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通社河内——1945年9月2日不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越南民族长期斗争的结晶,是越南人民从被奴役的境地一跃成为国家的主人的伟大转折点。在巴亭广场,胡志明主席庄严宣读《独立宣言》的那一刻,点燃了全民族独立、自主与大团结的火焰。这团火不仅成为当时数百万人民的信念与希望之光,而且还照亮民族革命胜利之路。
八月革命前,越南被分裂,人民遭受日本法西斯和法国殖民主义的双重压迫,饥荒肆虐,民不聊生,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然而,得益于党和胡志明主席的英明路线,革命运动凝聚了各阶级阶层的共同力量,成就了一场奇迹般的革命,赢得了民族的独立。1945年9月2日,五十多万同胞从全国各地齐聚巴亭广场,在金星红旗的海洋中高喊“独立”两个字,展现民族大团结精神,成为越南历史各阶段中一以贯之的重要经验。从这一历史性时刻起,越南民族迈入一个全新纪元——独立自由纪元。越南人民第一次真正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建立起一个属于人民、由人民当家做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1945年9月2日也是越南民族庄严宣誓“越南有权享受自由与独立,而事实上已成为一个自由、独立的国家。全体越南人民决心用全部精神和力量、生命与财产来捍卫这一自由与独立的权利”的日子。《独立宣言》宣读几日后,“蒋”军进占北方,英军进入南方,法国殖民者则图谋重来。在这种“千钧一发”的危局中,9月2日所激发出的民族精神坚定了全国人民的意志,毫不动摇,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中,誓言“宁可牺牲一切也决不丧失国家、决不做奴隶”。
1945年9月2日的精神力量并未随着时间流逝而褪色,而是持续照亮越南民族前行的每一个阶段。在抗击法国殖民者和美国帝国主义者的战争中,这一精神体现为誓死保卫祖国独立的坚定决心;在革新与融入国际社会的征途中则体现为在坚定维护独立自主的同时,灵活应变、创新求变,抓住发展机遇;在今天的生活中,这一精神通过自力更生、自强不息、激发国家内生动力的意志展现出来,并与为全国人民建设繁荣、幸福越南的渴望相结合。
在建国卫国事业中的永恒价值
自胡志明主席庄严宣读《独立宣言》以来,至今已整整80年。在这八十载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中,越南国家经历了无数风雨与变迁。然而,《独立宣言》的核心价值与1945年9月2日的精神依然历久弥新,始终是照亮党和国家在建设与保卫祖国事业中各项方针政策的灯塔。

从建国之初,《独立宣言》便确立了一个不可动摇的原则:独立与自由是越南民族的神圣权利。正是基于这一原则,党坚定奉行独立自主、多边化、多样化的外交路线,在坚决捍卫国家主权的同时,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方针不仅保障了国家利益不受干扰,还体现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在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基础上,积极融入国际,为国家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决心“维护独立、自由”的精神也贯穿于越南的国防战略之中。全民国防路线、人民安全阵势,以及民族力量与时代力量的结合,皆根植于保卫1945年革命成果的坚定意志。在此基础上,越南坚持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国际法基础上采取和平方式解决各种争端,从而彰显出一个热爱和平民族的本领与智慧。
《独立宣言》同时也为以人为本的民主制度夯实基础。宣言中高度重视人的生存权、自由权与追求幸福的权利,成为越南宪法与法律体系确立人民在政治-社会生活中核心地位的基础。“人民是根本”这一原则被制度化为“人民知情,人民参与,人民实施,人民监督,人民检查,人民受益”的机制;所有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皆以提升人民物质与精神生活,确保人权与公民权符合国际标准。
《独立宣言》的永恒价值还体现在越南与世界强国比肩的奋斗目标中。在革新事业中,这一精神表现为主动融入全球经济,积极参与区域与全球组织,对维护和平、应对气候变化与推动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今天的繁荣与幸福渴望正是1945年独立自由梦想的延续,是连接民族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不竭动力之源。
可以肯定的是,《独立宣言》是越南民族不朽的史诗,是对祖国、对人民、对世界热爱和平人民的庄严誓言。1945年9月2日所孕育出的精神始终是越南战胜一切困难,坚定地迈步在建设富强繁荣国家的道路上的无限力量源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