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7年:越南经济画卷上的亮点

2017年,越南经济已经起色,完成或超额完成各项经济增长指标。其中,最突出的是进出口额突破4000亿美元大关,为GDP的二倍,比2011年翻一番。
回顾2017年:越南经济画卷上的亮点 ảnh 12017年,越南经济已经起色,完成或超额完成各项经济增长指标。(图片来源:人民报)

越通社河内——2017年,越南经济已经起色,完成或超额完成各项经济增长指标。其中,最突出的是进出口额突破4000亿美元大关,为GDP的二倍,比2011年翻一番。商品出口额增长率为既定目标的三倍。然而,为了出口活动今后可持续发展,要做的事情仍然繁多。

出口额实现突破性增长

2017年,越南出口的规模及速度都呈现猛增势头,出口额约达2137.7亿美元,同比增长21.7%,创许多年来历史新高。其中,内资企业的出口额达585.3亿美元,同比增长16.2%。外资企业的出口额达1552.4亿美元,同比增长23%。出口活动的增长助推GDP增长,有助于创造出更多就业机会,助推消费。其体现了国内生产活动呈现复苏态势并生产出更多出口商品。

[外国直接投资继续是2016年上半年越南经济画卷中的亮点]


加工工业品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近80.2%,同比增长22.4%。出口额超过100亿美元的加工工业品包括各类电话及其零配件,电脑、电子产品及其零部件,纺织品和服装,鞋类,机械以及设备、工具和其他零配件。上述五类商品出口额达1280亿美元,占加工工业品出口总额的73.5%。农水产品出口额达259亿美元,同比增长16.9%。特别是,果蔬出口额达35亿美元,同比增长44%。

2017年全国商品进口额约达2111亿美元,同比增长20.8%。其中,内资企业进口额达847亿美元,同比增长17%;外资企业进口额达1264亿美元,同比增长23.4%。

2017年,全国实现贸易顺差27亿美元。其中,内资企业实现贸易逆差261亿美元,外资企业实现贸易顺差288亿美元。越南进出口总额突破4000亿美元大关,在六年内增加2000亿美元。

出口市场开发与多样化工作取得积极结果。越南正与世上200多个国家及地区实现贸易来往,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市场约达70个。2017年1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越南对外贸易逆差额为10亿多美元的市场共9个。其中,越南对韩国的贸易逆差额为290亿美元,同比增长55.8%,其次是中国,贸易逆差额达215.9亿美元,同比下降15.3%。越南对上述两个市场的贸易逆差占全国贸易逆差总额的69.5%。

多年来,越南出口商品的共同之处就是主要为原矿产及一些原农产品或者以加工及组装形式并依赖于进口原材料的加工工业品。辅助工业发展缓慢,尚未生产出达标的产品旨在能够加入对出口企业的产品及其零配件供应链。

面向推进出口可持续发展


2017年越南出口活动取得令人印象的结果,其为2018年越南出口继续呈现良好增长势头打下前提。然而要面临的困难仍然种种。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纠纷日益加剧,分裂主义在多地方发生,贸易保护主义在不同的层次上日益盛行,各项自由贸易协定之间的竞争激烈,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宗教纷争不断、种族矛盾激化等。虽然上述背景不直接影响到我国出口市场但其在我们主要市场发生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大。越南在全世界29个出口市场及23个进口市场上的贸易伙伴共200多个,然而对外贸易额增长主要来自于美国、欧洲(其中西欧占优势)、亚洲(主要是中国、东北亚及东盟)等少数地盘。非洲、澳大利亚、南美地区、俄罗斯、东欧、中东、西南亚等其他国家及地区与越南的贸易额远低于双边合作潜力。其中有不少市场是诸多越南人居住的传统市场。

若我们更好地利用包括与重要伙伴的新一代自由贸易协定在内的各项自由贸易协定的话,扩大出口市场规模并实现其多样化是指日可待的。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背景下,海外市场的问题变得日益迫切。大多数越南的进口伙伴都有比越南更高的经济发展程度 ,因此他们可把技术壁垒施加给我们。合作并遵守新条件(有时很严峻并不公平)好像是必由之路。诸如,欧盟关于“非法、未报告、未经规范”的捕捞(IUU )活动的规定、美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 (FSMA) 、日本和韩国关于使用合法采伐木材制作木制品的规定或者部分重点市场有关出口海鲜中抗生素及防腐剂留量的规定。

如果我们不抓紧建立封闭生产流程,对生产流程进行严格把控,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甚至对分销环节进行管控,力争满足进口商对出口商品尤其是出口农水产品的要求,眼前,虽然商品的出口额降幅不大,但是其造成的后果长久,带来的损失难以计算,这还不说到其给越南商品品牌造成的巨大负面影响。

