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各省市社会组织向特困家庭和橙色剂受害者赠送春节礼物

据越南《人民报》报道,值2015年乙未春节之际,南定省橙色剂受害者协会向家境特别困难的橙色剂受害者赠送134份礼物,每份值为30万至50万越盾不等。

据越南《人民报》报道,值2015年乙未春节之际,南定省橙色剂受害者协会向家境特别困难的橙色剂受害者赠送134份礼物,每份值为30万至50万越盾不等。

南定省橙色剂受害者协会举行仪式,向意安县范文亯、南定市邓文昌和南直县范文哥等三名橙色剂受害者家庭赠送抚恤房。每间抚恤房值为几亿越盾,其中南定省橙色剂受害者协会资助5000万越盾。

·胡志明市农民协会同胡志明市电视台2月2日联合启动第7次“春节期间为本市贫困农民做好事”活动,旨在照顾本市7000多个贫困农户和相当贫困线农户。本活动呼吁捐款建设50间爱心房,购买5000个储水箱和5000张保险卡,赠送5000个春节礼物,颁发1000份奖学金,总经费为180亿越盾。

·2月2日,承天顺化省红十字协会透露,值传统春节来临之际,本协会各级分会向当地特困伤残军人和橙色剂受害者家庭赠送每份值为50万越盾的360份春节礼物。

值此之际,本省橙色剂受害者保护基金会呼吁捐出5多亿越盾,每个县、市呼吁捐出1多亿越盾,用于扶助优抚家庭及橙色剂受害者在生活中迎难向上。承天顺化省外事厅向丰田县广福乡、广寿乡及希阿镇贫困户及学生赠送221份礼物。

·兴安省劳动荣军与社会厅2月2日向2015年乙未春节和青黄不接时节面临饥饿风险的168户家庭提供8.4吨大米,每户50公斤大米。

·顺化师范大学团委和顺化市公安局团委配合举行2015年“亲爱春节”活动,向本市贫困儿童赠送100份春节礼物。

·北件省电力公司组织两个干部工作组前往佐屯县、新市县、白通县和北件市镇向当地优抚家庭和贫困户赠送每份值为50万越盾的400份礼物。(越通社-VNA)

更多

途经得乐省的一段铁路被洪水冲毁。图自越通社

越南铁路部门继续停运11月25日至27日部分列车

受中部以南地区(谣池—芽庄区段)洪涝灾害影响,越南铁路运输股份公司发布通报,从即日起至11月27日继续停运部分客运和货运列车,同时缩短途经谣池至芽庄区段的客运列车运行区间。

出席会议的越南代表团。图自越通社

越南退伍军人企业模式在地区广受关注

据越通社驻雅加达记者报道,第二届东盟退伍军人联合会企业论坛(VECONAC)于11月24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吸引地区内多国代表出席。从事水产品、农产品、设计、建筑等领域的15家越南企业参加了论坛。

许多组织和个人都在向洪水灾民伸出援手。图自西贡解放报

Vingroup 再拨5000亿越盾支援越南中部救灾重建

面对中部各省因持续暴雨洪灾遭受的重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Vingroup 集团已紧急致函政府总理、各位副总理及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表示将追加 5000 亿越盾用于抢险救灾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欧盟救援物资。图自越通社

越南接收欧盟的救援物资

11月24日上午,越南农业与环境部堤防与防灾管理局接收了从卢森堡运抵河内内排国际机场的欧盟救援物资。

越通社社长武越庄参加活动。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发起为受洪涝灾害影响民众捐款活动

发扬团结精神,响应“全民支援中部与西原地区同胞克服洪涝后果”的号召,11月24日上午,越通社在河内李常杰街5号国家通讯中心举行“支持同胞克服洪涝灾害影响”启动仪式。

众多个人、家庭、企业和机关单位主动将物资运送到救援接收点。图自越通社

首都与全国同心协力 共助中部灾民渡过难关

近日,河内市多个救援物资接收点持续收到社会各界为帮助中部地区同胞克服暴雨洪灾影响而捐赠的大量款项与物资。在首都各级政府、团体组织及民众的积极响应下,各项援助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展开,凝聚了社会各界的力量。

得乐省公安力量为深度受淹地区群众运送食品。图自越通社

📝时评:越南两级地方政府抗灾实践 有力回击不实言论

2025年10月和11月,越南南部与中部地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暴雨和洪灾,这对当时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两级地方政府模式构成了巨大挑战。但通过这次灾害,许多省、市和基层都证明了“四个就地”方针在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的有效性。

旅法越南人代表在塞尔吉市文化节上表演节目。图自越通社

法越携手跨越边境 支援顺化古都克服灾害损失

在越南顺化市及中部多省正遭遇多年未遇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背景下,顺化市与法国塞尔吉市之间的合作关系已成为关键支柱。从地方政府到文化社会组织以及旅居法国越南人社群正一齐行动,及时支援顺化古都渡过难关。

救济大米被运往遭受洪水严重影响的地区。图自越通社

国际媒体:越南政府加大力度 全力应对洪灾

国际社会高度评价越南在此次灾害中的迅速反应、强有力的指导以及各力量之间的高效协同。诸多国际媒体机构和组织普遍认为,这充分展现了越南在气候变化日益复杂背景下应对自然灾害和保护人民安全的能力、团结精神和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