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联第132届大会:深深地打上越南烙印

在越南举办的各国议会联盟第132届大会已圆满成功。越南为议联第132届大会做出充分准备,给国际友人留下深刻印象,在他们心中塑造一个和平友好的越南形象。
在越南举办的各国议会联盟第132届大会已圆满成功。越南为议联第132届大会做出充分准备,给国际友人留下深刻印象,在他们心中塑造一个和平友好的越南形象。

第一个印象就是越南无微不至的准备工作。从街道装饰、社会安全秩序、接待工作到志愿者队伍等,一切一切都从大会举办前数个月开始准备好了。越南的亲善好客给首次次访越的代表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泰国立法顾问La-Or Putornjai说,“一抵达越南机场时,我们就受到东道国——越南的热烈欢迎,让我觉得像回家一样。我认为,越南已为议联第132届大会做出了非常周全的准备。”

塞拉利昂议会代表Hon Rosaline TSmith说,“我认为,越南为举办此次外交活动做出很好的准备,其中亲善好客这一特点是非常明显的。回国后,我会向我国人民传达越南人非常友善,在河内几天我们已受到了隆重的款待等信息。”

历时5天的本次大会上,越南代表团已充分发挥东道国的作用和作为各国议联成员的责任心,主动积极建言献策,并获得大多数代表的支持。

比利时参议员Pol Van Den Driessche说,“我从来没参加过那么隆重的会议。本次会议上,我看越南国会特别关注大会上提出的各项问题,并积极提出意见建议。”

大会期间,与会代表还有机会欣赏带有越南传统文化特色的丰富艺术表演节目和品尝美味菜肴,让代表们回味无穷。

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国议会联盟秘书长M.E.Kilic说,我向越南各级政府机构和志愿者为本届大会所做出的精心准备表示感谢。我曾7次参加过各国议会联盟大会,我认为越南是举办得最盛大壮观并取得圆满成功的国家之一。

通过代表们的感想,我们可以相信本届大会越南已做得很好,给外国朋友留下深刻印象,深深地打上越南烙印。(越通社——VNA)

更多

范明政总理会见韩国总统李在明。图自越通社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会见韩国、印尼和新西兰领导人

10月27日上午,正在马来西亚出席第47届东盟峰会及相关会议的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分别会见了韩国总统李在明、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苏比延多、新西兰总理克里斯托弗·拉克森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

范明政总理出席会议。图自越通社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出席东盟—韩国领导人会议

10月27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相关峰会进入第二个工作日,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与东盟各国领导人及韩国总统李在明共同出席第26次东盟—韩国领导人会议。

工作会谈现场。图自越通社

越南与美国讨论经贸关系及潜在合作领域

越南工贸部10月27日透露,陪同范明政总理出席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47届东盟峰会及相关会议期间,越南工贸部部长阮鸿延于10月26日与美国负责经济增长、能源和环境事务的副国务卿雅各布·赫尔伯格(Jacob Helberg)举行工作会谈。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图自越通社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出席第五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会议

10月27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的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相关高级会议框架内,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与东盟各国及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中国等伙伴国领导人共同出席了由本届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主持的第五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

英国共产党党员、越南政治历史研究学者基里尔·惠特克。图自越通社

英国学者:苏林总书记访英将开启越英关系新阶段

英国共产党党员、越南政治历史研究学者基里尔·惠特克(Kyril Whittaker)表示,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将于10月28日至30日对英国进行正式访问。此次访问不仅将进一步推动两国良好合作关系的发展,也为英国政府借鉴越南快速发展经验创建平台。

越南驻英国大使杜明雄。图自越通社

苏林总书记访英之旅:全面推动越英合作关系发展迈上新台阶

在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林偕夫人及越南高级代表团应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基尔·斯塔默邀请于2025年10月28日至30日对该国进行正式访问前夕,越南驻英国大使杜明雄就此访对正在蓬勃发展的越英战略伙伴关系的意义接受越通社记者采访。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与东盟各国领导人齐聚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共同出席第47届东盟峰会全体会议及非公开会议 图自越通社

凝聚东盟战略力量 共促包容与可持续发展

2025年10月26日,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与东盟各国领导人齐聚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共同出席第47届东盟峰会全体会议及非公开会议。本届峰会由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主持。在会议发言中,范明政总理强调,“包容与可持续”是东盟的战略选择和战略要求,并建议东盟应充分发扬三大战略力量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