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舆论:越南是新冠肺炎疫情防工作果最富成效、防疫支出最低的典范

连日来,国际媒体刊登许多文章,高度评价越南政府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扩散蔓延而采取的强有力措施。
国际舆论:越南是新冠肺炎疫情防工作果最富成效、防疫支出最低的典范 ảnh 1附图。图自互联网


越通社河内
——连日来,国际媒体刊登许多文章,高度评价越南政府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扩散蔓延而采取的强有力措施。

法国《新观察家》(L'Obs)周刊近日刊登了一篇文章,赞赏越南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防控工作,其中强调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越南是一个“最值得称赞的国家之一”。

本文盘点了越南政府采取的主要防疫措施,如在定点医院对新冠肺炎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将高危人群送到军营或政府指定场所进行隔离观察,其他民众被建议减少不必要外出等措施。文章高度评价越南在疫情防控中采取的集体和负责任行动,其中包括全民认真落实佩戴口罩规定。

德国之声(Deutsche Welle)和法国《观察家L'Obs》周刊发表的文章均认为,越南取得如此成功是因为越南已及时采取四大措施,即集中隔离,各层面监督,战争口号和响应规定。法国《观察家L'Obs》周刊表示,越南所选择的隔离措施曾经被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Times)称为“轻支出”、“严格”和“进攻”的战略。越南不仅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隔离,而且还对与患者密切接触者,与密切接触者接触人员等进行隔离。来自世界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全部接受14天集中隔离。全国各所学校春节后全部停课。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网站csis.org刊登两篇文章,称赞越南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全球典范。文章称,越南是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但仍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与新加坡相比仍然有限,但在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中已做出积极、强烈的反映,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文章作者强调,越南与中国拥有很长的边界线,边贸活动活跃,因此越南很容易遭受新冠病毒侵袭。然而,越南已采取积极措施,要求往返中国的航班停飞和全国各所学校停课。越南政府已证明企业关闭和禁止举行群众性活动的措施的有效性。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发表的文章高度评价越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成效。文章指出,越南在疫情防控初期已要求所有学校一律停课,加强边境地区管控工作,对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进行隔离。越南政府总理阮春福已要求实行15天的全社会距离。此外,越南全国人民也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阻击战。

俄罗斯zen.yandex.ru网刊登的文章高度评价越南的疫情防控工作。文章称,尽管越南经济条件困难,但越南政府已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控制疫情扩散。文章作者认为,越南已成为新冠肺炎疫情防疫工作最富成效、防疫支出最低的典范

总部设在柏林的Dalia Research已公布对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越南人民对该国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措施的信任度位居世界第一。 Dalia Rearch 的调查已征求各国和地区居民对政府应对疫情的措施的意见。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3.26万人受访。这个疫情爆发后进行最具规模的调查显示,代表全球40%人口的70%受访者表示相信政府已为抗击疫情采取“适度”措施。在“适度”评价指标,越南人信任度最高,为62%,其次为阿根廷(61%)、奥地利(58%)、新加坡(57%)和中国(56%)等。(完)

越通社

更多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会见科威特国王。图自越通社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会见科威特国王

据越通社特派记者报道,正在对科威特进行正式访问的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于当地时间17日上午在科威特首都巴扬宫出席隆重欢迎仪式后会见了科威特国王米沙勒·艾哈迈德·贾比尔·萨巴赫。

越南电视台团委书记阮怀担。图自越通社

越共十四大文件草案意见征询:制定青年人力资源长期发展战略

征求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对提交越共十四大文件草案的意见,在党制定国家重要路线、政策和决策中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发挥他们当家作主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越共十四大文件草案建言时,每一名团员和青年不仅是“为党建言”,更是“秉持党的精神行事”,使每一个想法成为促进革新的动力。

资料图。图自越通社

第57号决议:建设专业化、现代化的行政体系

越共中央政治局于2024年12月22日签发关于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突破发展的第57号决议(57-NQ/TW)正由各行业和地方本着快速、强有力、可持续、安全的方针深入、广泛而高效地落实。各产业和地方正积极从被动接受行政手续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创新、服务人民和企业的状态。

越南国家主席梁强和出席越南教师节(11/20)纪念典礼的代表合影。图自越通社

国家主席梁强:教育创新和质量提升是迫切要求

国家主席强调,本着团结、创新、改革的精神,教育部门应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胡志明关于教育培训的思想,尤其是最新发布政治局关于推动教育和培训实现突破发展的第71-NQ/TW号决议;集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时解决制度、机制、政策上的瓶颈和障碍;推动教育培训领域的创新与建设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