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通社河内——越南政府正推动一项雄心勃勃的经济转型计划,通过《2021—2030年国家总体规划》和中央政治局第57号决议,明确提出要有效吸引并利用各类资源,聚焦发展科技、创新以及国家数字化转型等关键领域。
政府副总理阮志勇指出,创新不仅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更是各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确立地位的关键。
目前,越南正迎来一波前所未有的高科技和创新投资浪潮,尤其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AI)领域的重大突破,正成为全球战略投资者的关注焦点。
根据最新发布的《2025年越南创新与私人投资报告》显示,越南不仅在吸引资金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更具备引领区域创新投资的潜力。
数据显示,2024年越南创新领域吸引了23亿美元投资,涉及141项交易;其中,投资额在1亿至3亿美元的交易数量增长2.7倍,5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交易增长了73%。同时,创新企业并购总价值达约17亿美元。
越南已成为2024年新一代科技投资的“热土”。其中,AI初创企业获得的投资额从2023年的1000万美元增至8000万美元,增长了7倍;农业科技(Agritech)因粮食安全及数字供应链需求快速增长,吸引资金比去年增长8倍。
这一系列活跃的交易活动得益于越南稳固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也表明即便在全球风险投资和私募资本趋于谨慎的背景下,投资者对越南仍保持高度信心。
与此同时,越南正处于一轮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浪潮中,现阶段正在执行的外资项目(FDI)总额接近5000亿美元,包括三星、英特尔、乐高和富士康等企业的战略性项目。越南不再仅是“世界工厂”,而且是逐渐成长为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节点。
越南私募资本协会(VPCA)主席、Do Ventures执行董事黎黄鸳薇指出,越南已从潜力市场转型为具备爆发力的国家。未来十年将是决定越南发展路径的关键时期,在全球局势不稳定的背景下,越南正日益成为可持续增长的新兴目的地。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全球金融投资主管本·谢里丹(Ben Sheridan)评价称,越南正处于一轮强劲转型之中,拥有诸多稀缺的有利因素,为私人资本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2024年越南实际GDP增速达7.1%,领先亚洲多数国家,同时保持低通胀,具备多项长期投资增长机遇。
预计到2035年,越南经济总量将达到1.1万亿美元,是当前的2.5倍。其中,数字经济对GDP的贡献将从目前的18.3%提升至2030年的35%。
阮志勇强调,应重新认识创新基金和私人资本在推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核心作用。这些基金不仅是高科技项目的关键启动资金,也有助于激发私营部门参与,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并提高效率。
国家创新中心(NIC)副主任杜进盛指出,目前越南每年吸引的风险投资超过5亿美元。为支持初创企业发展,关键在于解决融资问题。政府应提供“启动资金”作为引导,尽管占比可能低于5%,但足以撬动更大规模的私营资本进入。
“对初创企业而言,商业贷款并不是首要选项。许多拥有数十亿美元资金的大型基金都愿意参与,但前提是我们要建立育成机制,并提供初期资本支持。” 杜进盛强调。
黎黄鸳薇认为,加强与区域风险投资协会的合作,将为越南初创企业打开新局面,并有助于吸引更多亚洲私人资本投向国内创新市场。
为进一步扩大创新投资的规模和效率,杜进盛建议各部委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支持政策和机制,包括简化行政流程、提供有重点的税收优惠、资助研发和孵化企业以及构建共享数字基础设施,激励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阮志勇呼吁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各类参与方,特别是投资基金、创新企业和初创公司,共同推进政策优化,提出有助于建设更加开放、便利投资环境的建议,重点支持专注于新兴技术、高科技和战略性产业的投资基金。
他还指出,应充分利用“2025年创新投资论坛”等平台,推动投资基金与企业就合作方向、资源互补展开深入交流,并尽快建立起务实高效的合作机制。
同时,各部委、科研机构、高校和创新中心也应发挥关键支撑作用,为企业、基金及个人投资者营造一个更加自由、开放的创新创业环境。
“政府承诺将积极行动、全力配合,为所有致力于推动创新发展的各方创造最有利条件。” 阮志勇重申。

更多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亚洲象专家组第12次会议在同奈省召开
9月17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亚洲象专家组第12次会议在越南同奈省召开。这次从9月17日至21日在同奈省举行的2025年大象保护周的活动之一。

越南即将再获500万美元碳转让资金
据越南森林保护与发展基金会的消息,预计2025年9月至10月,该基金将接收来自世界银行的500万美元,作为补充转让100万吨二氧化碳(CO₂)的收益。此次转让涉及2018—2019年越南中北部地区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结余。

越新签署落实《巴黎协定》第六条的合作协议
9月16日上午,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正式签署了关于落实《巴黎协定》第六条的协议。该协议由越南农业与环境部代理部长陈德胜与新加坡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部长兼贸工部主管贸易关系部长傅海燕(Grace Fu)以线上方式签署。

