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届釜山国际电影节:越南年轻导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年是越南第一次有七部影片和三个项目参加釜山国际电影节,标志着越南影片在“出海”征程中的进步。
第24届釜山国际电影节:越南年轻导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ảnh 1导演郑廷黎明的《妈妈我走了》。图自电影制片团提供

越通社河内——今年是越南第一次有七部影片和三个项目参加釜山国际电影节,标志着越南影片在“出海”征程中的进步。

越南共有7部影片和3个项目参加第24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今年是越南第一次以这么多电影作品参加亚洲最大的电影节之一,标志着越南电影在釜山国际电影节中的进步,同时还为越南电影继续“出海”敞开机会大门。

值得注意的是,参加本届釜山国际电影节的多个导演和电影制片人均为越南年轻且充满潜力的人。

具体的是,在第24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上,越南共有5部长片参与最重要的单元评选之一。导演陈青辉的一部影片入围主竞赛单元“新浪潮”。

导演郑廷黎明的《妈妈我走了》、导演武玉凤的《妖怪哥哥》、导演陈有晋的《甜蜜之家》(Home Sweet Home)和导演阮潘光平的《风的秘密》四部电影参加“亚洲电影之窗”单元。

在上述电影作品当中,只有电影《妈妈我走了》已上映并与国内观众见过面,其余四部电影依然是“未知数”,在今年最后几个月有待解密。

此外,越南还有两部短片《甜与咸》(导演杨妙玲)和《醒悟并做好准备》(导演范天恩)也参加了第24届釜山国际电影节。

越南电影业以新的题材和不同的表达方式有望在第24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上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这些电影里面讲述的故事让外国观众对越南自然风景、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参加第24届釜山国际电影节的越南电影充分展现了越南电影制片人,尤其是年轻导演在题材方面所作出的努力。电影《妈妈我走了》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越南导演郑廷黎明的首部电影作品《妈妈我走了》被视为越南2019年独立电影的一个亮点。

除了上述七部完整的电影之外,越南还有三个电影项目参加2019年第24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框架内的电影市场,即《Skin  of  Youth》(导演阮芳英)、《Picturehouse》(导演阮武严明)和《残酷的狩猎》(导演阮友俊)。

这是各电影组织、电影制片商、电影发行商共同讨论并签署电影版权、电影制作和电影发行合同的良好平台。因此,参与各电影市场、项目市场是越南电影制片商寻找电影投资与制作合作机会的合理举措。

据悉,釜山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96年,是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电影节之一,引进釜山市政府、电影界、企业界以及全球电影人的目光与关注。该电影节每年9月至10月间在韩国第二大的港口城市釜山举行,介绍精挑细选的300部电影,生动真实地反映了亚洲当代电影的整体面貌,为亚洲电影走向世界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完)


越通社

更多

展览上展示的面具。图自越通社

越南面具亮相在印度举行的亚洲艺术展

主题为 “普拉提鲁帕:亚洲文化交流中的面具”展览7月12日至23日在印度新德里国家工艺博物馆举行。在展览上,公众有机会通过丰收节面具一窥越南民间文化的独特风貌。

2025年夏令营营员们参观龙屋港。图自越通社

2025年越南夏令营:海外越侨青年续写和平篇章

7月14日,2025年越南夏令营” 在胡志明市正式开营。夏令营开营第一天,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越侨青年代表参观了龙屋港——胡志明主席于1911年启程踏上寻找救国之路之地,在龙屋港为胡志明主席献花和上香。

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世界自然遗产——越南广治省的风芽-格邦国家公园扩园决定。图自越通社

世界自然遗产风芽-格邦国家公园扩园方案获批 拓展至老挝欣南诺国家公园

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了世界自然遗产——越南广治省的风芽-格邦国家公园扩园决定,将其扩展至老挝甘蒙省的欣南诺国家公园。调整后的世界自然遗产名称为“风芽-格邦国家公园与欣南诺国家公园”。这一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决定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地质与地貌、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等三个重要标准通过的。