按照已经生效的自由贸易协定,越南商品出口到上述市场时可享受减税待遇。多年来,出口增长是经济增长中的支柱之一,出口增长却依赖于进口活动。外资企业分别占全国进口总额及出口总额的70%及60%,表明其对国家经济的支配角色。我国工业产业主要为加工及组装活动。辅助工业尚未发达之时,我们要进口机械、设备、工具、零配件和材料、燃料等大部分生产材料。因此,出口加工工业品占出口总额的85%左右,而上述进口商品占越南进口总额的近90%。出口额最高的商品是由外资企业生产出的手机及其零部件。出口额超过100亿美元的其次商品都由外资企业生产出来。

众多经济专家指出,同内资企业相比,外资企业的企业资本和股权投资收益率更高。虽然我们已经吸引许多跨国集团的投资资金,但是能够参加生产价值链的内资企业寥寥可数,其参与度也有限。由于实力薄弱,内资企业不能与外资企业实现对接,国家经济随之不能利用外资企业带来的投资资金、技术及管理方式等优势。

需要制定更多指标

外贸进出口数据是评估进出口活动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这还不够。如果仅着眼于增长速度及进出口总额并不惜一切代价促进发展的话,其后果繁多。那就是环境恶化、资源浪费、土地枯竭、水资源及空气污染等。在社会方面上,国内各阶层人民、各地方之间出现贫富差距及经济发展成果享受程度差异。城市化速度太快,工业园区便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等现象带来得失参半的结果。积极的一面是打造出拉动国家进出口活动乃至一切经济的“火车头”。消极的一面是农民失去土地,劳动者尚未培养出扎实的工作作风等。

在中长期间,应制定进出口活动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其中把重点放在国家及每个人民的可持续利益。如果仅依靠于统计数据,难免成绩病发生。例如,某家企业进口技术含量低的产品,进行加工后就把其出口海外。虽然这样做将创造出就业机会并带来令人印象的进出口额,但这类出口商品的加工价值低、在越南的附加值一星半点。从长远来看,其将让我们被甩在后面,尤其是在我们即将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之时。(来源:人民报网)
越通社

更多

研讨会场景。图自越通社

越南企业开拓清真市场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越南工贸部外国市场开发司副司长杜国兴表示,在市场多元化的趋势下,越南企业进军和开拓清真等新兴市场的需求非常迫切。目前全球清真市场规模每年达数万亿美元,消费人数超过20亿,占全球人口的近25%。 ​

越南政府副总理陈红河会见出席“一乡一品”(OCOP)模式高级别跨区域论坛的各国农业部长和高级官员。图自越通社

越南愿与各国分享OCOP发展经验与资源

7月15日下午,越南政府副总理陈红河会见出席“一乡一品”(OCOP)模式高级别跨区域论坛的各国农业部长和高级官员。该论坛由越南农业与环境部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联合举办的。

国家主席梁强发表讲话。图自越通社

梁强主席:海防市投资促进会传达发展愿景

7月15日下午,在2025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第三次会议(ABAC III)框架下,海防市与越南工商联合会(VCCI)在海防市会展中心联合举行题为“新纪元战略目的地——海防市”的投资促进会。国家主席梁强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附图 图自互联网

越南股市:2025年6月HNX流动性增长20%

2025年6月,河内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市场波动较大,HNX(HNX-Index)指数在月初大幅上涨后,月中大幅下跌,下半月趋于回升,收于229.22点,环比上涨5.6%。

把握机遇继续推动第三季度增长

把握机遇继续推动第三季度增长

越南将利用机遇和优势,尤其是新出台的政策措施和两级地方政府模式的有效性,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推动今年第三季度和全年增长。这是政府在6月份政府例行会议和政府与地方视频会议后于上周末颁布的决议中提出的要求。

阮黄龙副部长与英国贸易政策国务大臣道格拉斯·亚历山大(Douglas Alexander)及两国各部委、使馆代表在第14次JETCO会议上合影留念。图自越通社

越南与英国推动经济贸易合作

越南工贸部副部长阮黄龙于7月14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越英经贸合作委员会(JETCO)第十四次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表示,越英经贸合作委员会会议以及《越英自由贸易协定》(UKVFTA)贸易委员会的各次会议,对两国经贸合作的成效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助于解决合作中的障碍,为企业营造更加便利的营商环境。

第58届东盟外长会议场景。图自新华社/越通社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双方合作前景广阔

经过近两年、共九轮正式磋商,《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已于2024年10月基本完成。今年5月,在以视频方式召开的中国—东盟经贸部长特别会议上,双方经贸部长共同宣布完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升级谈判进程。

体制改革拓展房地产投资空间。图自越通社

体制改革拓展房地产投资空间

自2025年7月1日起,越南正式启动两级地方政府新机制。这是行政组织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增强地方自主性,以及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顺化金龙发动机制造工厂汽车制造与装配活动。图自越通社

越南力争实现两位数增长

为了实现2026-2030年阶段经济增长达10%以上的目标需要在国内外面临诸多挑战背景下制定全面战略、大力推进体制改革、有效挖掘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