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蓝色贝雷帽战士与中非人民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据《人民军队报》报道,5月22日在联合国驻中非共和国特派团(MINUSCA),联合国民事力量向中非班基首都各媒体机构发起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运动。
越南蓝色贝雷帽战士与中非人民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ảnh 1阮氏莲中校向MINUSCA民事力量的传播总监兼发言人Coiarles Bambara先生赠送口罩。图自越南维和局提供

越通社河内——据《人民军队报》报道,5月22日在联合国驻中非共和国特派团(MINUSCA),联合国民事力量向中非班基首都各媒体机构发起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运动。

为了响应该运动,在MINUSCA担任培训参谋军官职务的越南维和局干部阮氏莲中校已及时缝制了近300只口罩,向参加启动仪式各媒体机构赠送口罩。

此前,阮氏莲中校被授予的荣誉证书,表彰她为特派团指挥部的所有工作人员和班基一些人民缝制了400只口罩的高贵义举。在荣誉证书上,MINUSCA特派团军事力量指挥长司DanielTraore中将强调,阮氏莲中校的仁慈、博爱和善意体现了联合国的核心价值。阮氏莲中校不愧为越南民族的一位优秀大使!
越南蓝色贝雷帽战士与中非人民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ảnh 2口罩被装在袋子里准备送给各单位。图自越南维和局提供

佩戴口罩以防控病疫已成为中非的强制规定。但是,在这里买到口罩并不容易。阮氏莲中校分享:“我希望通过这份小礼物,将有助于传播对社区的爱心和责任感,尤其是传播越南蓝色贝雷帽战士相亲相爱的精神”。

据统计,在中非,新冠肺炎疫情确诊病例累计479例,大部分集中在首都班基。由于费用有限,医院数量少,因此中非共和国大流行病的防控工作仍然遇到许多困难。此外,当地人民的习俗和生活习惯使病疫防控工作更加艰难。向整个中非班基首都媒体和新闻界发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运动,以新闻界为核心,加强对人们在公共场所洗手和戴口罩的宣传力度。(完)
越通社

更多

途经得乐省的一段铁路被洪水冲毁。图自越通社

越南铁路部门继续停运11月25日至27日部分列车

受中部以南地区(谣池—芽庄区段)洪涝灾害影响,越南铁路运输股份公司发布通报,从即日起至11月27日继续停运部分客运和货运列车,同时缩短途经谣池至芽庄区段的客运列车运行区间。

出席会议的越南代表团。图自越通社

越南退伍军人企业模式在地区广受关注

据越通社驻雅加达记者报道,第二届东盟退伍军人联合会企业论坛(VECONAC)于11月24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吸引地区内多国代表出席。从事水产品、农产品、设计、建筑等领域的15家越南企业参加了论坛。

许多组织和个人都在向洪水灾民伸出援手。图自西贡解放报

Vingroup 再拨5000亿越盾支援越南中部救灾重建

面对中部各省因持续暴雨洪灾遭受的重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Vingroup 集团已紧急致函政府总理、各位副总理及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表示将追加 5000 亿越盾用于抢险救灾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欧盟救援物资。图自越通社

越南接收欧盟的救援物资

11月24日上午,越南农业与环境部堤防与防灾管理局接收了从卢森堡运抵河内内排国际机场的欧盟救援物资。

越通社社长武越庄参加活动。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发起为受洪涝灾害影响民众捐款活动

发扬团结精神,响应“全民支援中部与西原地区同胞克服洪涝后果”的号召,11月24日上午,越通社在河内李常杰街5号国家通讯中心举行“支持同胞克服洪涝灾害影响”启动仪式。

众多个人、家庭、企业和机关单位主动将物资运送到救援接收点。图自越通社

首都与全国同心协力 共助中部灾民渡过难关

近日,河内市多个救援物资接收点持续收到社会各界为帮助中部地区同胞克服暴雨洪灾影响而捐赠的大量款项与物资。在首都各级政府、团体组织及民众的积极响应下,各项援助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展开,凝聚了社会各界的力量。

得乐省公安力量为深度受淹地区群众运送食品。图自越通社

📝时评:越南两级地方政府抗灾实践 有力回击不实言论

2025年10月和11月,越南南部与中部地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暴雨和洪灾,这对当时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两级地方政府模式构成了巨大挑战。但通过这次灾害,许多省、市和基层都证明了“四个就地”方针在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的有效性。

旅法越南人代表在塞尔吉市文化节上表演节目。图自越通社

法越携手跨越边境 支援顺化古都克服灾害损失

在越南顺化市及中部多省正遭遇多年未遇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背景下,顺化市与法国塞尔吉市之间的合作关系已成为关键支柱。从地方政府到文化社会组织以及旅居法国越南人社群正一齐行动,及时支援顺化古都渡过难关。

救济大米被运往遭受洪水严重影响的地区。图自越通社

国际媒体:越南政府加大力度 全力应对洪灾

国际社会高度评价越南在此次灾害中的迅速反应、强有力的指导以及各力量之间的高效协同。诸多国际媒体机构和组织普遍认为,这充分展现了越南在气候变化日益复杂背景下应对自然灾害和保护人民安全的能力、团结精神和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