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通社河内——欧盟、中国、日本等主要市场纷纷收紧进口农产品标准,从积极角度看,将有助于越南农业生产和加工活动更加规范化,这是长期竞争的先决条件。
据越南驻瑞典商务处的信息,目前欧盟(EU)对新鲜农产品实施了更严格的食品安全和可持续性规定。
具体而言,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确保产品质量,欧盟要求进口农产品符合农药残留限量标准(MRLs)。欧盟禁止进口使用一些化学物质的产品。同时,欧盟要求输欧植物源性食品随附检疫证书。此外,欧盟还提高对包括越南在内的部分国家的化学残留风险较高的产品的抽查比例。
欧盟是全球第三大农、林、水产品消费市场,每年进口额超过3000亿美元(其中农产品进口1900亿美元;水产品500亿美元;木材及木制品590亿美元等)。去年越南对欧盟蔬果出口额71.5亿美元,成为欧盟第24大果蔬供应国。
除欧盟外,越南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中国市场对进口商品的标准也日益严格。
最新消息,中国加强了对“碱性嫩黄”(又称金胺、奥拉明O——一种增加癌症风险的农药)的质量检测。除了要求所有进口榴莲必须附带碱性嫩黄(Basic Yellow 2)和重金属镉的检测报告外,中方还对所有进口榴莲进行100%检验,只有符合标准的榴莲才能通关。这增加了企业的时间和成本。
工贸部认为,2025年,越南农林水产品对欧盟出口仍有很大空间。然而,如果越南的农产品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希望在这一市场的出口供应链中站稳脚跟,就必须继续革新生产,确保环境和社会标准,构建可持续的供应链,并增强溯源能力。
越南驻瑞典商务处负责瑞典和北欧市场的商务参赞阮氏黄翠表示,出口商需要农产品中的化学物质残留量不超标,并要满足进口商的要求。阮氏黄翠说,企业需要严格遵守出口产品的规定,包括减少农药残留、拥有植物检疫证书等。
同样,去年,中国进口越南农产品130亿元,需求预计还会增加,但如果想保住这个市场,出口企业不能违反食品安全规定。(完)