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传统虫胶清漆的秘密

很久以前,古代越南人就会用木材制作各种家用品。为了保护木制品,提高耐久性,防虫防蛀,他们还发明了多种涂料及其使用技术。其中就包括越南民间著名的虫胶清漆。
很久以前,古代越南人就会用木材制作各种家用品。为了保护木制品,提高耐久性,防虫防蛀,他们还发明了多种涂料及其使用技术。其中就包括越南民间著名的虫胶清漆。

这是越南木制手工艺村的独门秘诀,其原料、配方和上漆技术都只传家人,绝不外宣。

为了解越南民间虫胶清漆的配方秘密,我们来到河内36条古街中以漆业著称的箱行古街(Pho Hang Hom)。在这段不到一公里的路上,共有数十家木制品和涂料商店,买卖红火。

来这里后,我才知道,原来民间私藏的虫胶配方现在已经有了现代科学配方。一家油漆店的老板娘阿福向我们介绍,上世纪7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南生产虫胶片的作坊也越来越多。

她说:“以前,每片虫胶片要用黄金来买,被视为家财。由此,从事上虫胶清漆的油漆工要有很高的水平,熟记虫胶与酒精的配比,绝不能浪费。 ”

谈到这儿,我们知道了虫胶配方的秘密已经被科学破解,但如何将曾经金贵的虫胶片变成木制品清漆并上漆也不是件简单的事。

为了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按照阿福的指点赶到了罗城堤街,这里被称为木器仓库,整条街有一百多个木器厂,一天到晚凿木刨木声不绝。

用砂纸打磨木制品是上清漆的第一道工序。如果木制品不打磨平滑,虫胶清漆就上不了或效果不佳,因此,工人要细细打磨,有时要花几个小时才能做好。

表面打磨好后,油漆工才开始上漆,听着简单,但这是最重要的工序之一,也最能体现油漆工的水平。

一名喜爱木制品的老人阿勇告诉我们:“上漆,虽然上三次是上,上十次也是上,但上得越多越均匀,虫胶的色泽就越好。高水平油漆工的产品一眼就能看出来,表面很平,木纹明显,颜色也很好看,凑近瞧,可以看到表面上有一层很薄的清漆。”

据介绍,调制虫胶清漆所用的酒精蒸发时间对上漆有很大影响,如果没有完全蒸发就很难上漆,但蒸发时间太久也会造成表面不平。平均每次完全蒸发的时间为半个小时,要上十次漆就得花上半天的时间。

厂里的油漆工阮文雄说,以前,箱行街油漆工被视为业内的高手。他们有一种叫做“火中上漆”的手法,就是油漆工用火点刚刚上漆的木制品,清漆中含有高纯度酒精,一点就着,油漆工也顺着火势上一层新漆。这样做,既能减少等待清漆中酒精蒸发的时间,又能连续上漆,避免造成漆层不匀和漆面粗糙。

阿雄高高兴兴地给我们看已经完工的木制品,看上去,一块无知无觉的木头就仿佛注入了灵魂,表面硬实、颜色沉厚,自然纹理明显。

他说:“每种木材有不同的纹理,条纹乌木黑白分明、福建柏木小而细密、红橡木纹络浅红,这些木材如果上虫胶清漆,效果就十分好,既能保护木材,又能保留自然木香。清漆上得好,木制品可以用数十年不坏,越用越好。这也是现在的清漆比不上的。”

听了阿雄的话,我突然想起家里奶奶传下来的望天木柜子,经过这么多年,还完好如新。

小时候,我常想柜子里藏着奶奶的秘密,现在我才知道,那些秘密不只是藏在柜里,就是柜门上的虫胶清漆里也有着这么有趣的秘密,一种与岁月长存的秘密!(来源:越南之声-VNA)

更多

洪水上涨迅速,并于11月17日下午达到峰值。图自越通社

庆和省以最高应对级别全力抗击暴雨洪灾

面对持续发展的复杂暴雨洪灾形势,庆和省已启动最高级别应对措施。17日晚,省委书记严春成亲赴重点危险区域实地检查,要求各级地方政府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以最高标准全面落实防洪防涝部署。

海警第一区司令部第 11 支队与越共兴安省宣传和民运部在兴安省东太宁乡联合举办了“海警与渔民同行”计划。图自越通社

提高渔民对打击非法、不报告和不受管制的捕捞活动的意识

海警第一区司令部第 11 支队与越共兴安省宣传和民运部在兴安省东太宁乡联合举办了“海警与渔民同行”计划。活动吸引了近 200 名渔民、优抚家庭以及当地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长参加。活动期间,第 11 支队向东太宁乡的伤残军人及困难家庭赠送了 30 份慰问品。

2025年7月洪灾导致乂安省美理乡数百间房屋受损。图片:越通社发

乂安省接受国际援助 支持受灾民众

乂安省人民委员会11月16日透露,该省已批准接收由Stichting Oxfam NOVIB组织越南代表处资助的“国际援助乂安省自然灾害灾后重建项目”。这是一笔无偿援助,旨在帮助900户在2025年第三号台风中受灾严重的贫困户、相对贫困户及易受影响群体。

日本境内参与人数最多的越南国旗人形拼图活动现场。图自越通社

民族大团结日活动首次在海外举行

值此越南祖国阵线传统日95周年(1930.11.18-2025.11.18)之际,越南驻福冈总领事馆与旅居福冈越南人协会于11月16日联合举办"在日九州地区越南民族大团结日暨2025年九州越南人体育大会"。

布沥(Bù Lạch)草地有机腰果农业合作社社长氏快与越南英特斯纳克腰果有限公司代表签署腰果收购合作协议。图自同奈报。

从山村走向国际市场

现年41岁、居住在同奈省寿山乡的墨侬族女士氏快(Thị Khưi)不仅继承祖辈建设家乡的事业,而且还成为当地少数民族地区一家合作社的主任,率先把越南农产品带到世界,同时推动可持续的有机农业发展,帮助当地少数民族同胞过上富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