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越南西原的巴拿族和嘉莱族认为,墓屋雕像是引领亡人走向阿斗(意为鬼魂)的向导,摆在墓屋周围的木像是世人同亡人灵魂连接的纽带。这些雕像的形态反映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活动,如掩脸、跳鼓舞、母亲抱孩子、舂米,也有的刻画家养动物、诞生典礼等等。
制作雕像的原料一定是耐日晒雨淋的木材。着手制作前需要祭拜龙屋神和河津神。
在雕塑艺术中,墓屋像属圆像类,但用的是斧头、柴刀等简陋工具打造成板块状、几何体,所以能充分体现人物的神采。做工简单,不计算比例,但看者依然感受到人物的忧伤悲痛、苦闷怜惜等情感。
西原墓屋雕像的特点是只有独版,没有设计,没有草稿,单凭口传技艺和个人技巧,因而雕像神态各异,各有千秋。
目前,墓屋雕像制作面临埋没的危险,西原各省正在努力举办雕塑培训班,以保护西原民族的这门独特艺术。(来源:越南画报-V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