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市坚持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手抓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年初,河内市乃至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困难,但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火车头,河内市多措并举,坚持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手抓。
河内市坚持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手抓 ảnh 1 附图 图自互联网

越通社河内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年初,河内市乃至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困难,但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火车头,河内市多措并举,坚持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手抓。

经济发展困难重重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河内市旅游、运输、加工制造、进出口等各个领域。但在市各级政府的不懈努力下,2020年第一季度,河内市地方生产总值(GRDP)仍保持增长势头,实现同比增长3.72%。

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农林渔业的地方生产总值实现负增长,降幅为1.17%。家禽养殖业和水产活动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工业-建筑业增长5.46%。由于原材料供应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受阻,导致供应短缺,加工制造业面临重重困难。

对于农业领域,截至3月中旬,河内市已经完成冬季作物收割工作,农作物种植面积2.87万公顷,相当于去年的89.9%。
目前非洲猪瘟疫情已得到控制,没有新增疫区。虽然整体气象条件不利,但家禽、家畜发展状况良好。

2020年第一季度,河内市发展性投资达63万亿越盾,同比增长5.2%。外资项目到位资金达7.7万亿越盾,同比增长3.9%,远低于往年的增幅,主要原因在于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等国的投资项目遇到货物通关等困难。

第一季度河内市吸引外资达6.46亿美元,其中新增项目170个,增资项目36个,增资资金3.89亿美元,项目融资资金2.57亿美元。

目前,河内市有效投资项目6102个,占全国投资项目的21.1%,注册资金427.5亿美元,占全国注册资金总额的12.2%。出口额达27.44亿美元,同比下降18.1%;进口额达58.32亿美元,同比下降21.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长5.23%等。

坚持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手抓

在疫情给经济社会方方面面造成巨大影响的背景下,河内市市委要求市人民委员会凝心聚力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民生保障工作,多措并举为经济发展创造便利条件,加强招商引资,制定疫情后的旅游刺激计划,同时关注确保食品安全等工作。

按计划,河内市将减少经常性支出,将物资物力积极投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查受疫情影响的困难群众以提出针对性扶持方案。

与此同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加快推进市内重大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如吉灵-河东、仁(Nhổn)-河内城铁、城市二环等工程项目。

在疫情形势持续复杂背景下,河内市正在储备货物,确保供应源,避免发生货物短缺现象。同时促进供求对接,支持销售农水产品,为出口活动解决困难,促进贸易活动,提高国内消费能力和树立商品品牌等。(完)
越通社

更多

越南驻福冈总领事武枝梅。图自越通社

越南与日本九州促进人力资源合作

据越通社驻日本记者报道,越南驻福冈总领事馆与日本九州地区越南贸易促进与投资企业协会20日联合举办"九州地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合作"研讨会,推动双方劳务合作深入发展。

越南出席食品安全与动植物检疫安全委员会会议。图自越通社

越南出席食品安全与动植物检疫安全委员会会议

据越通社驻日内瓦记者报道,食品安全检验与动植物防疫检疫委员会(SPS委员会)第92届年会于6月18日在世贸组织(WTO)总部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166个WTO成员的代表,越南代表团由农业与环境部下属SPS越南办公室副主任吴春南率领。

2025年6月16日,岘港市内务局党委公布成立黄沙特区党支部的决定。图自互联网

黄沙特区党支部将于7月1日正式投入运作

6月19日,岘港市黄沙县人民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黄沙展览馆馆长黎进功表示,成立黄沙特区党支部的决定签发后,该党支部正在紧急制定运行规章制度、计划和方向,为7月1日起正式投入运作做好准备。

2025年6月16日凌晨,特拉维夫莱维埃什科尔街的一栋公寓楼被导弹袭击摧毁。图自越通社

越南驻以色列大使馆了解旅以越南人的撤离意愿

据越通社驻以色列记者报道,面对以色列与伊朗紧张局势不断升级,越南驻以色列大使馆宣布,正在紧急实施公民保护措施,了解旅以越南人的撤离意愿,在必要时制定适当、及时的支援计划。

第二届全国新闻论坛拉开序幕。图自越通社

第二届全国新闻论坛拉开序幕

19日下午,第二届全国新闻论坛在河内开幕,其被视为越南新闻业在数字化转型和国家发展时代全面革新的战略亮点。2025年全国新闻论坛共设有12场专题讨论,聚焦诸多新闻媒体热点议题。

河内理科大学的大学生。

越南16所大学跻身2025年世界大学影响力排行榜

6月18日,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了2025年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THE Impact Ranking)。该排名根据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对各高校在性别平等、气候保护、健康与福祉、优质教育、减少不平等、促进全球合作等方面的贡献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