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扩大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企业的合作机会

1月12日上午,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与越南工贸部亚洲非洲市场司和越南广告与贸易展会股份公司(Vinexad)联合举行了中国(广西)—越南经贸合作对接会。
越南扩大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企业的合作机会 ảnh 1中国(广西)—越南经贸合作对接会现场。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河内——1月12日上午,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与越南工贸部亚洲非洲市场司和越南广告与贸易展会股份公司(Vinexad)联合举行了中国(广西)—越南经贸合作对接会。

据悉,此次对接会是在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副厅长刁卫宏为首的广西经贸代表团从1月10日至13日对越南进行工作访问期间举行的活动之一。

这是自过去3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广西壮族自的省级机关代表团首次访问越南。

此访旨在落实中越两国领导人会晤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深化越中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精神,加强广西壮族自治区与越南友好交流,推动优化政府间经贸合作机制。

越南工贸部亚洲非洲司副司长苏玉山在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表示,自2023年1月8日起,中国取消来华人员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机制,这是双方机关和企业有机会恢复交流合作活动的良好前提,为两国企业和人民带来更多的利益。

苏玉山表示,多年来,广西作为中国与越南和东盟国家的贸易门户,在促进越南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中国南宁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前11个月,越南与广西进出口总额达1726.5亿人民币(约合255亿美元),占广西进出口总额的29.3%。特别的是,越南连续23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

越南工商联合会(VCCI)国际关系部副主任陈氏璧玉表示,该部门愿与有关部委行业密切配合,协助中国企业加强与越南企业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与越南在经贸合作交流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越南连续23年来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进出口贸易额达2000亿元人民币。

特别是,广西共备案或核准对越(非金融类)投资企业181家,协议投资额12.6亿美元,实际投资额1.4亿美元.

广西企业在越南新签工程承包合同额达10.9亿美元。越南在广西成立57家外资企业,合同外资总额共1.84亿美元。(完)
越通社

更多

汇丰银行高层指出,在全球局势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越南经济依然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图自Vietnam+

汇丰银行:越南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 深化国际融合

汇丰银行高层指出,在全球局势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越南经济依然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通过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深化国际融合以及激发私营经济活力,越南正展现出在动荡环境中持续发展的韧性。

游客体验河内的旅游产品。图自人民报

旅游业推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

气候变化与全球竞争日趋激烈,使越南旅游业面临必须以可持续、适应性强且富有创新的方式重构发展模式的迫切要求。在此背景下,绿色转型与数字化转型被确立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两大战略支柱。

越南加大对渔船的管控力度。图自越通社

副总理陈红河:要求农业与环境部制定与欧盟委员会工作方案

根据越南政府副总理陈红河在国家打击非法、不报告和不受管制(IUU)捕捞指导委员会第19次会议上作出的结论,副总理要求农业与环境部制定与欧盟委员会(EC)职能部门进行谈判、工作及交流的方案,着力减少被动性、增强主动性,并在国家打击IUU捕捞指导委员会第20次会议上汇报。方案需具体明确中央各部委、行业及地方各级的任务分工。

本届展会汇聚了来自越南各地的数十个扁米品牌,通过产品展示、制作体验等环节,向国际游客展现越南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图自越通社

越南秋季博览会:扁米承载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饮食文化

在2025年首届越南秋季博览会上,越南乡村的传统美食——扁米(cốm)成为吸引众多消费者的焦点。这种以未成熟糯稻精制而成的时令美食,不仅展现越南独特的饮食智慧,更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金秋时节的民族符号。

顺化市真云港将发展成为大型转运港和国际物流系统。图自thoibaotaichinhvietnam.vn

越南中部地区物流发展之路

越南中部地区具有多方面优势,可发展物流业。然而,为了达到国际标准并成为支柱产业,仍需完善统一的宏观战略与政策体系。

2025年首届秋季博览会现场。图自越通社

2025年秋季博览会:越南企业走向世界的桥梁

在“2026-2035年走向国际市场计划”(Go Global)被确定为重要战略的背景下,最近,在2025年首届秋季博览会期间举办的“与越南贸易促进机构系统的贸易促进会议”上,越南驻外经济商务参赞们分享了关于政策建议、企业支持模式、贸易与投资趋势及在当地市场连接企业的经验。

山罗省展位。图自越通社

西北风采闪耀2025年首届秋季博览会

在越南国家展览中心举行的2025年首届秋季博览会现场,山罗省展区以泰族柔美婉约的群舞舞姿、苗族悠扬委婉的芦笙声和西北地区同胞的绚丽服饰而变得格外热闹亲切、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