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手机出口额增长令人瞩目

2013年,手机及其零配件一跃成为越南出口金额增速最快的产品。
2013年,手机及其零配件一跃成为越南出口金额增速最快的产品。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前11个月,越南手机及其零配件出口金额达202亿美元,同比增长78.4%,在出口额最高的产品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这也是5年来,出口额最高和增长速度最快的产品。截至目前,越南手机产品已远销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简称阿联酋“UAE”)、德国、奥地利和英国等是越南手机及其零配件4大销售市场,其出口金额达约10亿美元以上。其中,阿联酋以从越南手机及其零配件出口金额为29.6亿美元(同比增长154.34%),相当于越南手机及其零配件出口总额的16.49%,是越南手机及其零配件最大进口国。其次是德国,进口金额达13.6亿美元(同比增长42.98%),占越南手机及其零配件出口总额的7.55%;奥地利进口额达12.9亿美元(同比增长109.92%), 占7.2%,排在第三;英国进口额达12.3亿美元(同比增长47.86%),占6.27%。

据越南有关管理机构表示,越南手机出口总额保持逐年增长趋势。2010年,手机出口金额在越南出口金额排行榜上居第8位。然而,近几年来,越南手机产业迅猛发展,出口总额也随之而增,超过一直保持较高出口金额的纺织服装、油气、鞋类等产品。2011年,越南手机及其零配件出口总额与2010年相比增长198.4%。2012年,涨幅略降,为98.8%,但与2010年相比,仍高出4.5倍。凭借这一迅猛发展态势,2013年,100%的增长率这个目标是垂首可得的。自2013年6月起,手机的出口金额已超过纺织服装出口金额,跃居榜首。2012年,手机出口总额达127.17亿美元,与2011年相比翻了一番,超过原油的出口总额,排在第2位。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前6个月,越南手机及其零配件的贸易顺差分别达8.12亿美元、36.7亿美元、76.7亿美元和60.91亿美元。

目前,越南的手机出口组装领域主要由外国企业投资,占98.2%。三星、诺基亚和LG等外国三家大型集团已在越南投资兴建手机生产厂,以满足越南国内消费和出口需求。

行内专家预测,未来几年,越南手机出口总额将持续增加。(越通社-VNA)

更多

绿色物流对促进出口活动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图自越通社

绿色物流:从成本压力到竞争优势

越南出口行业正在面临历史性转折,不仅面临激烈的价格竞争压力,还承受着全球新的“游戏规则”——绿色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被视为经济“命脉”的物流行业也面临两大压力,即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6%至20%,几乎是全球平均水平11.6%的两倍,以及运输工具碳排放的减少压力。

越南与俄罗斯开展海洋和大陆架考察活动。

越南与俄罗斯开展海洋和大陆架研究合作

11月21日上午,越南科学技术翰林院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在河内联合举行研讨会,介绍并评估乘坐俄罗斯“拉夫连季耶夫院士号”科考船在越南大陆架开展的第二次联合海洋考察活动的初步成果。

资料图:FPT大学生正在上课。图自越通社

人工智能正在重塑越南半导体生态系统

人工智能(AI)的爆发为越南半导体产业带来了转折点。越南从主要从事加工和测试,到如今已有机会更深入地参与全球价值链,AI不仅创造了新一代芯片的需求,也重新塑造了智能工厂的设计、生产和运营方式。

资料图。图自越通社

第57号决议:建设专业化、现代化的行政体系

越共中央政治局于2024年12月22日签发关于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突破发展的第57号决议(57-NQ/TW)正由各行业和地方本着快速、强有力、可持续、安全的方针深入、广泛而高效地落实。各产业和地方正积极从被动接受行政手续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创新、服务人民和企业的状态。

越南自主研发的多功能迷你电动货车正式亮相。图自越通社

越南自主研发的多功能迷你电动货车正式亮相

在2025年11月12日至15日于河内国际展览中心(I.C.E)举行的“2025年河内重点工业产品展览会”(Hanoi MIP Fair 2025)上,太兴股份公司(Thái Hưng Corp)正式推出了首款完全由越南设计和生产的电动货车——GIO Tano 250。

与会代表合影留念。图自越通社

越南与印度推动创新合作

越南与印度的关系正从传统合作向以创新、科技和数字化转型为基础的合作转变。“创新之门”(Innovation Gateway)倡议是一个重要平台,有助于越南初创企业深入了解印度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并拓展市场机遇。

资料图。图自越通社

越南迎来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投资热潮

应用人工智能的数据中心(Data Center AI)投资热潮正在越南迅速蔓延。国内外一系列企业相继宣布数十亿美元规模的项目,使越南成为该地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新兴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