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舞成为泰族人精神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群舞是泰族同胞的文化特色之一。每逢传统节日来临之际,无论身处奠边、莱州、山罗、安沛还是清化省,泰族同胞都兴高采烈参加群舞表演活动。
 群舞成为泰族人精神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ảnh 1泰族群舞表演。图自互联网


越通社河内——群舞是泰族同胞的文化特色之一。每逢传统节日来临之际,无论身处奠边、莱州、山罗、安沛还是清化省,泰族同胞都兴高采烈参加群舞表演活动。

提到泰族文化,不可不提到群舞。这是安沛省乃至西北山区充满社区文化特色的活动。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泰族文化节上,安沛省泰族人已共同表演6个古老舞曲,其中包括《手拉手》、《抛围巾》、《进退群舞》、《四分》、《捧巾请酒》和《走圆圈拍手》。这些曲调都体现人民对硕果累累的劳动生产成果的喜悦。通过这些舞曲,我们多次可以看到土锦围巾的影子。这些围巾由泰族少女使用灵巧双手编织而成,彰显泰族人的文化特色和精神之美。

安沛省文震县义路市居民-刁氏香:“来到这个节日,我们带来6个古老舞曲。这些舞曲是泰族祖先传承下来的。现在的群舞曲调都来源于这6个古老舞曲。而每个舞曲都深刻的印在我们心里。”

奠边省泰族群舞与莱州省泰族竹竿舞的结合创造了充满活跃、友爱和团结的气氛。在整个广阔的西北山区空间中,鼓声、竹竿声融合在一起,激发人民对生活的热爱,让人与人变得更为亲近、更为团结。

莱州省峰土县居民-农文瑙:“我们一般在春节、婚礼、社区活动和农闲时表演群舞。以前都没有什么具体计划,农闲时大家都聚集在一起,一起唱歌跳舞。这样的活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趣,更幸福。”

随着泰族人的搬迁和定居,群舞已经形成并不断发展,成为泰族同胞生命力远强且充满文化特色的民间舞蹈类型。群舞具备较强的社区性,是泰族人的沟通交往工具。与此同时,群舞也是泰族人的精神寄托载体,充分体现他们的心思情感、民间知识、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完)
越通社

更多

用楮纸制作的产品的销售空间。图自《越南画报》

安泰村:重现河内楮纸记忆

安泰村被誉为升龙地区楮纸制造业的“摇篮”。昔日,捣碎构树皮的槌声,以及纸张滤槽中潺潺的水声,曾是耳熟能详的声响,与昔日河内几代人的生活紧密相连。

培养新时代越南妇女 使其真正成为发展的动力

培养新时代越南妇女 使其真正成为发展的动力

1930年10月20日,越南妇女联合会正式成立。2010年10月15日,越共中央书记处签发第382/TB-TW号通知,正式承认10月20日为“越南妇女节”,体现党对妇女作用及妇女组织在国家革命事业中所作贡献的重视。

亚太地区UNESCO协会联合会秘书长铃木裕司发言。图自越通社

越南与日本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合作

越通社驻日本记者报道,10月17日,越南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协会联合会在东京举行主题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动力》的国际研讨会。

越南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团长阮氏云英大使在会上发表讲话。图自越通社

UNESCO通过越南关于“文化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倡议

越南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团长阮氏云英大使在会上介绍了该倡议。她强调,该倡议的总体目标是发挥文化在促进各国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极为重要作用,同时为应对时代复杂挑战作出贡献,确保所有人拥有安全繁荣的未来。

春曲的曲调多样,皆带有清新明快、充满民间气息的旋律,极易打动人心。图自越通社

春曲——源自祖地的非遗瑰宝

在越南民间艺术的宝库中,富寿省的春曲(Hát Xoan)是一种与雄王祭祀信仰——民族建国的根源紧密相连的独特艺术形式。以质朴的旋律、朴实而富含文化意蕴的歌词,春曲不仅反映了祖地居民的精神生活,还为越南在世界遗产版图上确立文化身份作出了贡献。

首都河内解放71周年:河内不断融入与发展

首都河内解放71周年:河内不断融入与发展

1954年10月10日,河内正式解放,这一天成为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里程碑。历经九年艰苦的抗法战争后,首都河内张灯结彩、旗帜飘扬,热烈欢迎凯旋归来的解放军。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是越南民族争取独立征程上的辉煌篇章,更开启了河内建设、革新、融入与发展的新时期。

河内首届世界文化节将于10月10日晚在河内升龙皇城正式开幕。图自越通社

河内首届世界文化节即将举行

首届河内世界文化节开幕式预计将于10月10日晚在河内升龙皇城举行。这是由越南文化体育与旅游部同外交部及河内市人民委员会联合举行的一项具有全球规模的对外文化盛事,旨在弘扬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并加强各国民间交流。

参加“探索遗产-传播精华”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图自广宁报

2025年安子秋季庙会——禅意与遗产交融的旅程

2025年安子秋季庙会近日在安子名胜遗迹区竹林宫热闹开庙,主题为“禅定秋色”,向游客呈现一场融合佛教精神与文化遗产的盛会。该活动不仅帮助人们了解竹林安子禅宗的核心价值,更是弘扬被誉为“交州第四福地”的历史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