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槟榔文化

在越南人的精神生活中,吃槟榔不只是一种习俗,也是传统文化价值的构成元素,婚嫁,待友会客不可或缺的物品。
在越南人的精神生活中,吃槟榔不只是一种习俗,也是传统文化价值的构成元素,婚嫁,待友会客不可或缺的物品。

越南人吃槟榔习俗据传始于雄王时代,与之相连的是槟榔的典故:一家夫妻兄弟跋山涉水互相寻觅,最后分别化为岩石、槟榔树、篓 叶树聚在一起,互 不分离。槟榔是红白喜事,祭祀礼佛的物品,是男女恋爱,人们待友会客的先行官。

从民间到宫廷,吃槟榔的习俗无处不在,不分阶层,不但京族,而且岱、侬、瑶、傣、芒、山瑶等北方许多少数民族,高棉、布鲁、埃第、占等长山山脉和高原少数民族,南中部的高棉族也都有这种习俗。其基本形态相同,但因生活环境和文化不同而各具特色。芒、傣、埃第人以槟榔待客,岱、侬 人用于新郎新娘的手腕拴线礼。一口槟榔含四种原料:槟榔果(味甘)、篓叶(味辛)、树根皮(味涩)、熟石灰(性热),放进嘴里咀嚼,味道辛辣,口香唇红。东南亚多国也有这种习俗,但越南人卷槟榔的技术,请槟榔 的礼仪极其讲究,别具一格,尽显民族文化的特色。

越南吃槟榔的习俗历史悠久,今天发现的最早有关实物是李朝、陈朝的。吃槟榔所用的全套器具有:切槟榔刀,卷篓叶的签子,石灰瓶,石灰筒,槟榔盒等,另外还有专供老年人捣烂槟榔的 小臼杵。

近几年来,在日常生活当中,吃槟榔习俗有所埋没,仅农村地区高年老人还保留着该习俗。然而槟榔仍是祭祀、婚庆、忌日等盛会和礼仪不可缺少的礼物和供品。槟榔文化仍记载在民间文学、民歌、歌谣和文学作品当中。 (来源:越南画报-VNA )

更多

广宁省下龙湾。图自越同社

传承与弘扬文化遗产 共建可持续的未来

四千多年的历史为越南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不仅是民族的无价之宝,还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全球化、城市化加速的背景下,保护和弘扬文化遗产成为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

2025 年河内木偶舞节吸引众多民众和游客关注。图自越通社

越南优先发展10个支柱文化产业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签署第2486/QĐ-TTg号决定,批准《至2030年越南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及2045年愿景》(以下简称《战略》)。战略中确定优先发展电影,美术、摄影与展览,表演艺术,软件与娱乐游戏,广告,手工艺品,文化旅游,创意设计,电视与广播,出版等10个支柱文化产业。

嘉来省民族乐器演奏。图自越通社

保护文化特色 打造可持续未来

80年前的1945年11月23日,胡志明主席签发第65/SL号法令——越南关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第一部法令,成为越南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坚实基础和指南针。基于第65/SL号法令的历史意义,2005年2月24日,政府总理颁布了第36/2005/QĐ-TTg号决定,将11月23日定为“越南文化遗产日”。

代表们参加专题展“国家宝物——岘港心中的遗产”剪彩仪式。图自越通社

岘港向公众展示16件国家宝物

值此越南文化遗产日(11月23日)20周年之际,19日下午,岘港占婆雕刻博物馆举行专题展“国家宝物——岘港心中的遗产”开幕式,同时向公众介绍该馆经过一段时间升级和陈列空间改造后的新面貌。

活动上的文艺节目。图自越通社

越南传统文化亮相中国香港亚洲文化艺术节

由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与各国领事团联合举办的亚洲文化节吸引了来自本地区及世界各地的30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参加。今年越南的参与还因人民艺术家邓泰山与香港越南人协会的精彩表演而给当地民众和国际友人留下深刻印象,打造出一个多元而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舞台。

越武道在法国蓬勃发展,逐渐成为法国乃至欧洲广受欢迎的体育文化项目。。图自越通社

越武道成为欧洲的越南“文化使者”

2025 年陈辉方锦标赛暨国际武师考试近日在法国举行,再次肯定了越武道作为连接越南与国际社会的重要文化桥梁的地位。该活动吸引了来自法国、比利时、荷兰及多个欧洲国家的 320 名学员和 31 位武师参加。

越南驻法国大使丁全胜、AVSE Global主席阮德姜教授、越南电影发展促进协会主席吴芳兰共同主持新闻发布会。图自越通社

“越南电影周——光影之旅”:法越文化的桥梁

“越南电影周——光影之旅”将于2025年12月5日至12日在欧洲最大的电影院Le Grand Rex举办。活动将展映17部影片,包括长篇故事片、纪录片及短片,这些作品均为1975年后制作,其中部分作品将在欧洲首次公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