当地政府和农民推销农产品和水果。图自越南之声

逢快乡农民提高果树价值以增加收入

山罗省逢快乡以约 2300 公顷的李子种植面积闻名。此外,还种植多种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的果树。得益于良好的气候条件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当地水果品质不断提高,有利于增加群众收入。

“河内古街味道速写”项目的作品。图自thanhnien.vn

米其林推荐河内街头小吃 为街头美食发展带来新契机

米其林在越南的出现让河内平民餐馆,尤其是路边摊受到了格外的关注。从第一季(2023年)开始,一系列烤肉米线、河内粉和粉卷等餐馆就荣登米其林推荐榜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德金烤肉米线、香莲烤肉米线、李国师 10 号河粉、八坛河粉、东盛鳗鱼粉丝等。

作家黎文操的漫画《蟋蟀骑士》问世仪式。《蟋蟀骑士》成为越南首部完全由人工智能绘制插图的作品。图自hanoimoi.vn

越南艺术家应用人工智能为图像产业开辟新路径

人工智能(AI)正在为越南图像领域打开全新创作空间。从漫画、插画、动画电影到电子游戏,带有越南文化特色的项目正逐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以优化制作流程、提升质量,并在叙事方式上实现突破。

安子竹林禅院位于广宁省安子名胜历史遗迹区的安子山上,是陈仁宗皇帝选择修行之地。该寺原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刹,但随着岁月流逝,多数建筑已毁,仅留部分遗迹于地表。2002年,竹林禅院得以重建。图自越通社

越南安子-永严-昆山-劫泊遗迹群申遗成功

当地时间7月12日下午,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7届会议上,会议主席、保加利亚教授尼科莱·涅诺夫(Nikolay Nenov)正式宣布,将安子-永严-昆山-劫泊遗迹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胡志明市历史博物馆的讲解员正在向游客介绍。图自http://hcmcpv.org.vn

着力打造遗产品牌

遗产具有宝贵的历史价值,但想要让公众知晓,充分发挥遗产自身价值,需要采用与时俱进、符合4.0时代趋势的宣传方式。

切实筹备纪念八月革命胜利80周年和9·2国庆节各项活动。图自Vietnam+

切实筹备纪念八月革命胜利80周年和9·2国庆节各项活动

越南文化体育与旅游部在纪念八月革命胜利80周年暨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庆(1945年9月2日-2025年9月2日)活动筹备计划中强调:制定纪念大会、阅兵和群众游行的组织方案,举办文艺演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宣传画创作比赛等将是系列纪念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佛迹寺坐落于赛色塔县,其七层佛塔尤为引人注目,每一层都安置一尊安坐于莲台上的佛像,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图自越通社

佛迹寺:万象中心的越南灵魂

在老挝现代而热闹的首都万象,有一方宁静之地,悠扬的钟声自多年前便回荡于此,成为无数在异乡越南人熟悉的声音。这正是佛迹寺,一座承载着故乡灵气的古刹,是在“万象之国”老挝,越南人社群守护文化、心灵与深厚情谊的精神家园。

第47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现场。图自越通社

第47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开幕

越通社驻法国记者报道,当地时间7月7日,第47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开幕。本届大会将审议30项申遗项目以及2项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地边界重大调整提案。

贯真寺夜游项目“镇武钟声”正在吸引广大公众的关注。(人民报)

激活遗产资源的动力源泉

河内是全国在挖掘遗产价值、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领先地方。该市拥有丰富的有形与无形文化遗产体系,并通过多种形式加以开发,打造出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文化产品。

升龙皇城竖幡竿仪式。图自越通社

越法遗产领域合作的鲜活见证

在2022年设立升龙皇城推广空间的基础上,河内升龙遗产保护中心近日更新并补充了以“古螺——传奇之地”为主题的展览内容,通过图片、视频、二维码互动展示等方式,生动再现古螺的非物质文化价值,包括节庆、饮食、风俗习惯,令观众耳目一新。

附图。图自越通社

越南12大文化产业展预计将于8月底开展

按计划,题为“创意与设计”的12大文化产业展将于2025年8月28日至9月5日在河内举行。这是在庆祝越南国庆80周年之际举办的越南经济社会成就展览框架内的一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