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通社柏林——“2017年大湄公河次区域节”(Mekong Ländertag 2017)于9月10日在德国阿伯特‧愛因斯坦大学举行。这是由阿伯特‧愛因斯坦大学与德越、德老、德泰和德柬等友好协会每两年联合举办一次的活动。
位于河内市怀德县的 “蕉园”考古遗址于1969年被发现。这里生动反映了古代居民在升龙—河内地区近四千年间持续居住与发展的过程,贯穿冯元—铜逗—丘门—前东山—后东山等多个文化阶段。
11月23日,在2025年第24届越南电影节框架内,越南文化体育旅游部电影局与胡志明市文化体育局、胡志明市发展研究院在胡志明市联合举行主题为“吸引摄制组前往各地方拍摄的现状与措施”的研讨会。
文庙—国子监文化科学活动中心23日在河内文庙—国子监国家级特殊遗迹的笔墨先生馆区域推出了 “越南妙史数字遗产体验”新产品。
为落实《至2030年胡志明市旅游业发展方案》中关于发展美食旅游的目标,胡志明市旅游局持续携手企业,推动旅游产品与美食文化深度融合。胡志明市正逐步成为米其林“美食地图”上的亮眼坐标,朝着建设国际美食旅游中心的目标不断迈进。
11月29日至12月7日,法国著名钢琴家达娜·乔卡利(Dana Ciocarlie)将在越南展开特别巡演,携演出项目“跨越两条河流、两种文化与两种感知的音乐对话”。
主题为“河内之秋——记忆之秋”的2025河内秋季节于21日晚在陈仁宗步行街和统一公园开幕。活动目的是凸显河内秋季的独特之美,在各展区与艺术活动中展现记忆、文化与现代生活节奏交融的魅力。
由越南音乐家协会同中央各部委、行业与河内市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亚欧新音乐节将于2025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在河内市与富寿省举行,吸引国内外近300名代表和艺术家参加。
法国专业航空网站air-journal.fr最新报道显示,2025年成为越南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十年前,越南每年仅接待国际游客约800万人次;如今,这个“S形国度”已跃升为亚洲增长最快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四千多年的历史为越南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不仅是民族的无价之宝,还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全球化、城市化加速的背景下,保护和弘扬文化遗产成为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
值此越南文化遗产日20周年(2005.11.23-2025.11.23)之际,11月21日,顺化古都遗迹保护中心为学生举办了一系列展览展示及遗产教育活动。
越南文化、体育与旅游部近日正式颁布《2025—2030年数字化转型战略》(第4220/QĐ-BVHTTDL号决定),标志着该部门在推进数字时代创新发展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签署第2486/QĐ-TTg号决定,批准《至2030年越南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及2045年愿景》(以下简称《战略》)。战略中确定优先发展电影,美术、摄影与展览,表演艺术,软件与娱乐游戏,广告,手工艺品,文化旅游,创意设计,电视与广播,出版等10个支柱文化产业。
据越通社驻东京记者报道,日本经典流行曲目《Blue Light Yokohama》的越南语改编版音乐录影带(MV)已于近日正式发行,引起两国听众广泛关注。
80年前的1945年11月23日,胡志明主席签发第65/SL号法令——越南关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第一部法令,成为越南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坚实基础和指南针。基于第65/SL号法令的历史意义,2005年2月24日,政府总理颁布了第36/2005/QĐ-TTg号决定,将11月23日定为“越南文化遗产日”。
越通社特派记者报道,在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对阿尔及利亚进行正式访问期间,范明政夫人黎氏碧珍来到 El Biar 儿童保护中心,看望这里的儿童。
值此越南文化遗产日(11月23日)20周年之际,19日下午,岘港占婆雕刻博物馆举行专题展“国家宝物——岘港心中的遗产”开幕式,同时向公众介绍该馆经过一段时间升级和陈列空间改造后的新面貌。
11月19日晚,以“红河流入越南境内之地”的2025年老街红河文化节在老街省甘唐坊南强广场拉开序幕。该活动由老街省同越南红河流域各地方以及中国云南省红河州联合举办。
由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与各国领事团联合举办的亚洲文化节吸引了来自本地区及世界各地的30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参加。今年越南的参与还因人民艺术家邓泰山与香港越南人协会的精彩表演而给当地民众和国际友人留下深刻印象,打造出一个多元而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舞台。
在文化与艺术领域,以创新和高效创意发展文化产业,是落实关于实现科技、创新与国家数字化转型突破发展的第57号决议(57-NQ/TW)的切实解决方案之一,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并提升越南文化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影响力。
2025 年陈辉方锦标赛暨国际武师考试近日在法国举行,再次肯定了越武道作为连接越南与国际社会的重要文化桥梁的地位。该活动吸引了来自法国、比利时、荷兰及多个欧洲国家的 320 名学员和 31 位武师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