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江省岱依族的高脚屋

距河江省河江市6公里的凤度乡夏城社区文化旅游村是一座岱依族村落,其传统住房至今依然得到完好保存。

距河江省河江市6公里的凤度乡夏城社区文化旅游村是一座岱依族村落,其传统住房至今依然得到完好保存。高脚屋对岱依族具有重要地位,不仅保留其文化和精神价值,也是夏城村村民心中的一种象征。

夏城村给远方来客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岱依族的高脚屋。一座座小小的高脚屋坐落在起伏的山上,背靠山坡。

夏城村的100多座高脚屋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价值,是每个家庭和每个家族的博物馆。阮氏典大娘一家住在父母为她搭建的高脚屋里。她告诉我们,住惯了就不想搬到其他地方去了,只是把老屋修了一下。

她说:“现在,我们老两口儿已把老屋修好了。修的时候要到林里找木材。砍树时,村里人都来帮忙。只要看到自己要修房,村里人自然就会前来帮忙。”

搭建一座高脚屋很费功夫。为准备柱子、木板、棕榈叶等,村民要到森林深处和高山上选择生长多年的大树。

村民阮氏槐表示:“我用了近十年时间准备材料才搭起了这座高脚屋。房柱子要用蚬木、栎木。祖辈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老一辈的风俗习惯不能丢。”

凭借极富才华的民间艺人灵巧的双手,岱依族传统住房不用钉子和铁质结构,只需用橼子、柱子和榫头就能搭起来。岱依族高脚屋的地板距地面两米。这一高度既可以防止猛兽来袭,又能用作粮库。

这里的高脚屋屋顶是用棕榈叶铺的。棕榈叶使岱依族的高脚屋变得更为秀气、更具柔性。每座高脚屋的屋顶需要1000多片棕榈叶。搭建高脚屋不是一家的事儿,想要住上漂亮的房子,必须得靠亲戚和邻里乡亲帮忙。

阮氏槐大娘接着说:“仅砍棕榈叶就得花3天。只要告诉村长,他就会把通知写在公告栏上,全村人都来帮,不用一个个说。自己则要做饭请大家。这就是村规,多年来都这样。要用厚厚的棕榈叶铺屋顶。铺满整个屋顶得用1100片。用棕榈叶铺屋顶,既凉快,又通透。棕榈叶屋顶不怕冰雹,寿命有30多年。”

高脚屋的使用面积很大,屋内分为多间房,每间都有其功能。中间的放祭台,以祈求祖先保佑全家平安、富足、幸福。其他的房子供家人使用或存放东西。虽然分为多间房,但房子之间没有隔断。据阮大娘介绍,岱依族的房子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卧室也不例外。

她说:“岱依族没有做卧室的习惯。现在,我们用的是‘风帐’,类似于门帘)。过去用的是棕色的纱布帐。外面的人看不到里面。但里面的人却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外面。就像我家吧,有7个人住在一起。”

高脚屋的楼梯也是木质的,有九级,象征着岱依族女性的魂魄。岱依族还有个观念,9级台阶象征着爱情的9个级别。爬9级,到第10级就走进家里,这样这一家的孩子才能娶到媳妇或嫁出去。有客人来时,主人要到阶梯下迎接。客人爬梯子时,主人要走在后面,以保护并引导他们。

和泰族、芒族高脚屋不同的是,岱依族的高脚屋只在楼梯处设一道门。上了楼梯便能进家里并开始进行各种日常活动。由此,用来搭建房子的竹子或木头,其梢头都要朝着家门。这也是岱依族住房的一种别具一格的特征。(来源:越南之声)(越通社-VNA)

更多

位于河内市怀德县的 “蕉园”考古遗址于1969年被发现。图自越通社

首都河内近四千年历史的古老村落

位于河内市怀德县的 “蕉园”考古遗址于1969年被发现。这里生动反映了古代居民在升龙—河内地区近四千年间持续居住与发展的过程,贯穿冯元—铜逗—丘门—前东山—后东山等多个文化阶段。

与会演讲者和专家在研讨会上重点分享了在构建电影制作环境方面的国际经验、各地方对摄制组的支持政策、电影产业的国际合作趋势等。图自越通社

让越南成为国际摄制组的理想目的地

11月23日,在2025年第24届越南电影节框架内,越南文化体育旅游部电影局与胡志明市文化体育局、胡志明市发展研究院在胡志明市联合举行主题为“吸引摄制组前往各地方拍摄的现状与措施”的研讨会。

各式花样诱人的螺类美食,吸引食客品尝。图自越通社

跻身米其林“美食版图”的魅力目的地

为落实《至2030年胡志明市旅游业发展方案》中关于发展美食旅游的目标,胡志明市旅游局持续携手企业,推动旅游产品与美食文化深度融合。胡志明市正逐步成为米其林“美食地图”上的亮眼坐标,朝着建设国际美食旅游中心的目标不断迈进。

法国钢琴家达娜·乔卡利。图自因特网

法国钢琴家达娜·乔卡利在越南巡演

11月29日至12月7日,法国著名钢琴家达娜·乔卡利(Dana Ciocarlie)将在越南展开特别巡演,携演出项目“跨越两条河流、两种文化与两种感知的音乐对话”。

新闻发布会现场。图自人民报

2025年第四届亚欧新音乐节即将举行

由越南音乐家协会同中央各部委、行业与河内市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亚欧新音乐节将于2025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在河内市与富寿省举行,吸引国内外近300名代表和艺术家参加。

法国专业航空网站air-journal.fr屏幕截图。图自越通社

越南旅游业实现突破性增长 法国客源市场表现强劲

法国专业航空网站air-journal.fr最新报道显示,2025年成为越南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十年前,越南每年仅接待国际游客约800万人次;如今,这个“S形国度”已跃升为亚洲增长最快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广宁省下龙湾。图自越同社

传承与弘扬文化遗产 共建可持续的未来

四千多年的历史为越南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不仅是民族的无价之宝,还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全球化、城市化加速的背景下,保护和弘扬文化遗产成为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

2025 年河内木偶舞节吸引众多民众和游客关注。图自越通社

越南优先发展10个支柱文化产业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签署第2486/QĐ-TTg号决定,批准《至2030年越南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及2045年愿景》(以下简称《战略》)。战略中确定优先发展电影,美术、摄影与展览,表演艺术,软件与娱乐游戏,广告,手工艺品,文化旅游,创意设计,电视与广播,出版等10个支柱文化产业。

嘉来省民族乐器演奏。图自越通社

保护文化特色 打造可持续未来

80年前的1945年11月23日,胡志明主席签发第65/SL号法令——越南关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第一部法令,成为越南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坚实基础和指南针。基于第65/SL号法令的历史意义,2005年2月24日,政府总理颁布了第36/2005/QĐ-TTg号决定,将11月23日定为“越南文化遗产日”。

代表们参加专题展“国家宝物——岘港心中的遗产”剪彩仪式。图自越通社

岘港向公众展示16件国家宝物

值此越南文化遗产日(11月23日)20周年之际,19日下午,岘港占婆雕刻博物馆举行专题展“国家宝物——岘港心中的遗产”开幕式,同时向公众介绍该馆经过一段时间升级和陈列空间改造后的新面貌。

活动上的文艺节目。图自越通社

越南传统文化亮相中国香港亚洲文化艺术节

由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与各国领事团联合举办的亚洲文化节吸引了来自本地区及世界各地的30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参加。今年越南的参与还因人民艺术家邓泰山与香港越南人协会的精彩表演而给当地民众和国际友人留下深刻印象,打造出一个多元而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