祖。清明节是值得后人永远珍惜的美好文化。”

白头巾钱瑶有个传说,他们迁徙最远,父亲去世时赶不回来,所以钱瑶妇女一生都戴白头巾以示哀悼父亲。这也是为什么钱瑶人不像其他瑶族人那样清明扫墓的原因。据胡志明市政治学院干部盘俊能博士介绍,在准备新的耕种季节时,白头巾钱瑶会感谢他们的祖先,祈求祖先保佑五谷丰登、万物生长。盘俊能表示:“正是因为赶不回来尽孝而为父亲终生戴孝的故事,所以钱瑶人不扫墓,只在家祭祀。清明祭盘中都会有红糯米和黑糯米,糍粑等,承载着人们关于亡灵世界信仰的祭品。清明节也是一个节气,清明过后开始放晴,风调雨顺,是为新的丰收做准备的时候。”

清明节蕴含如此之多的意义,因此它成为了瑶族同胞的传统节日。无论身处何方,这一习俗始终世代相传,提醒子孙后代永不忘本,相亲相依。(来源:《越南之声》)
越通社

更多

会安沉船呈现东南亚传统船舶结构。图自年轻人报

会安沉船呈现东南亚传统船舶结构

5月7日下午,广南省会安市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心主任范富玉表示,初步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12月26日被海浪冲击部分显露于会安市锦美海滩(锦安坊)的古代沉船,具有多项典型的东南亚传统船舶结构特征。

今日奠边府市中心的一隅风貌。图自人民报

奠边省的发展之路

自1954年5月7日那个历史性的夏日下午以来,已过去整整 71 年。 那片曾见证“煊赫五洲、震动地球”的奠边府大捷旧战场,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在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持续奋进、努力实现发展目标,切实维护国防安全,并不断巩固与国内外友好省份紧密合作关系的活力之地。

数千人前来参拜释广德菩萨心舍利。图自越通社

数千人前来参拜释广德菩萨心舍利

释广德菩萨心脏舍利供奉瞻礼从5月6日至10日在胡志明市第十郡越南国寺举行。这是2025年联合国卫塞节框架内的活动之一,吸引数千名僧尼佛子和群众前来参拜。

河内冯兴壁画街。图自互联网

河内呼吁参加创意文化空间网络

近年来,河内市创意社区和创意空间蓬勃发展,成为设计、艺术、手工艺和创业的亮点。创意空间不仅是新设想的孵化器,而且还成为传统与现代、地方社区与国际之间的桥梁。

越南驻法国大使丁全胜和巴黎博览会组委会主任斯蒂夫·阿巴佐立参观越南展位。图自越通社

越南环保产品亮相2025年巴黎博览会

在今年巴黎博览会框架下,越南空间聚集了近40家国内企业。除了手工艺品、民族服饰、果酱、茶叶、水果等传统产品外,越南首次向参观者展示了独具特色和环保的“越南制造”手工艺品。

2025年联合国卫塞节新闻中心剪彩揭幕。图自越通社

2025年联合国卫塞节举行多项佛教文化活动

在2025年联合国卫塞节期间,5月3日,组委会在胡志明市越南佛教学院周边地区举行了佛舍利供奉瞻礼、佛教文化展览、美食节等佛教文化活动。释广德菩萨心舍利迎请、供奉及瞻礼活动将暂缓举行。

克劳迪娅·奥皮茨女士是“越南 75”展览的组织者之一。图自越通社

纵观越南战争的“越南 75”展览在德国开展

值此越南南方解放、国家统一50周年之际,“越南 75——越南战争的历史记忆”展览在德国举行,让旅德越南人和国际友人更加了解越南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独立的历史阶段。

释迦牟尼佛舍利来越供奉迎请仪式在胡志明市举行。图自越通社

释迦牟尼佛舍利来越供奉迎请仪式在胡志明市举行

5月2日上午,越南佛教教会在胡志明市新山一国际机场隆重举行释迦牟尼佛舍利迎请仪式。释迦牟尼佛舍利是印度国宝,这次由印度议会事务与少数民族事务部部长基伦·里吉朱(Kiren Rijiju)陪同印度军机带到越南供奉的。

国际友谊标志落成仪式。图自越通社

胡志明市国际友谊标志落成

为纪念南方解放、国家统一50周年,胡志明市于4月29日下午在第一郡边白藤公园举行国际友谊标志落成仪式。

顺化市富春郡委书记武黎日发表讲话。图自越通社

国际专家共议寻找遗产保护与发展平衡之道

文化遗产不仅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更是塑造身份认同、激发自豪感、促进社区凝聚力的基础。遗产旅游助力文化价值的传播,提高了公众对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