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通社记者现场纪实:中国船只形成钳形攻势阻碍越南船只

6月18日,越南渔检编队继续驶向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旨在展开喊话宣传活动,捍卫越南黄沙群岛海域主权。
越通社记者在越南黄沙群岛海域现场报道,6月18日,越南渔检编队继续驶向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旨在展开喊话宣传活动,捍卫越南黄沙群岛海域主权。

6月18日,越南渔检编队继续在距离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大约9.5至9.8海里处接近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旨在展开喊话宣传活动,捍卫越南黄沙群岛主权。值得一提的是,越南渔检力量首次发现两艘 T43级扫雷舰在距离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大约18.5海里处停机漂流。另一方面,当天,中国大量船只聚集在一起,并形成钳形攻势,主动阻碍越南渔检力量在海上执法。

今天上午,利用盛行风的有利条件,当越南渔检船编队距离钻井平台大约9.8海里时,包括3383号、4501号海警船和2168号海监船及263号油气后勤船等中国护航船主动加速追赶,把越南渔检船编队驱赶到距离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13海里海域才开始降低速度。但3383号海警船仍然紧跟越南船只。
 
当天下午,越南渔检编队继续利用盛行风的有利条件,在距离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约9.5海里海域,就发现中国在距离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6.5-7.5海里的海域增加部署多艘船只。中国海警、海监、渔政、海巡等11艘船只及5艘拖船形成钳形攻势,主动接近越南渔检船进行阻拦。今天下午2时15分,越南渔检力量发现中方CMS B3586号侦察机在越南渔检船编队上空,仅距离海面100米的高度绕飞多圈。
 
从2014年5月初,中国公然将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搬到越南海域并出动数十艘武装船、军舰和飞机为其护航,并在完全属于越南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域里深处安放上述石油钻井平台。中国舰船以咄咄逼人的态度,使用高压水炮攻击或主动直接撞击越南公务船和民事船,造成越南多艘船只受损和多人受伤。中国舰船连续包围、控制、追赶 越南渔船,甚至打伤、威胁越南渔民的的生命安全。最近,中国11209 号舰船已撞沉越南岘港市渔民正在越南黄沙群岛海域传统渔场进行正常捕捞作业的90152号渔船。

到2014年5月末,中国将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搬到北纬15度33.38分东经111度34.62分坐标位置,即距离越南黄沙群岛知尊岛以东东南方向25海里,距离其原来位置以东东北方向23海里,继续侵犯越南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 (越通社-VNA)

更多

越共中央委员、政府副总理梅文政9月16日在中国南宁会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韩正。图自越通社

越中关系进入日益有效务实的新发展阶段

越通社驻华记者报道,在出席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CAEXPO)暨2025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CABIS)框架,越共中央委员、政府副总理梅文政9月16日在中国南宁会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韩正。

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思维。图自越通社

第70号决议: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思维

9月16日上午,中央政策与战略委员会主任阮青毅就政治局于2025年8月20日颁发关于《越南国家能源安全战略2030年的目标和2045年的愿景》的第70-NQ/TW号决议作了专题报告。

越南公安部长梁三光大将与俄罗斯联邦总统助理、国家海事委员会主席尼古拉·帕特鲁舍夫。图自越通社

进一步巩固越俄安全领域合作

9月16日,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越南公安部长梁三光大将在河内会见了俄罗斯联邦总统助理、国家海事委员会主席尼古拉·帕特鲁舍夫。

第59号决议:融入国际体系助推越南迈入新时代

第59号决议:融入国际体系助推越南迈入新时代

9月16日上午,越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越南外交部代部长黎怀忠在全国贯彻落实越共中央政治局各项决议的会议上作专题报告指出,第59号决议的出台是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越南融入国际体系的历史性转折点,确立了融入国际体系是越南坚定迈入新时代的战略动力。

越南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阮辉进出席东盟检察长会议。图自保护法律报

越南积极同东盟携手打击跨境犯罪

9月15日,越南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阮辉进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与印度尼西亚、文莱、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等9个东盟成员国的总检察长共同签署联合声明,推动在打击跨境犯罪方面的合作。

越马旅游推介活动在胡志明市举行。(图片来源:马来西亚旅游促进局)

培育和维护越马友谊

越南和马来西亚都是东南亚国家,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始于数个世纪前。这种良好的合作关系克服了地区风风雨雨的种种困难,成为两国共同的骄傲,为两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出席会议并发表指导性讲话。图自越通社

越共中央总书记:坚决贯彻落实各项决议,将为实现发展突破注入新的强劲推动力

在会议上发言时,苏林总书记明确指出,第59号决议及第70、71、72号三项决议贯穿始终的精神是:从“颁布方针”迅速转化为“执行管理”,以人民和企业为中心,以实际成效为衡量标准。各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责任将决议内容转化为日常工作、具体的行动计划,明确资源、期限、可量化指标,并进行监督与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