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越中友谊的实物

据《越南之声》,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越南学校纪念馆收藏着于上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在中国留学的越南师生的一千件实物和图片。这些实物和图片承载着越中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承载越中友谊的实物 ảnh 1附图。(图片来源:越南之声)

越通社河内——据《越南之声》,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越南学校纪念馆收藏着于上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在中国留学的越南师生的一千件实物和图片。这些实物和图片承载着越中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越南学校纪念馆坐落在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校园内。在纪念馆正门的墙上有一块牌子,说明这里曾是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越南育才学校、少年军校、阮文贝学校、武氏六学校和中央民族学校等的疏散地,以保障越南师生的生命安全。在中国朋友的帮助下,这些学校在抗法抗美两场战争期间和南方解放、国家统一后共培养了一万多名干部。
恰逢越中建交六十周年之际落成的越南学校纪念馆陈列着记录了几代越南留学生难以忘记的学习岁月的实物和图片。
纪念馆馆长阮忠元老师说:“我想有价值的实物有几件。一个是在这读过书的阮善仁校友给纪念馆的题词,有原件在这里,这个是很珍贵的。还有国会主席阮生雄的题词。这是传承历史最好的方式。通过这个纪念馆可让中越两国青年学生了解中越友谊是很源远流长的。而且,我们广西师范大学是在传承中越友谊方面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阮忠元老师带我们参观纪念馆,并指点我们仔细观看每件实物、衣服、落色背包、木桌椅等曾在这里学习的越南学生使用过的东西。阮老师说,每件实物都有着令人动容的故事。“有很小的椅子,供几个月大的越南小朋友用。由于战争关系,他们的父母都参战了,所以把还很小的孩子送到这里。其中很多人后来重访母校,看见这些与他们无法忘记的一段岁月息息相关的东西后非常激动。”
阮老师还讲了当时越南学生在学习、吃饭、劳动中的快乐小事。其中,很多学生后来成为了越南政府的高层领导人。阮老师还讲了其他的故事,如女医生邓海棠救了一位落入化粪池的越南学生,学校请一位北京厨师来为刚来广西不习惯中国菜的越南学生做越南菜等等。
广西师范大学老师卢美念告诉我们,她一生中最为自豪的正是在育才校区越南学校当老师的岁月。因此,直到现在,每次上课,不管是为中国学生还是为越南学生讲课,她都讲育才学校里越中两国师生的故事,让学生们深深感受到越中两个民族的友谊、团结精神和情同手足的历史。
她说:“这座纪念馆对中国和越南大学生来说都是十分珍贵的。现在的大学生在知道这里后都为越中两国不可忘却的这一段历史而引以自豪,并认为要为维护和传承这一良好关系承担起责任。”
越南学校纪念馆不只是保存了一段历史岁月的图片和信息,而且还是珍藏两个民族美好记忆的传统陈列馆,让两国一代代青年增进对前辈的了解并引以自豪。纪念馆建成至今共接待了五万人次游客前来参观。(越通社—VNA)
越通社

更多

研讨会现场。图自越通社

东海问题国家研讨会聚焦科技合作议题

在第十七届东海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越南外交学院11月5日在岘港市同越南海岛局、农业与环境部、岘港市外务局及岘港市人民委员会共同举办了主题为“科技合作: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的2025年东海问题国家研讨会。

坚海特区区委副书记段红唯。图自越通社

对越共十四大文件草案建言:期待对特区出台具有特殊性的机制和政策

对越共十四大文件草案提出意见时,安江省坚海特区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表示,提交越共十四大的政治报告草案充分体现了发展思维上的创新与突破、战略眼光以及建设一个富强、繁荣、幸福国家的宏伟愿景。通过此举,干部、党员和人民积极为党的路线方针建言献策,聚焦国计民生重大问题,并紧密结合地方与国家的发展事业。

林同省代表郑氏秀英发表意见。图自越通社

对越共十四大文件草案建言:文件草案体现发展思维的飞跃

提交越共十四大的各项文件草案正受到专家、学者、管理者以及国会代表的许多反馈意见。各方一致认为,越共十四大的主题体现了战略格局,同时深刻贯彻了民族自立、民族自强的精神,并紧密结合了1.06亿越南人民的意志与智慧。

宁平省南华闾坊党委副书记、人民委员会主席阮文强。图自越通社

越共十四大文件草案意见征询:希望越南文化与人民的传统将继续得到培育和加深

近期,宁平省认真、科学地组织了干部、党员及各阶层人民对提交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草案的建言献策活动。这些民主、客观的意见建议,不仅发挥了各阶层人民的综合智力优势,更体现了大家对一届革新、发展的大会的信任与期待,有助于为国家未来发展制定正确路线、切合实际的目标和有效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