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3次越南青年人才大会吸引400名代表参加

12月10日下午在河内,胡志明共青团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2020年第3次越南青年人才大会的相关信息。
2020年第3次越南青年人才大会吸引400名代表参加 ảnh 1阮玉良在发布会上发表讲话。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河内——12月10日下午在河内,胡志明共青团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2020年第3次越南青年人才大会的相关信息。

此次大会举办的目的在于评估越南青年人才工作的结果,表彰2015-2020年阶段的青年人才; 制定2020-2025年阶段行动计划;提出各项措施,以更好地培养和发扬越南的年轻人才力量。 这也是一场重要的论坛,让青年人才向党和国家提出各项主张、机制和政策以便培养青年人才乃至青年人的引导作用。

新闻发布会上,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兼第3次越南青年人才大会组委会副主任阮天秀表示,第3次越南青年人才大会的主题为“越南渴望”,将于12月11月至13日在河内举行,400名国内外先进模范代表将参加大会,其中旅外代表22名,少数民族代表28名,年龄最高代表35岁,年龄最小的10岁。

胡志明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阮玉良强调,第三次越南青年人才大会是在越共十三大即将召开之前举行的。胡志明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希望此次大会将有助于汇聚国内外青年人才和加强他们之间的互联互通,发挥他们在携手建设祖国过程中的渴望,尤其是把越共十三大所确定的观点、主张和解决方案具体化;实现至2030年及2045年愿景,体现建设一个雄强越南的渴望。

大会期间,代表们还参加许多具有意义的活动,例如:拜谒胡志明主席陵墓,出席题为“培养和发挥越南青年人才”的论坛,参观越南的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和现代化教育模式, 探访橙剂受害者,参加题为“越南渴望”的河内市青少年交流会等。

大会开幕式将于2020年12月13日8时30分钟隆重举行。(完)
越通社

更多

途经得乐省的一段铁路被洪水冲毁。图自越通社

越南铁路部门继续停运11月25日至27日部分列车

受中部以南地区(谣池—芽庄区段)洪涝灾害影响,越南铁路运输股份公司发布通报,从即日起至11月27日继续停运部分客运和货运列车,同时缩短途经谣池至芽庄区段的客运列车运行区间。

出席会议的越南代表团。图自越通社

越南退伍军人企业模式在地区广受关注

据越通社驻雅加达记者报道,第二届东盟退伍军人联合会企业论坛(VECONAC)于11月24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吸引地区内多国代表出席。从事水产品、农产品、设计、建筑等领域的15家越南企业参加了论坛。

许多组织和个人都在向洪水灾民伸出援手。图自西贡解放报

Vingroup 再拨5000亿越盾支援越南中部救灾重建

面对中部各省因持续暴雨洪灾遭受的重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Vingroup 集团已紧急致函政府总理、各位副总理及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表示将追加 5000 亿越盾用于抢险救灾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欧盟救援物资。图自越通社

越南接收欧盟的救援物资

11月24日上午,越南农业与环境部堤防与防灾管理局接收了从卢森堡运抵河内内排国际机场的欧盟救援物资。

越通社社长武越庄参加活动。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发起为受洪涝灾害影响民众捐款活动

发扬团结精神,响应“全民支援中部与西原地区同胞克服洪涝后果”的号召,11月24日上午,越通社在河内李常杰街5号国家通讯中心举行“支持同胞克服洪涝灾害影响”启动仪式。

众多个人、家庭、企业和机关单位主动将物资运送到救援接收点。图自越通社

首都与全国同心协力 共助中部灾民渡过难关

近日,河内市多个救援物资接收点持续收到社会各界为帮助中部地区同胞克服暴雨洪灾影响而捐赠的大量款项与物资。在首都各级政府、团体组织及民众的积极响应下,各项援助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展开,凝聚了社会各界的力量。

得乐省公安力量为深度受淹地区群众运送食品。图自越通社

📝时评:越南两级地方政府抗灾实践 有力回击不实言论

2025年10月和11月,越南南部与中部地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暴雨和洪灾,这对当时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两级地方政府模式构成了巨大挑战。但通过这次灾害,许多省、市和基层都证明了“四个就地”方针在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的有效性。

旅法越南人代表在塞尔吉市文化节上表演节目。图自越通社

法越携手跨越边境 支援顺化古都克服灾害损失

在越南顺化市及中部多省正遭遇多年未遇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背景下,顺化市与法国塞尔吉市之间的合作关系已成为关键支柱。从地方政府到文化社会组织以及旅居法国越南人社群正一齐行动,及时支援顺化古都渡过难关。

救济大米被运往遭受洪水严重影响的地区。图自越通社

国际媒体:越南政府加大力度 全力应对洪灾

国际社会高度评价越南在此次灾害中的迅速反应、强有力的指导以及各力量之间的高效协同。诸多国际媒体机构和组织普遍认为,这充分展现了越南在气候变化日益复杂背景下应对自然灾害和保护人民安全的能力、团结精神和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