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河内——传统与现代融合之美

对于任何一个首都居民以及热爱河内的人来说,每逢首都解放日,他们难以形容的情绪又涌入心间。人人都希望为将首都建设成为“文献-文明-现代”的宜居城市做出贡献。
首都河内——传统与现代融合之美 ảnh 1附图。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河内——对于任何一个首都居民以及热爱河内的人来说,每逢首都解放日,他们难以形容的情绪又涌入心间。人人都希望为将首都建设成为“文献-文明-现代”的宜居城市做出贡献。

不是河内人但已经在河内生活 30 年的黎越河对河内有一种特别的爱。从事建筑和城市规划领域的他日常都骑自行车上班或逛街,以感受城市建筑之美。

对他来说,河内是一座具有许多独特价值的城市。专家们都认为河内非常有吸引力,人们可以感受到它的文化深度和发展过程。这就是与新兴城市有所不同的特别之处。

Ashui.com主席黎越河建筑师说:“20年来,我和同事们都努力展开各项计划,吸引更多人参加,提出各项倡议,将河内建设成为“文献-文明-现代”的宜居城市”。

由建筑师黎越河与他的同事共同展开表达对河内之爱的有意义项目曾 3 次获得“河内之爱”裴春派奖。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由去爱河内,并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这种爱。虽然表达形式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营造更加美好的河内。

法兰西岛驻河内首席代表  Emmanuel Cerise说:“我爱上河内的理由有很多。而当我决定参与保护古别墅项目时,不只是想保护各建筑工程,还想让游客和河内人感受到其的魅力”。

历经历史风雨沧桑,古今中外的河内依然存在,既有传统美,也有现代美。因为拥有对河内的热爱,所以无论身在何处,河内人与热爱河内的人都会心系首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河内的爱,致力于将河内建设成为千百年来山水之魂的地方。(完)

越通社

更多

会安沉船呈现东南亚传统船舶结构。图自年轻人报

会安沉船呈现东南亚传统船舶结构

5月7日下午,广南省会安市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心主任范富玉表示,初步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12月26日被海浪冲击部分显露于会安市锦美海滩(锦安坊)的古代沉船,具有多项典型的东南亚传统船舶结构特征。

今日奠边府市中心的一隅风貌。图自人民报

奠边省的发展之路

自1954年5月7日那个历史性的夏日下午以来,已过去整整 71 年。 那片曾见证“煊赫五洲、震动地球”的奠边府大捷旧战场,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在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持续奋进、努力实现发展目标,切实维护国防安全,并不断巩固与国内外友好省份紧密合作关系的活力之地。

数千人前来参拜释广德菩萨心舍利。图自越通社

数千人前来参拜释广德菩萨心舍利

释广德菩萨心脏舍利供奉瞻礼从5月6日至10日在胡志明市第十郡越南国寺举行。这是2025年联合国卫塞节框架内的活动之一,吸引数千名僧尼佛子和群众前来参拜。

河内冯兴壁画街。图自互联网

河内呼吁参加创意文化空间网络

近年来,河内市创意社区和创意空间蓬勃发展,成为设计、艺术、手工艺和创业的亮点。创意空间不仅是新设想的孵化器,而且还成为传统与现代、地方社区与国际之间的桥梁。

越南驻法国大使丁全胜和巴黎博览会组委会主任斯蒂夫·阿巴佐立参观越南展位。图自越通社

越南环保产品亮相2025年巴黎博览会

在今年巴黎博览会框架下,越南空间聚集了近40家国内企业。除了手工艺品、民族服饰、果酱、茶叶、水果等传统产品外,越南首次向参观者展示了独具特色和环保的“越南制造”手工艺品。

2025年联合国卫塞节新闻中心剪彩揭幕。图自越通社

2025年联合国卫塞节举行多项佛教文化活动

在2025年联合国卫塞节期间,5月3日,组委会在胡志明市越南佛教学院周边地区举行了佛舍利供奉瞻礼、佛教文化展览、美食节等佛教文化活动。释广德菩萨心舍利迎请、供奉及瞻礼活动将暂缓举行。

克劳迪娅·奥皮茨女士是“越南 75”展览的组织者之一。图自越通社

纵观越南战争的“越南 75”展览在德国开展

值此越南南方解放、国家统一50周年之际,“越南 75——越南战争的历史记忆”展览在德国举行,让旅德越南人和国际友人更加了解越南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独立的历史阶段。

释迦牟尼佛舍利来越供奉迎请仪式在胡志明市举行。图自越通社

释迦牟尼佛舍利来越供奉迎请仪式在胡志明市举行

5月2日上午,越南佛教教会在胡志明市新山一国际机场隆重举行释迦牟尼佛舍利迎请仪式。释迦牟尼佛舍利是印度国宝,这次由印度议会事务与少数民族事务部部长基伦·里吉朱(Kiren Rijiju)陪同印度军机带到越南供奉的。

国际友谊标志落成仪式。图自越通社

胡志明市国际友谊标志落成

为纪念南方解放、国家统一50周年,胡志明市于4月29日下午在第一郡边白藤公园举行国际友谊标志落成仪式。

顺化市富春郡委书记武黎日发表讲话。图自越通社

国际专家共议寻找遗产保护与发展平衡之道

文化遗产不仅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更是塑造身份认同、激发自豪感、促进社区凝聚力的基础。遗产旅游助力文化价值的传播,提高了公众对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