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对中国在越南黄沙群岛部署地对空导弹做出回应

针对中国在越南黄沙群岛富林岛部署地空导弹的信息,2月17日,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就此事做出了回应。
世界各国对中国在越南黄沙群岛部署地对空导弹做出回应 ảnh 1附图:中国在越南黄沙群岛富林岛部署防空导弹系统(图片来源:Fox News)

越通社河内市——针对中国在越南黄沙群岛富林岛部署地空导弹的信息,2月17日,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就此事做出了回应。

美国福克斯新闻频道(Fox News)引述图像卫星国际公司(Image Sat International)的卫星图片称,中方在越南黄沙群岛富林岛部署了包括八个地对空导弹发射器和1个雷达系统的两组地对空导弹阵地。美国和中国台湾当局证实了上述信息,并表示将“密切跟踪事态发展”。

美国国防部就上述信息回应称,中方上述行为使地区紧张局势升级,同时呼吁有关各方遵守国际法,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五角大楼发言人、海军司令比尔·厄本(Bill Urban)强调,“我们呼吁东海主权声索国公开承诺,相互停止进一步填海造陆、兴建新设施,及争议性的新军事化动作。”

越通社驻华盛顿记者援引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的话称,美国将与中方就东海军事化问题进行“非常认真”会谈。约翰·克里国务卿向媒体强调,“有证据表明中国正在推进军事化,我们对中方此行为深表忧虑。”

美国一些分析专家认为,中方加强在东海的军事存可能会为中方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ADIZ)铺平道路。美国一位官员透露,中方新部署的地对空导弹是红旗9防空导弹(HQ9),射程达200公里,可对飞越该岛附近的飞机构成威胁。

当天,日本共同通讯社对中国在越南黄沙群岛部署先进地对空导弹系统表示严重关切。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Yoshihide Suga)拒绝就上述消息发表评论和证实,但明确指出:“对改变现状及加剧紧张局势的任何单方面行为表示关切”,同时重申,日本“不能认同将其既成事实化”。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Gen Nakatani)呼吁中国就该国在越南黄沙群岛部署先进地对空导弹系统一事作出详细解释。

越通社驻悉尼记者报道,澳大利亚广播公司2月17日称,中国新动态使地区紧张局势加剧。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援引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HarryHarris)的话表示,中国在越南黄沙群岛部署了导弹引发国际社会的担忧,违背其“在东海问题上不搞军事化”的承诺。

正在访问中国的澳大利亚外交部长朱莉·毕晓普(Julie Bishop)会见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后,呼吁东海主权争端有关各方通过和平措施解决分歧。她说,澳方在东海问题上“不偏不倚”,“东海的稳定与和平满足澳方利益”。澳方建议有关各方保持克制以及通过和平措施解决争端。

2月17日,美国和欧盟要求中国遵守国际仲裁法庭有关菲律宾与中国在东海主权争议问题上的裁决。(越通社—VNA)

越通社

更多

洪水对得乐省水产养殖网箱造成了严重破坏。图自越通社

国家银行扩大对受自然灾害影响客户的支持范围

11月25日下午,越南国家银行宣布,已发布第10328/NHNN-TD号公文,要求第8、9、10和11区的信贷机构和国家银行分行重点实施相关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克服2025年10月和11月第12号和第13号台风以及洪水造成的损失,落实政府总理关于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稳定民生。

第十五届国会第十次会议场景。图自越通社

越南第十五届国会第十次会议:强化跨国毒品犯罪协同打击机制

在11月25日下午举行的第十五届国会第十次会议期间,多位国会代表就近期破获的“金三角”至越南1.2吨毒品走私案回应媒体提问。代表们一致认为,当前毒品犯罪呈现明显的国际化、组织化特征,亟需加强预防打击力度,完善跨国协作机制,确保一旦发现跨境毒品案件能够快速响应、协同处置。

越南驻斯里兰卡大使郑氏心。图自越通社

越南与斯里兰卡拓展各潜在领域合作范围

越通社驻南亚记者报道,越南驻斯里兰卡大使郑氏心11月25日在科伦坡会见斯里兰卡环境部长兼斯越友好议员小组主席达米卡·帕塔本迪(Dammika Patabendi),共商进一步深化双边关系、议会合作以及民间交流的措施。

越南外交部副部长黎氏秋姮与欧盟对外行动署亚太总局代理总司长葆拉·潘帕洛尼。图自越通社

越南和欧盟推动全面合作

越南外交部副部长黎氏秋姮11月24日在布鲁塞尔欧盟对外行动署(EEAS)总部与欧盟对外行动署亚太总局代理总司长葆拉·潘帕洛尼共同主持了第六次越南—欧盟联合委员会会议,旨在落实《越南与欧盟全面合作伙伴框架协议》(PCA)。

越南水手在训练中。图自越通社

越中海军编队在北部湾开展联合巡逻

11月25日下午,越南海军第二区171旅09和17编队已返回胡志明市迪耶(Rạch Dừa)坊171旅军港,圆满完成越南海军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在北部湾举行的第39次联合巡逻任务。这是双方自2006年起开展的年度协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