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通社新闻下午茶(2023.7.19)

越通社新闻下午茶为您梳理今日主要资讯,每天一分钟,知晓天下事!
☕️越通社新闻下午茶(2023.7.19) ảnh 1
越通社河内 ——·7月19日,越南政府行政改革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为“指委会”)第五次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越南政府总理、指委会主任范明政主持会议。(阅读全文)

·7月19日上午,越共中央办公厅举行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任务部署会议。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张氏梅出席并发表指导性讲话。(阅读全文)

·7月19日,由越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主席杜文战率领的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高级代表团在北京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
☕️越通社新闻下午茶(2023.7.19) ảnh 2越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主席杜文战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图自越通社
·7月19日,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在河内举行参加“2023年越南夏令营”活动的海外越南青年代表团见面会。

·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期间,7月18日,越南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邓黄江大使会见了坦桑尼亚议会副议长穆萨·祖古(Mussa Azzan Zungu)。(阅读全文)

·据越南内务部的消息,今年上半年,越南行政改革工作取得的突出成果是建设与发展电子政府和数字政府。(阅读全文)

·7月19日,广南省人民委员会在仙福县为广南省中部跨区域项目举行奠基仪式。这是广南省逐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促进该省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防安全的重要项目之一。(阅读全文)

·2023年9月19日至21日,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将在河内举办主题为“领导人参与:促进更安全、有效地运行”的2023年世界航空安全与运行会议。越南国家航空公司(简称越航-Vietnam Airlines)为本次重要会议的主办方。(阅读全文)

·7月19日,创新创业和数字化转型俱乐部网络(Hub Network)同全球杰出青年(GSC)河内社区和FPT集团联合举行全球杰出青年河内社区2023-2025年任期大会暨题为“掌握技术,成功连接”Hub Forum创业节。

·7月19日上午,VinFast商业、贸易和服务有限公司宣布将于7月28日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动工建设电动汽车厂。这将是北卡罗来纳州首个电动汽车工厂,为北美市场的电动汽车供应作出贡献,有助于推动全球绿色交通革命进程。(阅读全文)

·和发榕橘钢材公司表示,该公司刚接收了由荷兰Damen集团建造的第一艘“海鸥3号”拖船,为该公司的港口系统提供服务。(阅读全文)

·许多单位代表透露,他们已加大非洲猪瘟疫苗生产力度,以满足国内和出口的需求。(阅读全文)

·国际足球联合会(FIFA)刚刚选出了六名值得关注的2023年女足世界杯亚洲年轻球星,其中包括越南女子足球队的女球员清雅。(阅读全文)

·在中国弥勒市在老街省举行旅游促进活动框架内,日前,越南老街省沙坝市(县级)与中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举行旅游合作促进会。阅读全文(完)
越通社

更多

范明政总理与南非总统西里尔·拉马福萨出席越南与南非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署仪式。图自越通社

越南坚定支持非洲提升国际地位和话语权

南非媒体认为,范明政总理此访以及与南非达成的协议延续了南非总统西里尔·拉马福萨近期对越南国事访问的结果,标志着双边关系进入新阶段,并在农业、可再生能源、数字化转型和科学技术等领域扩大合作。

河内市委常务副书记阮文锋代表首都党委、政府和人民,分别向得乐省、林同省和庆和三省各移交100亿越盾援助款项。图自laodongthudo.vn

河内市向得乐省、林同省与庆和省提供300亿越盾救灾援助

为响应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主席团的号召,践行“河内为全国、与全国同行”的精神,河内市于11月24日下午在国会大厦举行援助资金交接仪式,向近期遭受持续暴雨和洪灾严重影响的得乐省、林同省和庆和省提供总额300亿越盾的救灾资金。

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主席潘英山发表讲话。图自越通社

第十三届越中人民论坛开幕

11月24日上午,由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越中人民论坛在河内开幕。

弘扬多元文化 深化越美友谊

弘扬多元文化 深化越美友谊

11月23日,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美国驻越南外交使团及河内市人民委员会在河内联合举办“越南—美国友好交流”活动。此次活动是纪念两国建立外交关系30周年(1995—2025)系列重要活动之一。

得乐省公安力量为深度受淹地区群众运送食品。图自越通社

📝时评:越南两级地方政府抗灾实践 有力回击不实言论

2025年10月和11月,越南南部与中部地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暴雨和洪灾,这对当时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两级地方政府模式构成了巨大挑战。但通过这次灾害,许多省、市和基层都证明了“四个就地”方针在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