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通社北京——值此纪念越中建交75周年暨“越中人文交流年”之际,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雷小华就两国关系取得的突出成果以及未来两国双边关系中具有巨大合作潜力的领域接受了越通社驻北京记者的采访。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雷小华表示,中越两国友谊是两党、两国历代领导人在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亲手缔造,精心呵护,两国人民热情拥护、广泛参与下共同缔结的,既含有为共同理想奋斗的同志情谊,又饱含亲如兄弟般的手足之情,两国友谊来之不易,弥足珍贵,两国不仅要薪火相传,也要与时俱进让传统友谊散发出新时代的光芒,照亮两国关系发展。
当前两国高层保持密切往来,互利合作成果十分丰硕,两国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最突出的表现是中越关系迈入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新时代,并按照“六个更”总体目标不断走深走实。特别是经贸合作成绩表现尤其亮眼。目前,中国是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越南是中国在东盟国家中的最大贸易伙伴,中越双边贸易额连续4年突破2000亿美元。
雷小华对未来哪些领域是两国双边关系中具有巨大合作潜力做出评价时表示,有两大领域具有巨大合作潜力:一是在互联互通领域,尤其是中越跨境标准轨铁路建设加快推进,两国互联互通建设以及带来的沿线贸易投资的迅速增长,可能在铁路沿线加快形成新的经济走廊。2024年12月10日,中越签署关于跨境标轨铁路合作项目的政府间协议,确定共同修建三条标准轨铁路,分别是老街—河内—海防、谅山—河内、芒街—下龙—海防铁路。三条铁路有两条是经广西方向连接中国,建成后,将进一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增强区域产业吸引力和竞争力,吸引更多企业入驻沿线产业园区,进而加快形成河内—南宁经济走廊。
二是在绿色经济、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等新兴产业,双方优势互补明显,合作潜力巨大。新兴产业不仅是越南实现到2030年成为具有现代工业的中高收入发展中国家,到2045年成为高收入发达国家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个人认为,中国在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领域的技术、资金与人才优势与越南市场需求可形成互补关系。正如苏林总书记表示:“越南将以筹备越共十四大为目标,迈向以民富国强民主公平文明为特征的新的发展纪元,在此过程中将充分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
近年来,中越在光伏、风能、垃圾发电、水电等清洁能源建设领域,合作建设了大量项目,共同开发可再生能源,共享绿色技术,不仅双方从合作中受益,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更多力量。其中,2022年7月,中越合作建成的河内朔山垃圾发电站,项目所在地原来是河内市的主要垃圾填埋场。填埋场对周边环境污染严重,老百姓意见较大,但朔山垃圾发电站建成后不仅给河内提供10%以上电力供应,每天还可处理河内70%的垃圾,使周边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这是中越合作发展绿色经济、改善民生的成功案例。
中越合作建设的嘉莱风电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大容量、高塔筒陆上风电机组,发电量大、占地更少。与同等规模燃煤电厂相比,项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89.7万吨,减排效果显著。
再比如,中越跨境电商直播正热,众多有志于创业的越南青年纷纷到中国、到广西系统学习电商直播知识,积累直播经验和粉丝流量,其中一些青年人成为了越南网红主播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