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越南推动可持续制冷解决方案
9月15日上午,越南农业与环境部在河内举行《维也纳公约》缔结40周年:从科学到全球行动的2025年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研讨会。该研讨会的主题为“保护臭氧层行动迈向绿色转型:推动政府间合作与公私合作”。

顺化启动东南亚首个“押金—返还”机制试点模式
9月14日,“顺化——越南中部减塑城市”项目在顺化市正式启动“押金—返还”机制试点。该项目由世界自然基金会挪威分会资助,世界自然基金会越南办公室与顺化科学大学联合实施。

河内确保雨季风暴期间电网安全
面对今年雨季风暴复杂多变的预测,河内市电力总公司(EVNHANOI)已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电网安全和首都电力供应稳定。

昆岛国家公园接收并放归一只珍稀黄山龟
昆岛国家公园管理委员会8日表示,该园保护与国际合作科昆山站近日联合防空空军军种第367师第294团雷达32站,成功接收一只珍稀黄山龟并放归适宜的自然栖息地。该物种学名为Indotestudo elongata,属陆龟科,已被列入越南政府2021年第84/2021/NĐ-CP号议定IIB类濒危珍稀物种名录。

应对第7号台风:广宁暂停东部海域船舶出海许可
为应对第7号台风可能带来的影响,广宁省民防指挥部于9月8日11时起暂停向出海船舶发放许可证,并同时暂停该省东部海域一切海上旅游与住宿服务。

珍稀濒危动物的“疗愈之所”
位于同奈省和林同省辖区内、总面积近7.2万公顷的吉仙国家公园,是越南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方之一,被誉为“万兽之家”,栖息着大量被列入《红皮书》的珍稀动物。

越南对灾害预测与预警领域采用人工智能应用
近年来,越南深受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影响,台风、洪水、干旱、山体滑坡等现象频繁发生。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AI)正成为提升灾害预测效率、减少损失和及时应对的重要工具。

越共中央政治局颁发关于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的决议
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8月20日签发关于到2030年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和2045年愿景的第70-NQ/TW号决议。

越南新增三个东盟遗产公园
据越通社驻吉隆坡记者报道,9月3日,东盟(ASEAN)各国领导人和环境部长在马来西亚兰卡威举行一系列重要会议,包括第18届东盟环境部长会议(AMME-18)暨第20届东盟跨境雾霾污染协定缔约方会议(COP-20 AATHP)。

越南华闾和海防市荣获东盟可持续环境城市奖
越南的两座城市华闾和海防在第六届东盟可持续环境城市奖(ESC)暨第五届东盟环境认可证书(COR)颁奖典礼上获奖。该活动在9月2日至4日于马来西亚吉打州兰卡威举行,是第18届东盟环境部长会议(AMME-18)框架内的重要活动,彰显了越南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不懈努力。

越南政府总理指示全力应对第6号台风
8月30日,越南政府副总理陈红河签发政府总理第153号通知(153/CĐ-TTg),支指示各部委、行业及相关地方集中应对2025年第6号台风 “蓝湖”(国际名称Nongfa)。

第五号台风“剑鱼”: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恢复民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截至8月27日下午4时,越南今年第5号台风及其环流已造成5人死亡、3人因被洪水冲走而失踪、47人受伤、32栋房屋倒塌、31094所房屋受损、3942所房屋被淹、407所学校的屋顶被风卷走或损坏、48 个医疗机构受损、72 处文化场所、机关总部和商业中心的屋顶被掀翻或损坏。

第五号台风:清化省四人遇难一人失踪
8月26日晚,清化省民防指挥部防灾办公室的快报,由于受第五号台风影响,当地已有4人遇难,1人因洪水冲走失踪。

受第5号台风影响:河内多条街道局部被淹 谨防山体滑坡
受第5号台风的影响,8月26日,河内市多地出现中到大雨和雷暴,造成市城市中心等多处街道局部地区出现内涝,众多路段深水难行,影响市民出行和生活。

第5号台风登陆乂安和河静等地,北部和中部6省出现强降雨
据国家水文气象预报中心消息,8月25日18时,第5号台风中心位置大约在北纬18.4度、东经105.8度,位于乂安—河静陆地上。最大风力达11级(103-117公里/小时),阵风达13级。

多地暂停海上旅游活动应对第5号台风“剑鱼”
为应对今年第5号台风“剑鱼”(Kajiki)带来的复杂天气形势,越南自北至南多个沿海地区已陆续发布海上活动管制措施,暂停海上旅游及运输活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陈红河副总理:受台风影响区域民众从8月25日11时至18时非必要不外出
8月25日上午,越南政府副总理陈红河在设于第四军区司令部的前方指挥部紧急召开会议,就应对第5号台风工作作出指示。陈红河强调,职能机关和地方不得掉以轻心,必须动员公安力量,确保民众在8月25日11时至18时非必要不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